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公共图书馆就业支持服务现状与启示*
2019-07-16耿纪昌史江蓉杜丽莎
耿纪昌 史江蓉 杜丽莎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广州 510110)
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2016年启动了“国际宣传计划(IAP)”能力建设项目,旨在促进和支持图书馆在“联合国2030议程(UN 2030 Agenda)”及其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规划和实施方面发挥作用[1]。同年,IFLA发布《图书馆促进联合国2030议程手册》,其中提到公共图书馆通过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咨询和就业指导等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2]。当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发挥不仅表现为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更注重通过重组各项资源提高自身支持用户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笔者曾将公共图书馆满足用户就业需求的服务措施概括为“就业支持服务”,即公共图书馆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空间资源等支持公众职业素养的提升[3]。国内公共图书馆比较重视公众的学习及文化生活需求,但在助力用户工作以及职业素养培育方面并不突出。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方面需要增强创新驱动力,另一方面需要打赢最后的脱贫攻坚战。公共图书馆不应该只关注阅读文化领域,而应主动联结社会,发挥自身对公众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
1 文献综述
公共图书馆向公众提供适用的信息历来被视为其最重要的社会职能之一。公共图书馆的就业支持服务也是从设立工作信息中心向公众提供就业信息开始的[4]。随着时间推移,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开始和就业支持服务相结合,催生了众多的公共图书馆教育信息中心,其运作方式和效果受到学者的高度关注[5]。Mark、Louise等人对英国东北部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建议和指导”项目调研发现,该项目在提高公众就业水平和社区凝聚力方面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6]。Bosl研究了美国凯霍加县公共图书馆的“InfoPlace”项目,介绍了该馆聘请职业咨询师向用户开展就业咨询服务的情况[7]。
对于失业人群来说,如何获得一份合适的工作是最迫切的需求。Berkowitz和Brodie[8]、Dowling和Clark[9]、Child和Goulding[10]等学者在公共图书馆馆员帮助用户查找工作、申请职位的方式方法上做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在就业支持服务对象方面,Goodman认为公共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社区学习空间的潜力,向12—24岁青少年提供就业支持服务,进一步形成一个职业发展中心[11]。Fourie指出公共图书馆就业指导的对象不应局限于辍学或失业青年,还应联合学校以及其他机构服务在读高中生[12]。相较于青少年,成人用户对于就业信息以及职业技能发展的需求更大,特别是经济不景气时期,因此这一研究主题历来受到学者的关注和重视[13]。
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大部分为对美国公共图书馆公众就业服务的介绍和引进,其次为对日本“商务支援服务”开展情况的考察[14-15]。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公众特别是农民工群体具体就业技能提升方面的问题。黄珣[16]利用职业五力模型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和公众职业技能的关系,提出了跨越“技能鸿沟”的路径。唐章蔚等[17]、李德娟[18]、韩宇[19]分别从职业发展、就业信息需求、职业教育的角度考察公共图书馆面向农民工群体的就业支持服务。这些研究对于公共图书馆服务待就业人群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尚未发现关于公共图书馆面向普通公众开展就业支持服务状况的调查成果。从宏观层面摸清国内公共图书馆开展就业支持服务的状况,是一个亟待解决且较有价值的课题。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国内主要公共图书馆(包括省级、副省级图书馆和部分市、县(区)级图书馆)。调查内容包括公共图书馆开展就业支持服务的情况及问卷调查对象对公共图书馆就业支持服务的认知情况。研究团队参考了台湾地区陈书梅教授、“Primary Research Group”以及美国图书馆协会(ALA)等与公共图书馆就业支持服务相关的调研报告,结合国内图书馆发展现状设计了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依靠网络公开设计工具“问卷星”进行问卷设计,并通过直接邀请调查对象在线填答以及电子邮件寄送两种方式收集问卷样本。问卷调查时间为2018年5月1日至5月31日,共派发问卷112份,回收47份(1份无效),有效回收率约为41.1%。
3 调研结果及分析
3.1 就业支持服务开展现状
在接受调查的46家公共图书馆中,一半以上从未开展过专门面向待就业人群的服务或活动,17家偶尔开展,仅有5家公共图书馆定期开展就业支持服务项目。至于未开展的原因,大部分受访者归结为人力缺乏和不了解该项服务,而经费不足以及空间紧张次之。从启动时间来看,2000年有3家公共图书馆开始为待就业人群提供专门服务项目,此后较为集中的年份为2011年(2个)、2013年(3个)和2016年(2个)。由于公共图书馆就业支持服务是一种综合性专题服务,馆内负责这项业务的部门也千差万别,主要由阅读推广部、参考咨询部、业务办公室、技术部门承担。
3.1.1 就业支持服务提供者
据调查,开展就业支持服务的22个公共图书馆中,有18家主要依靠馆员向待就业人群提供针对性服务,其次为邀请就业咨询师或外聘专家在馆内提供服务,通过志愿者和辅助工提供就业支持服务的相对较少。对于是否向就业支持服务工作者提供专业技能培训的回复,肯定选择和否定选择各占一半。面向待就业人群开展就业支持服务是一项具有专业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一方面需要具备娴熟的信息搜寻和材料组织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具备同理心,以更好地帮助待就业人群。对于前者来说,这是图书馆员比较擅长的领域,而就业咨询相关知识的缺乏则可能影响后者的正常进行。美国公共图书馆20世纪80年代末教育信息中心盛行的时候,凯洛格基金就已经非常注重对馆员提供专门训练,以解决就业支持服务过程中服务不规范、服务效益不高等难题[20]。
3.1.2 就业支持服务对象定位
调查显示,国内公共图书馆就业支持服务的对象定位主要为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以及残障弱势群体。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8年高校毕业生达到820多万人,再创历史新高[21]。高校毕业生构成城镇新增就业人群的主力,实现他们的充分就业对于稳定国家就业形势具有重要意义。构成待就业人群的另一大群体则是外来务工人员,2017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8 652万人,外出务工人员为
17 185万人,达到60%[22]。此外,公共图书馆面向残障弱势群体开展就业、求职相关服务顺应了国家的就业困难帮扶政策。相关资料显示,美国公共图书馆就业支持服务比较侧重于在校学生和失业人群,英国、日本的公共图书馆比较倾向于为小型工商业者提供服务,与之相比,我国公共图书馆就业支持服务对象结构呈现明显不同的特点。
3.1.3 就业支持服务内容体系
公共图书馆向用户开展就业支持服务依赖于馆内举办的各种活动以及丰富的馆藏资源。对22家公共图书馆就业支持服务内容的调查显示:有16家主要利用其就业、求职相关馆藏资源向用户提供服务;通过开展就业培训、讲座或小型培训提供服务的数量有15个;有10家公共图书馆开展就业咨询服务;9家公共图书馆表示曾和政府、社会人力资源机构合作开展活动。以上这四种服务方式构成就业支持服务的主要内容,和国外相比,我国公共图书馆较少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仅有1家),开办就业、求职相关展览的也仅有1家,没有开展过对用户的一对一指导。研究发现[7]15,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开展面向用户的一对一就业指导对于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公共图书馆就业支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尚处于被动服务的初级阶段。
图1展示了22家公共图书馆就业资源的分布情况。其中18家公共图书馆有丰富的就业、求职相关印刷与试听资料,利用网络资源、数据库或软件等数字资源开展就业支持服务的公共图书馆亦占有较大比例。就业相关的数据库和软件主要依靠向数据商购买,目前就业、求职的专题数据库较少,就业数据库和软件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网络资源虽然较易获取,但是由于其来源多样、信息芜杂,给就业求职资源的收集和专题导航带来较大困难,对网络信息组织人员的业务素质有较高要求。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媒介的发展,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发布就业资讯的就业支持服务方式也受到众多图书馆的青睐。由图1可看出,利用公告栏等发布就业资讯的方式占比不大,自制就业相关资料由于难度较大,仅有1家公共图书馆开展此项工作。
图1 公共图书馆就业资源分布情况
3.2 就业支持服务认知情况
公共图书馆就业支持服务的开展意愿以及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图书馆决策者和馆员对该服务的认知情况。这一认知情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量[23]:一是他们对关于就业支持服务和图书馆本身的关系认识;二是他们对于就业支持服务对图书馆用户影响的态度;三是他们对开展这项服务的困难和阻碍因素的反映情况。本部分调查面向所有问卷的填答者,而不论其所在馆是否开展这项服务,以便进一步对比研究。在回收的46份问卷中,共有44位对这些问题作出回应。
3.2.1 图书馆自身业务发展
公共图书馆是开展就业支持服务的主体,就业支持服务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于其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高。由表1可知,对于就业支持服务是否有助于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方面,大部分受访者持肯定态度。考察各个影响因素,发现“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以及“加强与社会其他机构的合作”获得了问卷填答者的一致赞同。公共图书馆就业支持服务是一项以直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标的活动,依赖于图书馆信息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整合,因此受访者的态度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在“提高馆藏流通量”和“增加图书馆用户数量”方面则分别有2人和1人持反对意见。这说明仍有部分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就业支持服务在提升传统服务项目方面持有怀疑态度。
表1 就业支持服务影响认知表(图书馆层面)
3.2.2 公众就业能力提升
公共图书馆就业支持服务是一项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专题服务项目,是否有助于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图书馆决策。由表2可知,大部分人认为该服务有助于提升公众就业能力,其中有2人对该服务可以“帮助公众获得求职、招聘信息”表示质疑,对于该服务是否有助于“帮助公众进行职业选择”和“帮助公众找到理想工作”亦各有一人持否定态度。在对各影响因素的认可度方面,“帮助公众获得求职、招聘信息”以及“协助公众提高简历撰写能力和求职面试技巧”与图书馆的传统服务项目具有一定的关联度,有较大的可控性。相较而言,“帮助公众找到理想工作”以及“使公众工作能力和技能得到提升”则较难测度。在否定意见中,有1位对“帮助公众找到理想工作”持坚决的否定态度,认为该项目与图书馆的职责无关。
表2 就业支持服务影响认知表(用户层面)
3.2.3 就业支持服务困境
公共图书馆就业支持服务的发展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政府层面的政策引导、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创新对于该服务的顺利开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由表3可以发现,调查者列举的六项影响因素中,“人力资源不足”“没有持续经费支持”以及“馆员缺乏在职训练”是各图书馆主要关注的问题。公共图书馆就业支持服务需要综合调动馆内的各种资源,其中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服务的正常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虽然我国图书馆界的总体经费水平在上升,但是用于主题服务的经费较少,其经费来源依赖于图书馆总体经费分配计划,缺乏可持续性的保障计划。“图书馆空间利用紧张”以及“就业馆藏较少”虽然较多人持肯定意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持否定态度。这可能与我国近几年来图书馆事业建设的高速发展具有密切关系,部分图书馆由于新建、改扩建,空间资源比较富足,在馆藏资源建设方面也比较重视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大发展将带动就业支持服务等一系列主题式服务的兴起和完善。
表3 就业支持服务困境认知表
4 启示与思考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国家安定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城镇低收入群体以及应届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成为一股强大的待就业人潮。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却面临招不到合适岗位人员的困境。因此,如何提高待就业人群的职业技能和岗位匹配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共图书馆开展就业支持服务,一方面可以创新服务方式,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其次能够进一步强化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有助于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贯彻和实施。
第三代图书馆的发展是由“书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的,而在“人本位”上则应该由以人的文化需求为主转向文化需求与技能提升并重[24]。这一服务理念的变化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相一致的。全球经济危机以来,贫富差距和信息鸿沟越来越大。收入差距和技能鸿沟的加大为公共图书馆带来新的使命,即为提升公众的信息素养、技能素养以及职业素养提供相应的服务[25]。分类方式和主题方式是图书馆领域最经典的信息资源组织方式,但分类观念更多的是以信息资源建设者即馆员为中心的。2012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在《图书馆设置及运营理想标准》中提出了“课题解决支援服务”,推动公共图书馆“从用户的生活习惯、工作实际、文化现状出发整合资源”[26]。公共图书馆就业支持服务作为一种主题服务方式将为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能,推动图书馆转型提供一种新的发展视角。
随着图书馆服务越来越向主题式转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触角将延伸至社会的各个领域,比如致力于提高公众健康水平、法务知识、环境意识的多种服务项目已在许多图书馆发展壮大。众多服务项目仅依靠单个图书馆的资源是无力支撑的,而且图书馆员一般并不具备开展这些特色服务的专门知识。基于此,只有联合或合作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源、空间资源以及用户资源的优势,提高服务效能。美国纽约皇后区公共图书馆的工作和商务学院(Job & Business Academy)依托该馆62个分馆、7个成人学习中心和2个家庭扫盲中心,构造了全美最大的纵向就业支持服务网络[27]。英国商业和知识产权中心(Business & IP Center)构建了公共图书馆之间横向联合的就业支持服务体系,目前其分中心已经达到10个,分散在英国全境,发展成为著名的品牌服务项目[28]。这些纵向和横向联合的就业支持服务项目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就业支持服务颇具借鉴意义。
(来稿时间:201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