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

2019-07-15赵爽

法制博览 2019年5期
关键词:基本内涵重要意义

摘 要:友善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力来源,友善必然是其全面发展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也是大学生未来肩负起祖国建设的历史使命的价值要求。本文从友善价值观的内涵作为切入点,全面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基本内涵;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14-0286-02

作者简介:赵爽(1993-),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一方面,经济稳步向前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有了新的变化与发展;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大背景下,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西方意识形态正逐渐在人民当中渗透。大学生身心正逐步走向成熟,同时也是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面对来自国内外的种种冲击与诱惑,只有加强友善价值观的培育,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践行友善,才能引导大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全面促进大学生的成人成才。

一、友善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反映了社会主义全体公民的“共同价值”和“共同信仰”,是基于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热爱而在公共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对于他人的尊重、宽容、关心、帮扶的道德品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信仰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友善价值观内涵的分析,友善可细化为对己友善、善待自然、与人为善三个方面。

(一)对己友善

一个具有友善品质的人首先应该学会爱自己。一方面,友善的人应学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只有爱惜身体,健康成长,才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只有自己体魄强健,无病无灾,才有余力为他人带去关爱和帮扶。另一方面,友善的人应重视形成自身的心理健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建立崇高坚定的理性,才能逐渐完善自身的品质与人格,才能拥有形成友善品质的初心和情怀。

(二)善待自然

自然环境是整个人类社会能够持续存在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善待自然不仅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友善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突出体现。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资源浪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变得日益突出。这都是人类不友善行为所造成的严峻后果,作为一个友善的人,应自觉承担起善待、爱护自然环境的责任和义务,顺应世界万物的发展规律,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永续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就是尊重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存发展权利,也是尊重和保护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权利。

(三)与人为善

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完全独立的个人,都处在人与人的关系当中。与人为善不仅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出发点,更是友善价值观最基本的内核。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就提出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等与人交往的重要准则,这些都是告诫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怀着友善之心与人相处,应学会彼此尊重,乐善好施,宽容以待,同时对于别人的友善应心存感恩之心,懂得回馈社会,回报他人。

二、新时代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良好的品格。友善作为大学生优秀人格品质的重要体现,对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的培育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古代儒家的“仁爱”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友善观的重要体现,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中友善观合理内核的继承和发展,为当代友善价值观的提出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渊源。今天所倡导的友善文化,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友善文化中通过认识自己、关心理解他人、包容他人、克己立人来实现社会价值的核心理念,从而增强整个民族的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以及民族文化软实力。大学生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发扬者,是增强我国文化自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中坚力量。因此,借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来加强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的培育,就成为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借鉴儒家"仁爱"思想中的积极精神,从而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为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思想的重要举措。

(二)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的培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和谐友善的社会关系不仅关乎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关乎到整个社会的繁荣稳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在享受便利的沟通手段背后,却换来人际关系的冷漠和情感上的孤独。只有将友善作为新时代人类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重新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重新用热情与温暖对人对己,才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其不可推脱的责任和义务,而大学生群体无疑是这当中的主力军。引导大学生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建立友善的社会心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友善待人,善待自然,心怀感恩之心,则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三)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的培育是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就每一位社会成员而言,人格和道德的发展成为最重要的衡量因素。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也是健全人格、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培育时期,更是其逐渐走进社会的过渡时期。毋庸置疑,大学生是社会上的高智力水平、高专业技能的代表人群,但是,如果没有健康的心态,友善的品质,不仅会被私欲腐蚀了心灵,掏空了躯体,也会成为社会的破坏者和社会发展的障碍。只有健康的身心素质才是大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保证。培育大学生友善价值观,教导大学生成为善良的人,能够扶弱济贫,推己及人,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既有助于养成大学生积极向上、谦虚礼让、乐于助人的性格,又有利于大学生炼就敢于吃苦,不畏困难、勇于拼搏的品质,更能使大学生更快的适應和成功的应对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并最终获得事业上的成就感和生活上的幸福感。

友善不仅仅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道德品质,更是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因此,新时代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的培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当代价值,但是,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过程,友善弱化的现象还时常出现,在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大学生自我封闭的状态还十分明显,态度的冷漠、与人交往的困难都阻碍了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的培育脚步。这就要求社会各界群体都为之付出行动,来自家庭的温暖,来自学校和老师的重视,来自社会的关怀,都能加强友善在大学生心中的分量,只有收获到友善,大学生才能学会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将友善的种子播撒到内心当中,将友善在实践活动中传播到更多人身边。

[ 参 考 文 献 ]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李荣,冯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友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黄明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丛书·友善篇[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基本内涵重要意义
探究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
森林康养产业经济带动性与环保型方案研究
依法治国之基本内涵探析
“两学一做”对于煤矿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及其施工建议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如何整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