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写诗
2019-07-16范晓波
范晓波
如果所有的采风都是走马观花,写作难免轻佻浮夸。如果一辈子也没吃过一粒自己种出的粮食,人生也许缺少某种精神养分。这两个念头像一对相亲相爱的人走到一起,孕育了一个文学体验项目—“稻田写诗”:一伙文友合种一亩田,亲历插秧、收割等过程,年终在星火文学年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暮春时节在驿长村发布创意时,一些没种过田的驿长率先接龙报名。考虑到要有星火驿站的人全程参与管理,地点选在星火资溪驿所在的上傅村。因前期要完成垦荒、育秧和犁田,启动时间定在芒种之后。
6月15日,四面环山的上傅村村口,来自各地驿站的二十多名作家诗人戴着草帽、遮阳帽赤着脚下田,大家花费了差不多一下午时间,在一汪明镜状的水田里栽满了绿色的诗行。
许多人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下田,伸脚时克服着对蚂蟥等软体动物的恐惧。少数人早年插过秧,因考学和工作等原因远离了乡土,在清凉的山间水田,穿惯了皮鞋的脚板与土地重新建立了友谊。
夜幕从稻田周边的毛竹林滑落后,躯体疲惫的人神经仍兴奋,大家聚到资溪驿站的后院,围着篝火念诗,探讨作家与土地的关系以及劳动的诗意。
有人说插秧不到一小时就腰酸背痛。有人说受不了水田反射到脸上的灼热阳光,在湿热的空气里站了四十分钟就胸闷头晕要中暑。有人挥汗如雨却不退场,模糊的视线中浮现已逝的父亲的身影。
第一次参加星火驿站活动的人感叹:你们是我见过的最安静内敛的诗人,吃饭时斯斯文文,交谈时相敬如宾,就算面对篝火,也恬淡如诗,不闹腾,更不油腻。
新来者的发现让我颇感欣慰,星火所倡导的纯粹而暖心的团队氛围已成常态。大家对农耕生活的理解也在实践中有所加深。
抚州市全媒体中心发布了“稻田写诗”的活动消息后,新华社客户端、中国日报网、澎湃新闻、中国作家网等许多媒体跟进报道,有的消息单篇阅读量高达七十多万。
星火公号微信独家推出的活动视频也像诗歌一样写意而抒情,不少文艺青年四处打听如何才能参加星火的特色笔会。
反响似乎比预期的还要好。但是,没有松口气的资格。插秧只是稻田写诗的第一个步骤,不把每一株成熟的稻穗收割归仓,活动就不算圆满。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将悉心照料陪伴那片青苗,跟着节气往前走,走向土地深处,走向农事深处,走向诗歌的高潮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