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歌》
2019-07-16
当年,在北平以北,有一支特殊的部队,那是八路军中唯一的知识分子团——被称作“老十团”的冀热察挺进军第十团。这支部队就是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的前身。
同学们,大家起来,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
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毕业歌》唱出了国难当头时一代大学生的悲壮抉择。
老十团是一支以大学生为骨干组成的队伍,排以上领导都是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大学生。他们中很多人求学于北平,面对日寇入侵、国土沦丧,投笔从戎,舍身报国。
被称作“小白龙”的白乙化是挺进军十团首任团长,“一二·九”运动的学生领袖。他带领“老十团”挺进平北,像一把尖刀插入日伪统治的模范治安区,开辟根据地,建立抗日政权。他们不仅英勇善战,而且是不停地出击,主动寻战。因为,他们的心底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要用一次次胜利告诉北平的父老乡亲,曾求学于北平的大学生们,没有离开北平!
1941年,白乙化被恨之入骨的日军狙击手远距离狙杀在战斗中。时年29岁。
“风点点,雨丝丝,瘦柳残梧诉恨时。谁解小楼不睡意,砧声笛韵和离词。夜悄悄,露迟迟,明月孤灯两不知。擦泪静思离别日,别离还是去年时。”今天,读到征战中白乙化写给孕妻的这首家书小令,忍不住从心底和泪涌出“遥想公瑾当年”的崇敬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慨叹!
抗日战争时期,老十团编制1380人,牺牲1200多人,七十多名大学生,仅王亢、吴涛等三十多位迎来了抗战胜利。
1943年11月11日,曾写下“反正杀鬼子给东北同胞报仇才是好男儿”的十团政治部主任,被称作军中“高尔基”的王波在指挥南香峪战斗时不幸被俘,英勇就义,时年32岁。
1945年7月4日,曾任十团参谋长,被称作“小诸葛”的才山在遵化县杨家峪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5岁,距抗战胜利仅一月有余。
电影《无问西东》中,大后方西南联大的学子在敌机的轰炸下艰难求学的场景让人唏嘘流泪。西南联大的许多学子后来成长为民族栋梁。但“白乙化们”的舍生取义,用生命撑起了民族的希望。
曾任十团政委的吴涛在回答女儿当时为什么要选择留在日寇扫荡最激烈的冀热察根据地时说:“我是党员,是年轻人,就要在最前线狠狠打鬼子!” 他在缅怀白乙化的诗中这样写道:“绥西共起,平北同征,血战艰危八载甚,残敌待灭,伟业垂成,惊心噩耗已千秋!”
一位曾在平北战斗过的老同志回首当年岁月时说:“人世间最艰苦的日子我们经历了,生离死别最痛的时刻我们经历了,我们可以毫无愧色对后人说,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们挺身而出,付出了能付出的一切。”
在密云群山中的白乙化陵园,一排排松柏下埋葬着当年追随白乙化抗日的十团战士终老后的骨灰。这些老战士不留名、不留字、不刻碑,只愿永远陪伴自己的老团长。白乙化的继任者王亢将军,1992年病逝于北京。有关部门遵从他的遗愿,让他长眠在昔日的老团长、老学长白乙化身边。
今天,当人们流连于京郊的绿水青山时,可知道,当年曾有一群大学生在这里浴血奋战。你走过的每一个山洞都可能是他们曾经的栖身之所,你跨过的每一条溪流也可能被他们的鲜血染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