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蛤蚧养殖技术

2019-07-16本刊通讯员

电脑迷 2019年5期
关键词:投食壁虎养殖户

本刊通讯员 王 琦

蛤蚧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但必须经过有关部门许可后方能人工养殖,那么蛤蚧的生活习性怎样,到底该如何养殖呢?

1 蛤蚧特点

蛤蚧别称大壁虎、仙蟾等,为壁虎科壁虎属爬行动物,分布于广东、广西、河南、香港、福建及云南等地,台湾也有记录,可入药,具有祛风、活络、散结的功效。

蛤蚧体长可达30cm以上,头长大于尾长。背腹面略扁,头呈扁平三角形,皮肤粗糙,全身密生粒状细鳞,体色有深灰色、灰蓝色、青黑色等,头、背部有深灰、蓝褐等颜色的横条纹,全身散布灰白色、砖红色、紫灰色、橘黄色斑点,尾有白色环纹。

蛤蚧栖息在山岩或荒野的岩石缝隙、石洞、树洞内,有时也在人们住宅的屋檐、墙壁附近活动。听力较强,但白天视力较差,怕强光刺激,瞳孔经常闭合成一条垂直的狭缝。夜间出来活动和觅食,瞳孔可以扩大4倍左右,视力增强,灵巧的舌还能伸出口外,偶尔舔掉眼睛表面上的灰尘。

蛤蚧动作敏捷,爬行的时候头部离开地面,身体后部随着四肢左右交互地扭动前进,脚底的吸附能力很强,能在墙壁上爬行自如。原来认为它的脚下有吸盘,其实其趾端膨大的足垫并不是吸盘,而是在足垫和脚趾下的鳞上密布着一排一排的成束的微绒毛,如同一只只弯形的小钩,所以能够轻而易举地抓牢物体,可以在墙壁甚至玻璃上爬行,微绒毛顶端腺体的分泌物也增强了它的吸附力。

蛤蚧的尾巴易断,但能再生,这是由于尾椎骨中有一个光滑的关节面,把前后半个尾椎骨连接起来,这个地方的肌肉、皮肤、鳞片都比较薄而松,所以蛤蚧在尾巴受到攻击时就可以剧烈地摆动身体,通过尾部肌肉强有力的收缩,造成尾椎骨在关节面处发生断裂,以此来逃避敌害。

蛤蚧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断尾,因为断尾毕竟是它身体上所受的严重损伤,不仅失去了尾巴上储存的脂肪,而且还因此失去了它在同类中的地位。尤其是在求偶时,尾巴完整的大壁虎较于失去尾巴的大壁虎有着极大的优势。通常蛤蚧在3—11月份活动频繁,12月至翌年1月在岩石缝隙的深处冬眠。

蛤蚧的食物以各种活动的昆虫为主,包括蝼蛄、蚱蜢、飞蛾、蝉螂、黄粉虫和蚕蛾等,不食死的昆虫和食物,可人工驯养,也可放养。人工养殖蛤蚧的过程中应以动物性昆虫为主、植物性昆虫为辅的原则混合饲养,否则易导致大壁虎的营养不良,产生疾病。

2 蛤蚧养殖技术要点

2.1 建舍

蛤蚧的养殖舍要建立在干燥、通透性强、安静的环境中。根据养殖数量确定养殖舍面积,养殖舍一般要建成房子的模样,在房子的天花板上30cm左右铺好木板作为蛤蚧的活动场。房子周围要做好防逃措施,休息区要与运动场相连,便于蛤蚧进食,在墙壁上铺一层草,便于蛤蚧隐藏产卵。

2.2 投食

蛤蚧的投食方式一般有诱投、人工饲喂等,养殖蛤蚧可用黄粉虫等昆虫作为饲料。投食时将饲料放置于食盘中,然后再将其放在场地中央,为了节约饲料成本,要适当投喂玉米等植物性饲料。投喂这些饲料时,不能投放肉食饲料及水,等到蛤蚧极度饥饿时便会进食,投食时间在每天上午6—7点。

2.3 繁殖

第一次养殖蛤蚧可以到蛤蚧养殖场中购买健壮、生长能力强的种苗。蛤蚧的交配时间一般在每年5月左右,这时要控制好蛤蚧的雌雄比例。蛤蚧的产卵数量不超过2个,通常每年会产卵3次左右,蛤蚧孵卵是依靠温度自由孵化的,所以在孵卵的过程中要调整好温度,促进孵卵成功。

2.4 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蛤蚧的饮食、饮水管理,根据进食情况及时投放,防止蛤蚧产生不良反应。并且养殖户还要注意蛤蚧的各种疾病,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定期消毒。消毒的时候要选择效果强但气味刺激不大的消毒药,防止蛤蚧因为消毒药产生应激反应。蛤蚧冬眠时要做好保温措施,防止受寒感冒。

2.5 加工

蛤蚧养殖5~7个月已经基本成熟,这时养殖户就需要进行捕捉加工工作。从蛤蚧头部入手让其进入昏死状态,然后将蛤蚧的眼睛、内脏等清除。将血渍擦干后,用消过毒的棍棒将其撑开,固定蛤蚧每一个支撑点,再用小火将其烘干,烘干后便成为了中药材。加工时不能破坏尾部,导致尾部出现伤口,因为尾部的药效是最强的。

3 注意事项

3.1 选种

蛤蚧的种苗选择是养殖的基础条件。并不是所有的环境都适合养殖蛤蚧,所以养殖户首先应需要考虑养殖的环境,在确定适合蛤蚧生存后就近引种。养殖户需要去正规的营业基地选种,并选择对周围环境适应性强、进食好、活动敏捷、精神状态好、不是近亲繁殖的种苗。

3.2 温度

蛤蚧对生长的温度有一定要求。适合蛤蚧生长的温度一般在18~25℃,如果遇到蛤蚧孵化,最好的温度是30℃以上,这样可以提高蛤蚧孵化成功率。在夏季温度较高时,最好在进风口用湿纱布进行降温,并且加大通风或采用其他的方式进行降温,以免蛤蚧中暑。冬季则需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

3.3 光照

蛤蚧对光照的需求量不大,养殖场要建设在环境安静的、光照强度不大的地方。如果光照强度过大,则会刺激到蛤蚧,从而影响蛤蚧的正常生长。在养殖场中需要安装黑光灯进行灯光诱虫,为蛤蚧提供食物,而且黑光灯的光照强度很弱,对蛤蚧的影响不大。

3.4 分群

蛤蚧的分群饲养就是科学控制养殖密度。因为蛤蚧具有一定争斗性,如果密度过大,则容易出现抢食或自相残杀的局面,对蛤蚧的养殖是非常不利的。每m2养殖45条为宜,根据蛤蚧的大小、强弱进行分群,否则弱小的蛤蚧容易受到伤害。

猜你喜欢

投食壁虎养殖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投食瞬间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BB壁虎和他的BB朋友们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壁虎
壁虎的尾巴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