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密度分析的城市博物馆群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区博物馆群规划研究为例

2019-07-16

智能城市 2019年11期
关键词:南海区后备密度

揭 巧

(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 佛山 528000)

1 博物馆群规划研究现状

不同展览主题的博物馆围绕一定的公共空间集聚起来,由此形成博物馆群。相比零散布置的博物馆,博物馆群能够有效整合城市文化资源,发挥集聚互补作用,形成共同发展的双赢效应。近年来,诸多城市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目标,博物馆群因其显著的集聚效应优势,成为城市博物馆建设的主要模式。

目前,国内对博物馆群的研究并不广泛,研究主题或是聚焦在博物馆群运营模式、集群效应上[1-2],或是选取较成功的博物馆群案例,分析其建设布局特征[3],或是分析某类博物馆在博物馆群中的作用[4]。

整体而言,博物馆群的规划研究并未建立理论体系,研究手法也以定性分析、归纳总结为主,缺乏定量分析的支撑,对于如何挖掘城市资源,如何定位博物馆群发展方向尚无研究先例。文章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对博物馆群发展资源进行核密度分析,挖掘各类资源在空间上的集聚特征,从而判断适宜发展的主题,形成博物馆发展结构。

2 案例研究

2.1 研究区域

研究区域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是广东首县、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近代工业发展的策源地。改革开放后,南海重点发展民营经济,传统产业以及新兴产业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规模和竞争力,成为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

2.2 南海区博物馆建设现状

南海区现状已建成博物馆9家,包括南海博物馆(历史综合博物馆)、广东大观博物馆、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福厚博物馆、玄憬龙博物馆(特色收藏博物馆);康有为博物馆、九江侨乡博物馆(名人故居博物馆);九江双蒸博物馆、凯仕乐医疗养生博物馆(产业博物馆)。

2.3 南海区博物馆群后备资源

博物馆是历史人文资源的凝练和展示,要建设博物馆群,首先要摸清地域内可建设博物馆的后备资源。根据南海区的历史文化特质及城市发展现状,南海区博物馆群可分七大主题进行建设,包括历史综合系列、名人故居及革命文化系列、社区生态系列、非遗民俗系列、特色收藏系列、岭南艺术系列。

不同主题系列的建设难度不同,潜力也有所差异,针对南海区博物馆群建设现状,文章主要从南海产业、名人故居和革命遗迹、社区生态以及非遗民俗四大主题进行挖掘。每一主题对其后备资源进行梳理,并进行核密度分析探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

南海产业主题从驰名商标、隐形冠军、龙头企业、高新企业4个方面进行资源挖掘;名人故居和革命文化主题从历史名人、红色革命遗址2个方面进行资源挖掘;社区生态主题从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古村落进行资源挖掘;非遗民俗主题从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非遗资源进行挖掘。各类资源借助GIS平台落实到空间上,形成博物馆群资源分布一张图。

2.4 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分析通过计算要素在周围邻域中的密度,可以找出哪些地方要素点比较集中。在本案例研究中可以分析博物馆群后备资源主要在哪些区域集中,从而判断各区域可重点建设的博物馆主题。

将四大主题后备资源核密度分析成果进行叠加,如图1所示。

图1 博物馆群后备资源叠加情况

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后备资源最集聚的区域,若某个区域重叠颜色多,则说明该区域集聚了不同的后备资源,可发展综合主题类场馆。根据上图分析结果,历史文化街区及古村落在西部片区较为集聚,可建设生态博物馆。南海产业资源在七个镇街均有分布,但狮山镇、大沥镇资源较集聚。名人和革命遗址资源主要集聚于大沥镇与狮山镇交界、西樵镇和九江镇。非遗民俗区在大沥镇、狮山镇分布较集聚,可重点发展非遗博物馆。

根据各类后备资源在空间上集聚的情况,可将后备资源集聚、综合性较强的区域划分为博物馆群一级聚落,后备资源较单一,或集聚程度一般的区域划分为博物馆群二、三级聚落,各级聚落通过交通路网相连接,共同形成博物馆群空间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博物馆群结构图

3 结语

博物馆群的建设是资源依赖型的,根据不同地域历史人文资源特征集聚程度,因地制宜地进行博物馆主题筛选和建设,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博物馆群互补集聚优势。基于此,以南海区为例,首先对博物馆后备资源进行摸查和空间落点,然后基于核密度分析研判各类资源在空间上的集聚情况,从而分析各地区适宜发展的博物馆主题,并根据资源密集情况划分博物馆群的各级聚落,形成博物馆群的发展结构。相比以往定性为主的分析,采用定量方法辅助研究能够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和实操性,为博物馆群规划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猜你喜欢

南海区后备密度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佛山市南海区图书馆党建主题读书驿站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What Do These People Do?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实验学校
佛山市南海区远山汽车设备有限公司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玩转”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