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陵石化:在转型升级中做强做优

2019-07-16

中国环境监察 2019年5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扬子江南岸,古城南京东北角,一座绵延五千米的石化城,炼塔、储罐、码头、管线,星罗棋布,演绎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进行曲,特别是公司第六次党代会之后六年来的转型升级,金陵石化人谱写了一曲绿色发展的战歌。

公司向社会发布绿色企业行动计划

完成第二轮油品质量升级 提质增效注入新动力

2018年,公司原油加工量首次突破1800万吨,销售收入继2013年后又一次突破千亿元,公司连续三年效益超50亿元,在中国石化炼化企业中名列前茅。六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做强做优的发展思路,在第一轮油品质量升级项目投产后,随即实施了第二轮油品质量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公司上下发扬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经过18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努力,相继建成ⅡS-zorb、Ⅳ柴油加氢、Ⅱ渣油加氢、异丁烷、Ⅲ重整、V硫黄等一批新装置,先后完成Ⅰ~Ⅳ硫黄回收装置提标改造,建成炼油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和三级生化处理等重点项目,装置结构和产品结构显著改善,高附加值产品产量逐年提高。

第二轮油品质量升级项目建设,完成近600个项目,投入近130亿元,108家单位、28万人次参与建设。与此同时,公司推进跨江发展战略,60万吨/年异丁烷和金陵亨斯迈PO/MTBE装置一次开车成功,为提质增效注入了新动力,为未来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实施绿色企业创建计划 “碧水蓝天工程”添新彩

“现在连处理过的污水都干净得能养鱼了,这在我们工作时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退休职工张言超看到污水经过三级生化处理后能养鱼,发出由衷的感慨。

公司实施油品质量升级,产出国Ⅵ标准汽油

六年来,公司致力于绿色发展,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2018年9月27日正式向社会发布绿色企业行动计划,2019年1月,成为首批“中国石化绿色企业”。公司累计投入29.1亿元,实施80余项环保治理和提标改造项目,确保“三废”稳定达标排放。29套废气和废水CEMS在线仪表实现与南京市管控平台联网,在线数据传输率100%,在线数据达标率100%。其中,投资3.92亿元实施的22个污水治理和提标改造项目,每年可节约相当于2个玄武湖的水量。公司聘请20名社会监督员,开通24小时环保有奖举报电话,全天候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公司连续11年被评为中国石化环保先进单位,多次被评为江苏省和南京市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并被授予“‘十二五’全国石油和化工环保先进单位”称号。

从2014年开始,公司全面打响区域环境整治攻坚战,完成建筑物出新11.6万平方米,整治地面环境31.6万平方米,绿化改造19.9万平方米,整修道路44条,区域面貌实现根本改善。公司常态化组织开门办企业活动,累计接待社会公众278批、8670人。2016年,被授予“中国石化公众开放日活动示范单位”。

开拓境内外两个市场 对外贸易成就新业绩

六年来,公司努力开拓两个市场,累计向国内机场保供航煤(航空煤油)340万吨,累计出口航煤350万吨、柴油400万吨、沥青33万多吨。公司航煤产品具有质量优势,2013年12月首次通过上海自贸区向浦东机场供油,之后陆续打通国内其他机场供油流程。2013年6月,公司航煤首次出口美国,以此为契机,先后打入加拿大、韩国、日本及非洲等国外市场。相比2013年,2018年出口航煤增加32%。

公司积极开拓海外柴油市场。2010年起,利用香港地理优势向海外出口柴油,其后通过“一带一路”国家加快向外辐射,以新加坡为中心,向尼日利亚、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出口。2018年,柴油出口97万吨,是2013年的5倍,有效缓解了国内市场压力。

2015年公司98号高标号汽油首次推向市场,2018年全年销售超过50万吨,相比2015年增加600%。2014年11月,70号沥青出口印度尼西亚,这是公司首次将沥青推向国际市场。2015年,公司开发90A沥青产品,之后相继成功研制出50B、50A沥青,沥青年销量这几年连续突破100万吨。

技术进步促内涵发展 科技贡献率上新水平

公司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一方面出台《科学进步奖励办法》,加大科技奖励力度,另一方面主动开展对外合作,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升了内涵发展的科技贡献率。六年来,公司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获得专利授权45项。2018年,公司获得“中国石化创新型企业”称号。

公司合作开发沸腾床渣油加氢成套技术,经过8年攻关,完成5万吨/年级沸腾床加氢工业示范装置建设及工业试验,为百万吨级的工业装置提供了设计基础数据。2018年,300万吨/年沸腾床渣油加氢成套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项目,被列为总部重大科技项目并落地金陵石化。公司合作研究的单面辐射焦化炉传热强化及裂解历程优化技术,在I焦化装置3台加热炉应用后,总处理能力由120万吨/年提高到165万吨/年以上,年增效亿元以上,并在系统内10余套延迟焦化装置推广应用,荣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有效解决高芳烃劣质柴油的出路,公司开发加氢转化技术,已加工催化柴油289万吨,经济效益超4亿元。该项目获得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一种活性组分非均匀性分布的饱和烷烃脱氢催化剂”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王玉团队获得“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加强合资合作管理 对外投资赢得好收益

六年来,公司在不断拓展对外合作领域和规模的同时,着力提高股权投资的质量和效益,股权投资单位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26.9亿元,上缴税金12亿元,盈利7.4亿元,经营质量迈上了新台阶。2012年岁末,公司合资组建南京金陵亨斯迈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投资49亿元新建环氧丙烷/甲基叔丁基醚项目。2017年一次开车成功,不但给双方带来了较好的回报,也促进了公司跨江发展,延伸了企业产品价值链。公司与和桐化学深化合作,在南京化工园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烷基苯装置,2013年4月建成投产后,不仅使区域烷基苯产能跃升为50万吨/年,而且优化了烷基苯产业布局,增强了市场的掌控力。六年来,金陵奥普特5000吨/年热塑性弹性体项目、江表金桐高纯氢项目、四川金桐扩建项目、安徽金桐三期工程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股权投资单位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公司拓展海外市场,航煤首次出口加拿大

深化内控强化管理 依法治企取得新成果

六年来,公司不断建立健全内控与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流程体系、制度体系,以及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内控管理和依法治企取得了显著成果。公司荣获集团公司“法治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 ‘六五’普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按照“纵向上分层管理,横向上分类管理”的思路,公司建立分工明确的内控管理体系,促进内控和风险管理与专业管理工作的高度融合。同时,开展季度测试、年度综合检查及内控专项检查,让内控制度落实到位。公司严格合同管理,年均线上运行合同在8000份以上,合同金额400亿元以上。通过优化流程、强化培训、严格考核等手段,CMIS运维效率各项指标始终在全系统名列前茅。通过LIMIS系统应用,逐步建立起定期评估、动态调整、及时报告的法律风险防控改进机制,法律纠纷发案率持续下降,历史遗留案件处理取得积极进展。

持续推进“两化融合” “智慧金陵”建设呈新态势

六年来,公司“两化融合”“智慧金陵”建设加快推进,生产调度指挥系统等18个信息应用平台相继建立并不断完善,在服务生产经营方面取得新成效,荣获“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两化融合’创新示范企业”称号。

公司多维度架设“智慧金陵”平台。一是树立基体,构建智能的经营决策层、全流程生产管控层和完备的基础数据层,形成纵向的生产指挥直达班组生产单元,横向的管控从原油调和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信息化架构。二是贯通载体,建设办公和生产区域的局域网络以及安全环保数据采集等专网,立体化的信息网络覆盖率达100%。三是筑牢主体,把从原油进厂到产品出厂的生产全过程固化到信息系统中,建立起“全方位应用、全过程管理、全业务支撑”的信息化应用体系。

信息化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原油跟踪系统,实现原油采购信息全覆盖;原油“基因库”,实施原油快速评价、在线调和,在减轻原油调度60%工作量的同时,每年提高经济效益1.3亿元;深化应用生产优化与智能运行系统,每天排定生产方案时间从2小时降至30分钟,原油和汽油调和优化方案时间,由180分钟降至15分钟;建立汽油、柴油、航煤多位一体的成品油在线调和平台,一次调和合格率达95.95%;产品出厂流程跟踪系统实现码头运力精准跟踪控制,提高码头运力10%~20%,相当于新建了一个3万~5万吨级码头;物资管理全流程跟踪,每年减少资金占用400余万元,盘活资金3000余万元。

信息化夯实绿色石化基础。三维GIS智能化管线,完成公司厂际86条149段管线的管理,实现对公司管廊和管线的地理位置、运输物料等信息的统一展现;环保实时监测系统,对所有重点环境排放点远程监控,通过环保地图督促及时处理异味;规范VOCs管理体系,将密封点泄漏处理流程信息化,VOCs治理工作成效显著,公司成为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示范推广企业。

推进“人才强企”工程 员工队伍素质新提升

六年来,公司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对标“能力、责任、激情”要求,加强人才选拔任用,逐步建立三个序列人才队伍职位纵向和横向流动晋升的机制。公司加大跨单位、跨部门、跨岗位锻炼力度,推动机关和基层、党群和行政之间干部双向交流常态化。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使用干部,重视年轻干部培养,处、科级管理人员中,“80后”干部占比分别提高至6.36%和21.34%。

公司抓实岗位培训和练兵活动,落实月度“一培训、一演练、一考核”,着力培养“星级操作员”“多装置运行操作”“一专多能”等技能人才。注重选送优秀骨干人才参加高层次培训,打造技术技能领军人才。搭建书记、主任、班组长、技师等联谊会平台,建立“大师工作室”“首席技师工作室”,分层次开展“导师带徒”工作。六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37期,培训50797人次,员工参培率超过90%。举办两届职工岗位技能竞赛,53名职工被授予“技能状元”和“技术能手”称号。在国家和集团公司举办的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团体一、二等奖13个,个人金、银、铜奖62个。公司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4人,集团公司技能大师2人、江苏省首席技师4人。选聘高级专家、专家、主任师、副主任师和首席技师、主任技师130名。

党建融入生产经营 企业党建工作站前列

六年来,公司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在集团公司党建工作年度考核中连续五年被评“A”档。公司党委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制度化组织两级党委(党总支)中心组学习研讨,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站位。修订“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细则,细化26项需要前置决策的事项列表,有效推动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相统一。在新提科级以上干部中,公司“80后”年轻干部占36.72%。共培训处级干部近900人次、科级干部近2000人次,轮训党员3035余人次,深入基层宣讲30多场次。

公司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全面推行主题党日制度,命名党员责任区(示范岗)37个,在化工二部、炼油四部设立横班党支部,公推直选产生10名横班支部书记。六年新发展党员367人,党员员工比例高达38.72%,成为公司发展的主力军。公司注重压实“两个责任”,明确两级党委(党总支)、纪委和领导班子成员、基层支部书记的165项党风廉洁建设责任清单,聘请17名纪检监察专员、30名兼职纪检监察员,成立公司监督委员会,形成大监督格局。所属各党组织先后开展各类警示教育300余场次,参加人员2万人次,筑牢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的思想防线。

弘扬企业优秀文化 精神文明建设有新突破

六年来,公司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宣传“建设世界领先炼化企业”愿景,大力弘扬“先想一步、先干一步、领先一步”的企业精神,努力倡导“价值共创、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核心价值理念,2017年公司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公司连续24年开展全员汇智大讨论活动,每年制定30项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连续34年开展“金牛杯”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表彰活动,评选表彰了9大类精神文明建设成果3700多项;坚持四年一循环开展职工技能竞赛、职工运动会、艺术节和“组织建设年”活动。公司坚持32年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志愿者人数达2万多人次。连续多年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和“每月一典型”选树宣传活动,累计推出典型人物80多个;“感动石化人物”陆鹏宇、孙同根、集团公司技能大师张思豪、集团公司劳模杨礼春、南京市首批骨干志愿者服务队“杨师傅服务队”,被员工们称为“我们自己的明星”。公司工会每年为员工办10件实事,连续多年开展“优秀健康员工”评选活动,每年坚持的健康短疗、小药箱进工区、流动爱心超市等工作,增强了员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