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行为干预和支持系统下的反欺凌初级课程介绍*

2019-07-16许惠芳孔博鉴

江苏教育 2019年48期
关键词:课外报告校园

许惠芳 孔博鉴

一、积极行为干预和支持系统

积极行为干预和支持系统(Pos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and Supports,以下简称PBIS)由美国教育部特殊教育项目办公室和美国中小学教育办公室支持创建,旨在提高学校的效力、效率和公平性。针对校园欺凌现象,PBIS开发了“积极行为干预和支持系统下的反欺凌课程”(Bully Prevention in a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以下简称 BP-PBS),其中包括初级和高级两套课程,初级课程适用于小学,高级课程适用于初中和高中。

二、反欺凌课程内容介绍

BP-PBS初级课程分为三部分,共7节课:学生课程(第 1~5节)、教师课程(第 6节)、课程评估(第7节)。学生课程中,第1~2节介绍欺凌行为应对策略,第3~5节介绍如何应对流言蜚语、不适当的标签、网络欺凌等具体欺凌行为。课程评估部分是研究人员对课程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对课程的执行进行部分修改。学生课程的第1~2节和教师课程是该课程体系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对这3节课进行详细介绍。

(一)学生课程1内容介绍

课程1主要教授学生“停止—走开—报告”策略,用时50分钟。课程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建立3~5条积极的规矩。教师带领学生讨论、确定适合全校范围共同遵守的“安全”“尊重”“负责任”规则。例如,“安全”就是确保上课时手脚都放好,“尊重”就是每个人轮流说话,“负责任”就是在校园里用你学到的东西。

第二部分:讨论如何运用规则。教师和学生讨论在校园里怎么做才算遵守“安全”“尊重”“负责任”的规矩。例如,对他人使用礼貌用语,不要在走廊或自助餐厅乱跑,不要乱碰其他同学。

第三部分:讨论在具体学校情境中不遵守规则的行为。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些实例,要求学生讨论案例中的行为违背了哪些规则。包括:在走廊或者餐厅奔跑;向其他同学扔东西;打、踢或者限制他人移动;在别人背后说坏话;威胁其他同学;给别人取外号等。

第四部分:讨论欺凌行为是如何发生的。通过实例解释欺凌行为和同伴关注。(见图1)

图1 “玻璃杯下的蜡烛”实例

第五部分:教授“停止—走开—报告”策略,此阶段,教师一定要让每个学生练习每一步,确保他们熟练掌握。

1.停止信号。

向学生讲解遇到欺凌行为时如何使用“停止”信号,或者看到他人遇到问题时如何使用“停止”信号。练习使用“停止”信号,并请学生示范。正例和反例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 正确的例子

图3 错误的例子

2.走开。

“停止”策略没有效果时,就要使用“走开”策略。教师向学生讲解遇到欺凌为什么要走开:受欺凌者“走开”,欺凌者就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旁观者“走开”,欺凌者就不会因为受到其他同学的关注而继续实施欺凌行为。讲解结束后学生进行“走开”策略的练习,练习至少要包括3个正确的策略使用场景和1个错误的策略使用场景。

3.报告。

当“停止”和“走开”策略都不管用时,学生需要报告老师。教师向学生讲解遇到欺凌或者看到他人受欺凌时如何运用“报告”策略,告诉学生“报告”和“告状”的区别:报告是解决问题,并且首先使用了“停止”和“走开”策略;而“告状”是还没有使用“停止”和“走开”策略就直接向老师报告,其目的主要是给其他人找麻烦。此外,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危机状况下,学生可以跳过“停止”和“走开”阶段直接向老师报告。接下来教师要告诉学生“报告”时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如老师会提问发生什么事情,会询问是否使用了“停止”策略、是否冷静地“离开”等等。最后在课堂上练习,保证至少有3个正例和1个反例。

第六部分:回顾和总结“停止—走开—报告”策略。

(二)学生课程2内容介绍

课程2主要教学生遇到他人发出“停止—走开—报告”信号时该如何应对。课程2的时间约30分钟,最好紧接在课程1后一天进行。

第一部分:回顾上一堂课内容。

第二部分:回应“停止—走开—报告”信号。

教师首先告诉学生,对他人发出的“停止—走开—报告”信号进行回应很重要,即便你并不同意。教师举例讲解遇到他人发出“停止—走开—报告”信号时该如何回应,如停下正在做的事情;深呼吸,数到3;继续过好这一天等。好的例子要考虑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事情,二是认为别人在给自己找麻烦,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要做出适当的反应。

第三部分:集体练习。

集体练习一: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欺凌者,另一组扮演受欺凌者。首先,受欺凌者发出“停止”信号,欺凌者对“停止”信号进行回应。完成一轮练习后,角色要进行轮换。练习共5分钟,练习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集体练习二:将学生分成四组,一组扮演欺凌者,一组扮演受欺凌者,一组扮演旁观者,一组扮演管理者。每个组轮流扮演这些角色,演完剧本后,要求学生练习如果自己遇到了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第四部分:回顾“停止—走开—报告”策略。

(三)教师课程内容介绍

教师课程主要是让教师掌握预防、矫正学生欺凌行为的技能,学会奖励学生适当的行为,对学生报告的欺凌行为作出正确的反应。

在BP-PBS中,教师对欺凌行为的反应决定了课程的效果。在发生欺凌的地方,如自助餐厅、走廊、健身房、操场等,会分配一个单独的、特定的时间供教师来练习。在这段时间里,教师练习在事件发生之前纠正学生,奖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使用,对欺凌行为报告作出一致的反应。当学生第一次使用BP-PBS策略时,教师的奖励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在练习期间,教师应该在每个环境中走动,讨论如何预防矫正、奖励适当的行为以及对欺凌行为作出反应。教师最好在教授学生课程之前进行练习,这样就可以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做好准备。

第一部分:指导教师熟悉“停止—走开—报告”策略以及对此进行回应的技巧。

第二部分:监管行为训练。

1.找到目标学生。

在理解和讲授针对欺凌行为的恰当反应之外,教师重要的工作是要提醒学生在他们做出欺凌行为或者被欺凌时,应做何反应。

对于经常受到欺凌的学生,在学校课外时间开始时找到这些学生,告诉他们问题行为出现的时候该如何应对;在课外时间即将结束的时候,再次找到他们,询问休息时间内有关欺凌的进展,并奖励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

对于经常发生欺凌行为的学生,在课外时间开始时找到他们,提醒他们如果其他同学告诉他们停下或走开时应该作出什么反应;在课外时间即将结束的时候,再次找到他们,询问休息时间内有关欺凌的进展,并奖励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

2.奖励合适的行为。

为了更有效地推广合适的行为,应在学生第一次做出正确(合适)行为时便予以强化,对那些恰当使用“停止—走开—报告”策略的学生给予奖励。此外还应提醒教师,卷入欺凌的学生,无论是欺凌者还是受欺凌者,都不太可能恰当使用“停止—走开—报告”策略,但还是要奖励他们在正确方向上做出的努力。

3.对欺凌问题报告进行处理。

当教师接收到学生的报告时要立刻处理,处理的方式和效果直接决定了BP-PBS课程的效果。第一步,教师要强化学生的报告行为,如“很高兴你告诉我这件事”。第二步,询问欺凌什么时候发生的,在哪里发生的,谁被欺负。第三步,确认来报告学生的安全,可用以下询问方式:“欺凌行为还在发生吗”“告诉我这件事的学生现在有危险吗”“你是否担心被报复”“你需要什么才会感觉到安全”“情况有多严重”“你让欺负别人的同学停下来吗”“你当时走开了吗”,如果学生做对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口头奖励,反之,则具体询问学生三阶段技能中哪部分出了问题,并加强练习。

三、对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的启示

(一)重视反欺凌校本课程的开发

BP-PBS反欺凌课程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开发的开放性课程,运用时要注意对课程内容的中国化改编。首先要对BP-PBS中规则的表述进行符合我国学生年龄和语言特点的包装,例如“停止”策略,可以有“住手”“别动”“不行”等多种不同的表述方式。改编时,教师要注意用语是有礼貌的。其次,教师要遴选欺凌行为的典型样例。欺凌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有身体欺凌、言语欺凌、关系欺凌,也可分为显性欺凌和隐性欺凌等。教师要依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欺凌行为作为课堂示范的例子。课堂活动的设计可以多样化,BP-PBS中的策略仅提供了框架,还需要教师设计不同的活动。

(二)注重教师反欺凌能力的培养

BP-PBS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需要教师参与。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和学生行为的直接监管者,教师的反欺凌能力是关键因素。欺凌防治课程大部分在课外进行,学校层面要出台相关政策,将其纳入教师的日常工作,以提升教师对校园欺凌行为的重视程度。欺凌行为有其复杂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学校要与研究机构合作,定期举办反欺凌能力培养的专门课程,提升教师的反欺凌能力。

(三)注重校园积极氛围的建设

BP-PBS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以应对问题行为,而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则要通过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来塑造。首先是要严肃校规校纪,相关研究表明,严格的纪律是学校层面降低欺凌行为发生率最有效的措施。其次,要建立相互尊重的校园氛围,通过文化宣传、主题班会等措施来进行。最后,要加强家校联系,学校要建立相应的家校合作机制,让家长也参与到欺凌行为的防治中来。

猜你喜欢

课外报告校园
小满课外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报告
报告
报告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