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把“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2019-07-16袁麒麟
□ 文/袁麒麟
武隆仙女山风筝节。
2月刚立春不久,漫步在银装素裹的武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色尚未尽收眼底,心情已豁然开朗。“冰雪王国”被络绎不绝的游客“踏破”了山门,他们好奇地张望着大山美景。
一半森林一半城,一山绿景一山金。武隆旅游从“品牌”到“名牌”的“蝶变”,成为生态工业镇、特色民俗小镇、少数民族乡,绿色妆点颜值、生态聚拢人气,各种生态产业越办越火。当地立足“家底”,紧紧攥住“绿线头”,“两山论”在这里发轫,治污格局在这里焕新,实现了绿富同兴。
保护绿水青山:直面发展之问
武隆地处重庆东南部乌江下游,武陵山和大娄山的峡谷地带,集大娄山脉之雄,武陵风光之秀,乌江画廊之幽,被誉为“世界喀斯特生态博物馆”。作为以发展生态旅游为经济主导的地区,武隆生态资源丰富,但同时生态环境也比较脆弱。
这让武隆工业面临“发展之问”:工业不能弃,生态如何保?发展和保护如何兼顾?
共赢,须以“融合”为前提。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技改和淘汰落后企业是武隆在保护生态环境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之一。大大小小类似煤矿、铁矿、水泥等资源消耗大、产出效益低、环境污染大的传统工业企业,该舍的舍,该改的改,不留半点情面。
过去招商引资,给扶持、给政策,但容易扭曲政策;现在认真贯彻“两山论”“两化论”,创新思路,“给”的是规则。武隆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834.63平方公里,一旦触碰环保红线就是一票否决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关停并转,生态工业加快发展。在白马工业园区,以穗通车业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和豪华大巴产业,以隆泰新材、正信四联光伏为龙头的新型材料产业,和以通耀铸锻等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都是创新性强、高度环保的高新技术行业。去年,武隆工业增加值增长4.9%,完成工业投资11亿元,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5家。
当地把“两山论”从上级要求变成行动自觉,从口号、文件兑现成真抓实干,理论透现实,牵引出一幅幅山清水秀、天人和谐的融合发展画卷。
2018年,武隆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3天,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为保护一江碧水,实施沿江排污口、非法采砂等专项整治,乌江、芙蓉江水质持续优良,大溪河水质由Ⅳ类提升到Ⅲ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满足水域功能要求;为保卫一片蓝天,重点整治交通、扬尘、噪声、工业等污染,城区PM2.5浓度下降12.9%;为守住一方净土,稳步推进“绿盾2018”行动,开展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整改35项……
武隆国家地质公园。
白马山云海杜鹃。
过去人们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想百姓所想,武隆区的领导们俯下身来参与到污染防治攻坚战中,聚焦管好“盆”和“水”,巡河的动力不断激发,治河的效力不断凸显,护河的合力日益汇聚,实现三级河长制全覆盖。
在不断夯实绿色生态本底的过程中,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被摆在了压倒性位置。武隆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营造林32.3万亩,森林覆盖率64%,治理水土流失60平方公里、岩溶石漠化40平方公里,完成城区污水处理厂迁(扩)建等8个重点工程建设。
涵养绿水青山:时时处处“塑”生态
抬头望蓝天,低头凝碧水。武隆美景留在了很多人的朋友圈里,当地也被国家生态环境部授予为重庆市唯一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山水有情,养育一方百姓。武隆区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也积极涵养生态,时时处处“塑”生态。有序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等创建,加快建设特色城镇、美丽乡村,使武隆生态更好、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特色小镇一端连着城市,一端连着乡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中,特色小镇建设成为重要的着力点和支撑点。
江口镇境内的芙蓉江,两岸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群山叠嶂起伏,水绿如玉,清澈见底,原始植被密植两岸,泉水瀑布高挂飞流。位于芙蓉江畔,被誉为“辉煌的地下艺术宫殿,丰富的洞穴科学博物馆”的芙蓉洞全长2700米,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区。
芙蓉江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摄影/王俊杰
坚持“以旅兴城”“文旅融合”。该镇深入挖掘汉唐历史文化,从风景旅游和文化旅游服务两方面入手,塑造高品质的特色旅游服务强镇。2016年,在成功申报创建市级特色镇后,该镇委托市政规划设计院编制特色镇五年规划,规划项目涵盖场镇环境综合整治、长孙无忌等历史文化挖掘展示、旅游景观建设等项目,进一步加快旅游业的发展进程。
在武隆,特色小镇如明珠一般散落在各地,江口、火炉等7个乡镇完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仙女山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片获评市级优秀示范片,创建市级绿色示范村庄5个;石桥乡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江口完成特色镇(一期)建设,后坪、黄莺、赵家等边贸小镇也在加快打造中。
发展绿水青山:印记“金山银山”注脚
保护绿水青山,涵养绿水青山,都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但守着绿水青山也不能过穷日子,在山水美起来的同时,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下实践注脚。
昔日的武隆,因贫穷而出名,在这里长大的人谈起儿时的记忆只有两个字——贫穷。那个时候交通不便,大山阻隔了武隆与外界的联系,人被大山“欺负”得没办法。大家守着三五亩地,常年劳碌都没折腾出好日子。
石桥乡水上游乐园。
酒香也怕巷子深,直到路修通了,武隆的发展“筋脉”也舒展了。近年来,旅游产业发展势头持续“井喷”,“游路”即是“钱路”。农民不论是卖山货、办农家乐,还是从事其他的旅游服务,只要围着游客转总能挣到“脱贫的钱”,山水和乡愁转换成了农民收入。
《印象武隆》大型实景演出。
仙女镇游客接待中心。
2018年,当地成功举办仙女山音乐季、啤酒节等10余场活动,不断强化东南亚、欧美等国际营销,武隆的知名度持续扩大,吸引力持续增强。接待游客3200万人次,收入150亿元、增长20.5%。
“以前是被大山‘欺负’,现在是受大山‘赏赐’。”这是当地人常挂嘴边的玩笑话,在他们眼中,靠山吃山,也要吃出花样。武隆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一心一带五区一网”全域旅游布局不断优化;星际未来城体验馆、芙蓉江码头地面缆车建成投用;懒坝LAB大地花海、懒人村落(一期)等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归原艺术农业旅游文创聚落主体工程建设完成;阳光童年、白马山天尺坪景区等项目推进顺利,万银世茂四季颐养小镇招商取得突破,启动了创建“白马山天然氧吧”。
随着旅游版图不断扩张,越来越多村民吃上旅游饭、走上旅游路、发上旅游财,但农业的老本行没有忘,农旅结合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当地扎实推进了71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累计投资25亿元,共选择4个乡镇23个行政村分层分类试验示范,加快补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短板。如今,高山蔬菜、特色林果等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蓬勃发展;蔬菜农业科技园区、高山生态茶园通过市级认定;“半边粮”西红柿、仙女脆桃被认定为全市名牌农产品;仙女山镇被确定为三产融合市级试点乡镇,火炉镇筏子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据统计,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到890万人次,收入17亿元。
乡村振兴让人振奋,当地的特色美食也搭乘网络走遍了全世界,成功注册“寻味武隆”区域公共品牌,打造出电商示范点20个。实现基层供销社乡镇(街道)组建全覆盖,电商交易额达到25.4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