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统编教材课堂深度学习的研究之创设有温度的课

2019-07-15屠晶晶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放风筝语文课程深度

屠晶晶

【摘要】父母是孩子的模,老师是孩子的样。我觉得一堂有温度的课,首先需要一名有温度的老师。字如其人,课映其人。“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就像绿豆芽发芽有快有慢,孩子开口说话有先有后,我们只需要做一个有温度的老师,37摄氏度,不冷不热,给他最舒适的环境,发芽,开花,结果!”

【关键词】深度学习;温度;设计;上课;作业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也被译为深层学习,是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基于学生阅读的实验,针对孤立记忆与非批判性接受知识的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于1976年首次提出的关于学习层次的一个概念。我认为,统编教材课堂的深度学习的前提是有一堂有温度的课。

一、有温度的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模,老师是孩子的样。我觉得一堂有温度的课,首先需要一名有温度的老师。字如其人,课映其人。“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就像绿豆芽发芽有快有慢,孩子开口说话有先有后,我们只需要做一个有温度的老师,37摄氏度,不冷不热,给他最舒适的环境,发芽,开花,结果!”一名有温度的老师,不仅要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更需要拥有一颗爱心。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与共鸣。面对孩子是需要付出真心、真情和真爱的。日常生活中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善意的微笑、 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能带给孩子温暖。

二、有温度的设计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他们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渴望获得成就感,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和同伴的认同。而这种渴望恰恰是学习的动力。基于这种渴望,平时在设计一堂课的时候,就需要给予重点关注。有温度的设计应是基于学生已知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上,是符合本班学生实际学情的。例如三下语文课本中的看图习作是关于放风筝的。通过调查我得知班上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有过这样的经历。于是,在写作之前,趁着大好的春光,我布置了让学生在周末里放一次风筝的作业。如果家里确实条件不允许就在网上搜集一些放风筝的视频,看看别人是如何放风筝的。周一的语文课上,我先请全班学生聊一聊上周末放风筝的事儿。你放的是什么风筝,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你是怎样放风筝的,放得高不高;你是和谁一起放的,你的心情怎样?这些问题很快把学生带回到周末放风筝的场景中,让学生有话可说。在此基础上再来看图写话,学生们不再惧怕写作文,也有话可写,不再是干巴巴的几句话。

三、有温度的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深度学习首先需要将学生置于主动的信息搜寻者的地位,深度学习乃是建立在经验获得的基础之上,而促进深度学习必将知识产生的情景引入教学,即基于问题、案例、项目等展开教学。

教授四年级的小文《乡村》示范课,杨老师上得既有趣又有深度。别看“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只寥寥数句,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又加进了入情入境的表演。先请一双飞燕上台来表演,在忽高忽低,忽前忽后,忽远忽近的飞翔表演中,不但一下子拉近了一个陌生老师与班级之间的距离,而且还把学生们带入了燕子姿态各异的飞行中。再请一群燕子来飞一飞,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最后请代表来勾画一下这个美丽的小乡村,并且说说这样排列的理由,再请同学来点评。学生们凝神思考后积极地展示自我。点评的小老师也很到位,先说优点再有礼貌地指出不足之处。例如在数株杨柳中间间隔地列入了桃树和梨树,缘于“杨柳数株,中夹桃李”。不但促进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更让思绪飞,使枯燥的小古文生动起来。

四、有温度的评价

网络上有这样一篇文章:有人做实验,每天连续对两盆一样的植物说不同的话,对其中一盆说“你长得真丑”,而对另一盆说“你长得真美”。一段时间以后,被说丑的植物慢慢枯死了,而被赞美的植物则越发生机勃勃。古人云: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语言是一把双刃剑。

在深度学习中,有温度的评价十分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也是为了培养孩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为什么评”“评些什么”“怎么评”“评了之后该怎么做”等问题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先解决。只有这样,课堂评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真诚、恰当的评价能激起学生心灵的碰撞和引发他们积极向上。首先,评价要真诚,恰当,不能仅仅是简单的“你真棒”“你真聪明”,而应进行具体的表扬。

其次,《語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互动,评价要能促进师生思维互动,相互沟通、补充和启发。而在当下的课堂评价中,教师、学生都是评价的主体,师评生、生评生的形式都有,但以师评生为主约占全部课堂评价的 85%。教师虽然经常进行各种各样的评价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给学生的回答以回应,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实施课堂小测验等,但是形式过于单一,急需改进。

以上是我就统编教材课堂深度学习的一点小小的探索。

参考文献:

[1]Marton F, Saljo R.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 in Learning:Out come and Proces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76(46):4—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李利.旨向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7(4):67—73.

[4]王勇,谷丽亚.优化语文课堂评价,有效提高课堂效率[J].求学,2018(12):6—8.

[5]王艳玲.中小学课堂评价的观察与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9):71—73.

[6]练玉梅.提高小学课堂评价效率的几点思考——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9):75—76.

猜你喜欢

放风筝语文课程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放风筝
放风筝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