APP下载

探讨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

2019-07-16陆波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胸腔镜围术食管癌

陆波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江苏宿迁 223800

临床上,食管癌属于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由食管腺上皮异常增生与鳞状上皮异常增生引发,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食欲不振等[1]。手术是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虽然传统开胸手术能将肿瘤切除,促使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但难以获得理想的长期治疗效果,同时还会给患者带来较大创伤,具有较高并发症发生率[2-3]。现阶段,我国医疗技术水平明显提高,胸腔镜手术在该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手术方式具有微创、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等诸多优点[4-5]。该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治疗的65例食管癌患者,主要针对食管癌采用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中选取65例,纳入标准:①存在手术指征;②术后病理低于Ⅲ期;③自愿参与;④术前心肝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存在手术禁忌证;②术前肝肾功能异常;③术后病理切片显示边缘有癌组织存在;④出现远处转移现象;⑤中途退出。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1.26±2.18)岁,共33例,男性22例,女性1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6~79 岁,平均年龄(61.09±2.35)岁,共 32 例,男性 21 例,女性21例。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显著。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患者行全身麻醉,选择在腋中线第7肋间做出一个手术切口(10 mm),将其做为观察孔,同时建立主操作孔以及副操作孔;置入腔镜之后,将奇静脉下纵隔胸膜、膈上纵隔胸膜以及上纵隔胸膜打开,对食管以及奇静脉进行游离;全面清扫上段食管旁、隆突下以及左右喉返神经的淋巴结,并将橡胶纵隔引流管放置在于腋后线第9肋间,34F胸腔引流管从观察孔置入;然后再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在脐下5 cm的位置做出一个手术切口(1.5 cm),将其做为观察孔,行手术治疗,清扫胃左侧以及贲门部位的淋巴结;沿着右侧胸锁乳突肌前缘手术切口将剑突下切口延长,使其长度达到6 cm,食管以及胃提到手术切口之外,将胃采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制作成管状,然后再沿着食管床将管状胃提到颈部切口,并对其行吻合处理,将引流管放置在颈部切口下方。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进行治疗:对患者行全身麻醉,成功之后从第5肋间开始进胸,对淋巴结与食管进行游离;从剑突到脐部做出一个腹部正中手术切口,切口长度控制在15 cm,进腹之后便开始行腹部手术治疗;于颈部胸骨上两横指的位置做出一个胸锁乳突肌前缘手术切口,长度控制在5 cm,采用淋巴清扫术与颈部吻合术对患者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术后转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围术期指标。

1.4 统计方法

将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录入到SPSS 20.0统计学软件中,计数资料均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均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

除手术时间外,观察组其他各项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s)

组别胸液引流量(m L)胸液引流时间(d)住院时间(d)术中出血量(m L) 手术时间(m i n)对照组(n=3 2)观察组(n=3 3)t值P值9 3 6.6 3±3 0.2 5 4 5 6.3 6±2 8.5 2 1 2.6 3 2 6 0.0 0 0 0 7.1 9±0.8 5 4.1 5±0.6 5 9.9 9 9 8 0.0 0 0 0 1 5.9 8±3.6 8 1 2.1 5±2.1 5 6.1 2 5 7 0.0 0 0 0 4 8 5.9 6±2 8.9 8 2 5 6.2 3±2 2.1 5 8.5 5 9 8 0.0 0 0 0 2 7 1.5 6±2 1.0 5 3 6 2.5 8±2 6.5 2 1 1.3 6 2 5 0.0 0 0 0

2.2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对照组为15.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 6,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对比[n(%)]

2.3 术后转移率

观察组术后转移率为3.03%(1/33),对照组分别为6.25%(2/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5 8,P>0.05)。

3 讨论

临床上,食管癌具有较高发病率,该疾病的人群分布和遗传易感性、饮食生活习惯、地域、种族、职业、性别以及年龄等具有一定相关性[6]。研究显示,该疾病发病和遗传易感因素、口腔不洁、烟酒等因素、维生素缺乏、某些微量元素缺乏、生物性病因以及化学病因等具有密切相关性[7-8]。发病早期患者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在吞咽粗硬食物时会有不适感出现[9-10]。随着病情进展,当发展到中晚期时,便会有进行性下咽困难现象出现,最终会呈现为恶病质状态[11-12]。

手术是临床治疗食管癌的常用方式,包括传统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该研究中,观察组胸液引流量为(936.63±30.25)mL,多于对照组的(456.36±28.52)mL,胸液引流时间为(4.15±0.65)d,短于对照组的(7.19±0.85)d,住院时间为(12.15±2.15)d,短于对照组的(15.98±3.68)d,术中出血量为 (256.23±22.15)mL, 少于对照组的 (485.96±28.9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传统开胸手术对比,胸腔镜手术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对患者术后恢复进行有效促进。观察组术后转移率为3.03%(1/33),对照组分别为 6.25%(2/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5 8,P>0.05),可知食管癌患者经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后的死亡率与转移率均较低,充分证明了该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张卫宁等[13]学者经研究发现,胸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为(204.7±195.3)mL,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为(7.9±3.9)d,短于对照组,这与该研究具有高度相似性,进一步证明了胸腔镜手术的有效性。究其原因,是胸腔镜手术利于扩大手术空间,进而更加准确的判断分离间隙,减少术中出血量。其次,手术过程中视野清晰,对胸壁造成的损伤小,能够全部暴露手术视野,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对周围组织造成的损伤。

综上所述,食管癌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能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与可靠性高,给患者带来的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属于一种科学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

猜你喜欢

胸腔镜围术食管癌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干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