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策略浅探

2019-07-15陶文娟孙云飞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拓展古诗词

陶文娟 孙云飞

【摘要】古诗词是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加强古诗词习诵,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紧紧抓住小学古诗词的特点,结合不同学段,主要是高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探索古诗词教学策略。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策略;资源整合;拓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诗词的阅读与欣赏做到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跨入语义学与美学的领域,用心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策略。

策略一:资源整合,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1.整合同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拿《赠汪伦》来说,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发友人对自己感情之深。我在教学《赠汪伦》时,先播放名曲《送别》,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让学生大致了解异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送别”的主旋律如同一汪清泉流淌在学生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

2.把握同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比如:在引领学生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后,出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提出自学要求:这首诗又为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中学到的方法,自己来读懂这首诗。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就发现这两首诗的地点、人物、事件相同,但心情不同,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前一首诗有一种“傲气”,后一首诗有一种“霸气”。在比较阅读中,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3.延伸同诗人的作品:这样做既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又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比如:学习课内经典古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带动学生学习李白的其他作品,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学习杜甫的《春望》,带动学生学习杜甫的另一篇诗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在学习《春望》的基础上,利用班队课、晨会课开展古诗综合实践活动“探访诗仙李白”“走近诗圣杜甫”等,达到以趣生情的效果。

策略二:抓住“詩象”,在融情想象中悟情

想象是对过去经验和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构成新的意向和观念的心理过程。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也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驱遣想象,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

在教学《示儿》时,可以抓住一个“悲”字,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而悲?你看到了怎样的悲凉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产生联想,将文字转化成“诗人死不瞑目,诗人老泪纵横,诗人用颤抖的手写下了这首诗溘然长逝,诗人用微弱的声音喃喃地说着:收复中原,还我河山”的悲凉画面,对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的领悟水到渠成。

情要靠“象”去显,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悲诗人所悲,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在“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策略三:重视朗读,在多元诵读中抒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通过诵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读,在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良好共鸣体,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且古诗词意蕴丰富,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从而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

重视朗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同时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我在教学陆游的《示儿》时,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

1.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

2.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

3.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

在初读的基础上,确定悲凉的朗读基调,精读诗文,引领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研读诗文时,引领学生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国家呐喊的爱国热情,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策略四:拓展延伸,在提升内涵中融情

古诗词产生的年代久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风格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加之学生的阅历又太浅,要准确把握诗歌作品情感,仅仅拘泥于课本必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以及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教师要形成开放的语文教学观,让作者情、学生情在拓展延伸中融合。拓展的渠道有以下三种途径。

1.课前收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采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方法,我为学生提供学习导向,精心设计了一些积累主题,有春色迷人、夏日风情、诗人咏秋、踏雪寻梅、名家专辑、爱国绝唱等,然后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收集资料,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课堂交流:课堂交流是对信息的整合过程,也是认识、情感深化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在对话交流中导情。比如:某一教师在教学张继的《枫桥夜泊》时,围绕“愁”字提问:你知道谁为“愁”做过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愁”的名句?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老师对学生问题导向性的拓展延伸,是对“愁”文化的深层次认识。第一个问题是从情感认识方面的提高,第二个问题是从语文知识方面的积累,让学生从书本起步,到书海漫游,由一点而带出一串,由个别而带出系统。短短一首28字的小诗,融入的却是古今中外名人名句的万缕愁绪。

3.课后延伸: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课堂教学结构已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40分钟的规格,课堂是向两头开放的,学生带着问题、信息走进课堂,一堂课上好后,学生带着许多新的问题离开课堂,课堂教学结尾变成了问号式,省略号式,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延伸,更是情感的延续。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教学方式上课内外相结合两方面。

第一方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层次性。高年级阶段,学生已有较深厚的学习古诗词的基础,其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记忆能力等都有较大提高。为此,教师可以适当提高要求,表现在具体教学中应体现出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教师可在中年级的要求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定难度,提出“初步领悟诗歌意境”的新要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方面,要做到教学方式上课内外两个不同层次的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有70首,还有90首是要求教师在平时或上课时补充进教学中的。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充实课内,相得益彰。比如:课内教学范仲淹的《江上渔者》,诗中正面写吃鱼的人,侧面写捕鱼之不易,间接反映渔者的艰辛。这对小学生体会诗意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补充一首郑燮的《渔家》:“卖得鲜鱼百二钱,籴粮炊饭放归船。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这样,不用多讲解,学生脑海中就已浮现出旧社会捕鱼人的痛苦生活。此外,课本上的古诗词我们要求精讲细品,课外学生便可进行迁移,自读相关题材的古诗文。

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體验,以此丰厚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玮.小学中高学段古诗词学习指导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5).

[2]丁永红.农村小学各学段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5).

[3]吕林.关注意境,引领课堂——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8(20).

[4]施芳芳.小学语文中有效实施古诗词教学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8(31).

基金项目:本文系萧县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课题立项编号:XXJKY18009)研究后期成果。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拓展古诗词
国有企业发展养老产业的模式创新研究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基于MDX数据库的译者参考资源整合对翻译工具能力培养的意义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猜诗词
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