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探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

2019-07-15朱默

科教导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互联网+

朱默

摘 要 “互联网+”智能时代,既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机遇,又提出新挑战,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教育、服务,其目的是实现全面育人。因此,“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探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便成了我们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 辅导员 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6.078

A New Path for College Counselors to Explor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Era

ZHU Mo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Anhui 230012)

Abstract The "Internet +" era brings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colleg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llege counselors, as "guides and guides" for the healthy growth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rovide education and services for the growth of their students. The purpose is to achieve all-round education. Therefo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era, college counselors explore the new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that we must pay close attention to and study.

Keywords "Internet +"; college counsel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对高校学生是否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面对“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求高校辅导员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对策研究便成了我们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1“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当代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它改变了传统以课堂教学进行理论灌输为主的教学手段与模式,而是在原有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增设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等,同时基于互联网的交互性、开放性、隐秘性等特征,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之充分参与心理教育的过程。“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拓展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而且在原有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改变了高校辅导员、心理学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适应了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不健全

很多高校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部分高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大多数高校认识不够深刻,导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不健全,还无法适应“互联网+”智能时代的需求。首先,他们普遍重视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却忽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把它放在日常工作的重要序列;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陈旧。以教材为主,理论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很少引用案例,没有创新性,面对多元化的世界,多样化需求的学生,已无法适应;再次,教育手段单一。多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停留在课堂讲授、预警学生心理访谈等初级阶段,导致学生对其缺乏兴趣与学习的动力,致使难以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最后,教育现实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形成常规化的教育机制,没有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多数时候等到出现问题了,才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才开始进行矫正与治疗,而没有把心理健康作为当今学生必备的素质来培养,使心理健康教育弱化。

2.2 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

根据相关数据表明,大多高校都已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甚至部分二级院系为了做好学生工作,也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多处于初级、萌芽阶段。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心理机构虽有心理专业出身的老师,但数量有限,面对高校众多的学生,难以做到覆盖面广。而二级院系的心理咨询任务大多落到了辅导员肩上,由于辅导员老师学科背景参差不齐,有的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少,所以在面对学生时,大多采用传统说服教育、谈心谈话的方式。而当代大学生政治意识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敏感,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他们渴望创新、追求多元化的事物,所以面对这样一个群体,高校应增加心理学老师的数量,以及加强辅导员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2.3 当代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缺乏正确认识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很难实施,一方面由于学校机制不健全、师资队伍弱化;另一方面学生对心理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中国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多数时候是被动接受,尤其是涉及到心理问题,某种程度上被广大学生、甚至老师误认为是精神问题,带有色眼镜来审视,久而久之,学生们对心理健康教育予以排斥,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愿与他人沟通,更不愿接受心理咨询,便造成学生心理障碍,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3 “互联网+”时代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实意义

3.1 时代发展的呼唤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为促进新型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在此背景下,95后当代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著居民,他们的生活、学习与互联网密不可分,再加上互联网作为高校教研的重要平台,致使成为高校关注的焦点。互联网在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便捷,带来喜悦的同时,也带来了苦恼与困惑,这时高校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因此,利用“互联网+”模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是时代发展对高校提出新的挑战,是时代发展对大学生们提出新的要求。

3.2肩负高校稳定的重任,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自杀,伤害他人等负面新闻报道越来越多,且呈越演越烈的态势,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学校、家庭的广泛关注。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作为社会新思想、新技术的前沿群体,作为国家栋梁之才,他们日后是要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因此,一方面,加强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当代大学生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具备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学生便成了我们予以关注的事情,它是高校稳定发展的要求,是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校园,为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的要求。

4“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4.1 转变思想认识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今时代大学生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过硬的人。高校作为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安排者,应把学生的综合发展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转变之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教育教学序列中,使之建立相对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同时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性的错误观念,提前建立预警、防范机制,从源头上进行教育,以强化师生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2 教育内容,转变教育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以简单的课程教学为主,应注重多样化与创新性。高校以教学为本,而教学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学生,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应坚持“以生为本”,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当今时代的要求,根据这一代大学生心理存在的共性问题、部分学生显现出的个性问题,以及当今时代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来优化教育内容,同时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课堂,如组织开展心理委员培训班、心理健康知识宣讲、座谈会、朋辈辅导等大学生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辅导,以达到最好教育效果。

4.3 发挥“互联网+”的时代杠杆作用

“互联网+”具有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速度快、实时交互性、 匿名性、便捷性的特点,它极易得到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的大学生的认同与需要。高校辅导员应发挥 “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阵地作用,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QQ等新媒介手段,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一是建立心理咨询平台,老师和学生可以在这个虚拟的平台上,畅所欲言,吐露心扉,它不仅保护了学生的隐私,给他们提供一个宣泄和抒发情感的场所,又为大学生解决了内心的困惑;二是加大心理知识的网络宣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互联网+”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互联网+”信息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互联网+”技术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4.4 提升高校辅导员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对于教师而言,是一种有关知识的理解,并保存在教师的头脑中,体现在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中。[1]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关系最为亲近的人,虽部分高校辅导员并非心理学专业出身,但职业要求高校辅导员一方面要把握心理学知识体系,掌握心理学知识架构,具备心理咨询技能,同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还应熟悉新媒介手段的操作应用,意在通过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另外一方面建立心理问题学生预警体制。“未雨绸缪”是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必备的前提,根据新生心理测评结果,对心理预警学生做好访谈、追踪,做好事前预防,事中干预,事后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进行自我调适,成为一名心理健全的当代大学生。

4.5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高校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学生,还应塑造拥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必修课,为其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这一点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是一致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更易通过开放、便捷的网络平台获取各方面的消息,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容易出现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对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使其实现全面育人的目的,解决学生的思想与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就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因为良好的思想品质,正确的价值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而积极健康的心理则能帮助学生保持好的思想品质。

项目基金: 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路径探析》,编号2018rwyb04

參考文献

[1] 吴友华,熊林江.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文献综述[J].企业家天地,2010(4).

[2] 栾云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J].德育课堂,2017(3).

[3] 赵亮.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教育对策[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5).

[4] 陈萍,贾中华,张朋.“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1).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互联网+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