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绿色扶贫路越走越宽
2019-07-16向春华
■文·图/本刊记者 向春华
金寨县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地处皖西边陲、大别山腹地。传统上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且地势以丘陵山地为主,农业不发达、工业缺乏,地形、地势和地理位置造成了金寨发展的艰难,是国家级贫困县。加上在革命战争中牺牲了10万青壮年人口,为防治淮河水患1958年建梅山水库又淹没10万亩良田、搬迁10万人口,金寨人民为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39776户,131188人。
为了彻底解决人民的贫困,金寨县党委和政府在多部门的支持下因地制宜、坚持本地特色,整合多部门、多项扶贫政策,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充分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引导、支持农户就业创业,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扶贫之路。
“社保、公益岗位、产业联动让我脱贫致富”
“不再为女儿没钱看病发愁,我就有心思干事,2017年的纯收入超过了5万元,今年的收入更高,是社保、公益岗位、产业联动让我脱贫致富。”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村民周秀凤说。
2018年12月中旬,记者来到金寨县采访。花石乡位于金寨县中南部,截至2017年12月底,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487户937人,贫困发生率5.71%,移民直补人口1195户3525人,是一个集移民安置区、重点林区、革命老区为一体的山区乡镇。
习近平总书记曾于2016年4月24日到花石乡大湾村视察,极大地鼓舞了大湾村党员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大湾村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鬃岭脚下,辖37个村民组、921户3521人,其中党员104人,2017年已脱贫31户105人,2018年脱贫86户200人,整村“摘帽”。47岁的周秀凤便是典型代表之一。
导致周秀凤一家贫困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女儿的疾病等支出,二是收入来源的匮乏。
周秀凤唯一的女儿现年16岁,正读高一,在小学4年级时被诊断出慢性骨髓炎。当年为了给女儿看病,周秀凤辗转安徽、江苏、上海多地医院,医疗、交通住宿花费巨大。回忆起那段艰难的日子,周秀凤感慨万千:“县医院没有核磁共振,医生一开始说是生长性疼痛,营养达不到。孩子疼起来就感觉像骨头里有蚂蚁在爬!我就一个孩子,想着哪怕砸锅卖铁也一定要给她看好病,光在上海就看过六院、瑞金、长征、新华等医院,好在确诊了,经过治疗也稳定了。专家说,如果处理不好要截肢的。”但慢性骨髓炎无法彻底根治,身体抵抗力低就会复发,“我不仅要让女儿营养跟上,平常还要细心照料,连感冒也要尽量避免。”
除了照顾女儿外,周秀凤自己也是独女,76岁的母亲患有心血管疾病、胃病等多种慢性病,也需要常年服药,主要依靠她提供经济来源。周秀凤说,那时候一年大概只有三四千元的收入,根本无法保障生活和看病,借了很多债。“生活几乎无法维持,丈夫跟我也离婚了,最难的时候我也想过放弃,但想想母亲、女儿就咬牙坚持下来了。”
周秀凤并非个例,有数据显示,因病致贫是中国农村首要的致贫因素。“要解决农村贫困,首先就要解决因病致贫问题。”金寨县人社局副局长董爱武介绍,该县实施了贫困人口“351”综合医保制度、“180”补充医保制度和医疗补充保险“1579”制度,从而彻底解决了因病致贫问题。
“351”是指贫困人口发生的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补偿后,在县域、市级和省级医院就诊,个人年度自付封顶额分别为3000元、5000元和1万元,超过部分的合规费用由政府兜底保障。“180”是指贫困慢性病患者年度内门诊医药费用经综合医保补偿后,剩余合规费用由补充医保再报销80%。“1579”是指参保城乡居民年度内医疗自费费用累计超过1万元的,按照1万—2万元理赔50%,2万—5万元理赔70%,5万元以上理赔90%,个人年度封顶15万元。对非贫困人口,“1579”则主要发挥预防贫困功能。此外,金寨县还建立了村卫生室为贫困人口的高血压、冠心病等14种慢性病配药制度,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仅进一步减少了贫困家庭的医疗费用支出,从长远看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住院率、致残率、死亡率,纠正滥用药,延缓、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董爱武表示,绝不让“一个人患大病,全家都倒下”,也要保障非贫困户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之间医疗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在解决贫困户因病致残的同时,预防非贫困户因病致残。
但对于周秀凤这类家庭来说,仅保障其家庭医疗费用的支出,并不足以使其脱贫,更为重要的是保障其收入来源。为此,金寨县采取多项措施联动,确保贫困户增收脱贫。
周秀凤给记者详细介绍了她的脱贫致富之路——首先是村里提供公益性岗位,每月有500元的收入。其次她将自己的土地、山地流转,每年至少有2000元的收益。第三,她流转回两个大棚(政府免费搭建),主要种植返季蔬菜,每年也有2000元的收入。第四,政府兴建光伏发电产业,通过无息贷款,她投入1万元入股,前3年每年分红3000元,第四、五年返本;参与村里的“一亩园”项目入股4000元,前3年每年返2000元,第四、五年返还。第五,参加茶叶种植、生产培训,每年春季为茶厂打工两个月,有6000—7000元的收入。第六,通过无息贷款,种植经济作物如生姜、天麻,自建茶园,养殖黑毛猪等。2017年周秀凤家的纯收入超过了5万元,彻底摆脱了贫困。
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引领与促进。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大湾村党总支立足村情,探索实施“联帮工程”,通过开展“四联四帮”活动,搭建党员作用发挥平台。村“两委”探索提出“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发展思路,引进龙头企业打造一体化茶叶产业链条,带动400余户茶农就业增收;引进旅游企业,带动13户发展民宿和农家乐;动员75户贫困户入股光伏发电;建成4处易地扶贫搬迁点,安置贫困群众62户201人。目前,大湾村基础设施日新月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必须针对各种致贫因素,综合采取社保扶贫、健康扶贫、技能扶贫、就业扶贫等各种措施,注重短、中、长结合。”金寨县人社局局长袁新林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据介绍,“短”,就是针对直接经济上的困难,免、减、补、给,方式简单,效果明显。“中”,就是在一定期限内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但不是简单地直接给钱,而是通过个人的参与,产生持续性的效果。金寨县开发村级公益岗位12546个,其中2018年新开发7910个,保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能获得一个公益岗位。一户一岗(不允许多),管护茶、林、路、治安等,每人每月工资500元,贫困户一年就可增收6000元,能保障基本生活。“为此,财政每年要投入7000多万元,资金压力比较大,要整合财政、扶贫、库区移民、就业等各项资金,要争取上级各部门的支持,要自己想方设法筹资。”袁新林坦言,“但必须这样做,才能促使贫困户走出家门通过劳动脱贫。不能只靠救济,不愿意劳动给再多救济花完了怎么办?怎么保证脱贫的持续性?通过劳动,当富裕成为追求的时候,才能从根本上脱贫。”“长”,则是使贫困人口获得长期自谋生路的能力,走上小康乃至富裕之路,不仅自己远离贫困,还产生脱贫的示范效果,引导其他贫困人口脱贫。
周秀凤的脱贫经历印证了这一方向。“我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但是能干什么,怎么干,既没有知识能力,也没有资金和渠道,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政府给了这么多的帮助,钱就在前面招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争取呢。”周秀凤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自豪,“以前欠别人很多钱,做人都抬不起头,现在我可以借钱给别人,终于可以挺直腰杆了,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因地制宜+生态脱贫+绿色发展
“政府要解决一个人、一时的贫困很容易,但解决长远的、根本性的贫困、实现可持续的自我发展,则不容易。实行产业扶贫,通过多种措施促进、实现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就业创业,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在此过程中还必须坚持生态扶贫,不能为了眼前的扶贫利益而透支后代子孙的利益。”袁新林如此阐述金寨县的扶贫理念。坚持因地制宜,走特色创业路,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地势、地形、地理位置都曾是它发展的障碍,也是造成它贫穷的因素。但此前的交通不便、缺少工业,使金寨县保持了生态的完整与优美,如今劣势反而成了优势。金寨的地理环境适合茶叶的生长,六安瓜片是中华传统历史名茶,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如今,茶叶的种植、加工和生产乃至销售,已经成为金寨脱贫的重要产业。花石乡现有优质茶园3500亩,古碑镇宋河村建成投资200余万元的宋河茶厂,引入龙头企业流转经营……
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中草药、生态有机农业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花石乡种植了西洋、板栗、天麻,形成“乡内有品牌,村内有亮点,户户有主业”的特色农业格局。汤家汇镇是灵芝、天麻、茯苓等中药材的主要集散地,高山有机稻米生产基地,黑毛猪、土鸡、粉丝、香菇、蜂蜜等特色产品质量上乘。
良好的生态环境还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随着高速公路的联通、高铁的贯通,金寨已经进入合肥“一小时都市圈”,打造出皖西旅游名片,成为合肥的“后花园”。
金寨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均十分丰富。花石乡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作为“将军县”,金寨的红色旅游资源更是数不胜数。汤家汇因红色历史而灿烂,在这里诞生了鄂豫皖边区第一个党组织,诞生了3支红军队伍,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豫东南(特)道委、道区苏维埃等。徐向前、邓小平、洪学智等人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斗争。
宋河村驻村第一书记、安徽省政府政策研究室挂职干部汪木森介绍,宋河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整合千万元资金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乡村旅游基地,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民宿旅游及农家乐经营,目前2家农家乐已经建成营业,凤凰网等新闻媒体多次推介宋河乡村旅游,多批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2018年达17.9万元。
绿色农产品在电商平台“腾飞”
“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早已远逝,再好的产品也要让客户充分了解才有销路。传统农产品销售的缺陷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无法为公众知悉,新时代电商的崛起填平了这一鸿沟。在汤家汇镇,张传峰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创业明星”。从当年的放羊娃到如今的电商大户,张传峰的经历演绎着一位贫困户的华丽蜕变。
2000年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庭贫困,张传峰便离开学校走上了社会,帮助父母一起支撑起家。“当时就靠爸妈在家种地,两三亩地的水稻玉米勉强糊口。”说起当年的贫困,张传峰记忆犹新,“一家人都不能生病,生病就揭不开锅了,哪有能力负担我和妹妹都读书?”张传峰养羊,在村里开小杂货店,每年收入几千元,但日子过得仍非常拮据。为了让生活更好一些,他也曾尝试倒腾农产品、做小生意,“效果不大,本地没有市场,外地销不出去,家庭状况依旧无法改变”。
改变发生在2015年。这一年金寨县针对贫困户推出多项扶贫政策,贴息创业贷款便是其中一项。由此,张传峰获得贴息创业贷款10万元,在山上建了200多平方米的饲养场,当年养山羊500多头、土鸡鸭2000多只,销售收入达到2.3万元,2016年纯收入12万元,彻底脱贫。
张传峰一家的脱贫致富与政府全方位的支持密不可分。金寨县牧草种类多,扶持养殖业是发展方向。金寨县推行家庭农场,外聘农业技术专家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科学种养水平;推行创业贴息贷款,解决家庭农场发展资金问题。汤家汇镇党委政府还牵头组织30多家农户,成立了全县第一家镇特色农业产业联盟,共享信息,共同发展,使张传峰们的产品能够销得出去,并且能“卖个好价钱”。
为了拓展“互联网+”时代无地域限制的销售市场,汤家汇镇紧抓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政策机遇,积极推行电子商务进农村,加大现代农业和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力度。经过多次免费培训,张传峰掌握了电商销售技术,建立了线上线下的电商销售平台,其特色农业生意开始插上腾飞的翅膀。张传峰从2017年开始做电商,组建了自己的运营团队,线下有办公场地、加工场所、养殖及种植基地、产品展示区及门店,线上通过微店、网店以及代理进行销售,网店自开店至今已有23万元的营业额,连同微店、微商销售,已有150万元的销售额。
2017年,汤家汇全镇网上交易额突破3600万元,其中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交易额达3500万元。本土“创客”在上海、苏州等地创办线上线下一体化体验店,链接镇特色农业产业联盟的5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宣传、推介和销售特色农产品。镇内电商企业在淘宝、京东、阿里巴巴等知名第三方平台开设品牌旗舰店5家,全镇村级电商服务站基本实现全覆盖,镇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农村淘宝、邮乐购、京东等纷纷抢滩该镇农村市场,工商银行融e购、供销e家等平台也纷纷上线当地特色农产品。
建机制,远离贫困共奔小康
“创业扶贫就是要使贫困人口有一技之长,有面对市场的能力,从传统的‘等靠要’变为‘我要致富’。”袁新林认为,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才能使贫困人口富裕一批,并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口远离贫困。
汤家汇镇党政办主任项习君表示,受制于自然条件,贫困人口仅仅依赖自己的力量很难脱贫,在脱贫攻坚战中,政府责无旁贷,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好自己的作用。“以汤家汇镇来说,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资金的整合、项目的支持,二是牵头组织,三是做好服务。”
扶贫物资、就业资金并不是简单地发放给贫困家庭,而是整合起来对扶贫项目进行支持,从而产生持续性产出、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2017年5月,汤家汇镇政府开始推进电商一条街建设,由有一定基础、有发展兴趣的农户电商在划定的区域自己寻找租赁房源,政府补贴门面装修费用(每个门面1万元)和房租(2000元/年,连续补贴5年)、提供营销和技术培训,吸引了不少农户电商的加入,张传峰就是第一批入驻者。政府资金的注入,促进了贫困创业者的升级换代,为电商销售额的扩大输入了强大动力。
古碑镇宋河村制定并实施“光伏发电、茶叶加工和乡村旅游开发”等“两短一长”产业发展规划,打造茭白、山核桃、中药材种植和黑毛猪养殖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近两年,筹资百万元易地扩容迁建村120KW光伏电站。在驻村扶贫干部们看来,政府资金的投入注重“孵化”所产生的扶贫效益将得以最大化。
各级部门的共同支持则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必不可少的助力。仅仅是资金支持,据汪木森统计,自其2017年4月底驻村以来,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及物资总值约3427.85万元,包括基础设施类1930万元、产业发展类122万元、教育扶贫类829.75万元、乡村旅游类352.4万元、公共服务类152.6万元等。除了政策支持外,袁新林还认为,政府选派的扶贫、驻村干部对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意义重大、功不可没”。
政府牵头、组织和协调对于农户的就业、创业积极性至为重要。多位农户电商表示,农业电商的规模化受制于物流和仓储两大因素,而要缩减这两项成本,单个农户或电商是无法完成的。在汤家汇镇,政府对物流公司每单补2—3元,并为物流公司提供专门的包装场所,组织成立电商交流协会,推进农产品展示、物流集中包装、谈判,更好地传播了品牌、降低了成本。而对于大批量仓储,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实现成本可控。
“大到高铁、村村通公路、农村公交、农村环境整治,小到培训、信息供给、资源共享,再到人、财、物的协调,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自己是永远无法实现的。”张传峰告诉记者,“即便心有所想,也没有实现的空间。正是政府的支持和保障,贫困户勤劳富裕的梦想才有了实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