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破坏式创新知识图谱研究

2019-07-15范昀昀王成城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23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范昀昀 王成城

摘 要:“创新理论”的鼻祖熊彼特最早提出了“破坏式创新”的理论,他认为,每一次大规模的创新都会淘汰旧的生产体系,建立新的生产体系。以Web of Science收录的“破坏式创新”为主题的文献作为数据源,选取从2008-2018年的文献,利用可视化的技术,对“破坏式创新”方面的研究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破坏式创新研究的热点领域,从而直观地揭示破坏式创新的研究现状,通过学习国际上破坏性技术以及破坏式创新的思想,进而为我国破坏式创新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破坏式创新;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3.099

1 引言

破坏式创新又称之为破坏性创新,它是一种与主流市场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的创新活动,它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威力,一般成果的企业都很难适应这种创新带来的挑战。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破坏式创新理论。其中,国外的学者研究破坏式创新理论越发成熟,然而国内对这一理论的研究还尚在起步阶段。

此外,到目前为止,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或者已经使用CiteSpace、Ucinet等软件进行研究分析,科学知识图谱理论在学术界的认可度广泛提高。本文针对破坏式创新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并对破坏式创新的英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破坏式创新的研究现状,以及提出未来研究破坏式创新的建议。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内破坏式创新的研究。

2 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本文的数据来自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核心合集,通过主题词检索的方式确定数据对象,在数据库主页以“disruptive innovation”为主题,以2008-2018为时限进行检索,间隔为1年,剔除明显不符合主题的文献后,共得到1584条相关记录。共被引记录13948次,去除自引的被引频次12951次。本文使用CiteSpace、Bibexcel、Ucinet等软件分析这些文献记录,对作者、地域、研究机构、关键词、研究热点等进行分析并绘制相应的可视化知识图谱。

破坏式创新的数据处理程序如下:首先确定关键词,在WOS上确定检索范围,搜集数据;其次,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对研究态势进行分析,并基于共词矩阵进行基本的属性、节点、聚类分析;最后,结合知识图谱分析数据处理结果,得出本文的结论和建议。

3 研究现状分析

3.1 发文量分析

破坏式创新领域的研究论文在时间上的分布如图1所示,从整体上看,2008-2018年国际上研究破坏式创新的发文量呈现出曲折上升的趋势,说明研究者对于破坏式创新的研究愈来愈重视。2008-2014年,虽然国际上关于破坏式创新的发文量有所增长,但增幅较为缓慢,该领域的年度发文量基本都在130以下;2014年之后发文量的增长速度加快,其中,2014-2015年的增长幅度最快,到2018年达到最高值,年度发文量为280篇。综上,说明该阶段国际学者对破坏式创新给予了较高的关注,表明破坏式创新的研究处于较快的发展阶段。

3.2 核心作者分析

图2为破坏式创新作者分析知识图谱,通过图谱可以看出,HANG CC、THOMPSON CJ、ROY R、NAVEED K等学者所在节点较大,从而说明其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大,频次多。两个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两端的作者在研究上存在合作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以BUDGETT R为中心的合作网络相当庞大,说明这些学者之间有着较为频繁地合作与探讨,HANG CC和CHEN J,TYFIELD D和WILSON C,DZOBO K、DANDARA C和PILLAY 等学者之间则存在着两到三人的小组合作关系,ARORAS、YANG Q、AHMAD T等学者主要从事独立研究。

高被引作者分析是用来研究该领域有影响力以及文献被引次数较多的学者的情况。从数据处理结果可以看出,CHRISRENSEN CM的文章被引次数最高,为481次。在学术界对破坏性创新理论存在颇多质疑的声音之时,CHRISRENSEN CM以“The ongoing process of building a theory of disruption”(建立破坏性理论的演进过程)为题来回应这种质疑,回应的基础便是他提出的管理理论构建程序。该理论具有极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并且以强大的说服力瓦解了批判破坏性创新理论的声音,为后续研究人员的钻研建立了一个足够坚实的基础。

3.3 地域分析

图3是关于破坏式创新研究的地域分布图,其中节点圆圈的大小代表了国家的发文量。本文所得到的1584份数据来源于53个国家或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世界范围内,对破坏式创新领域发文量最多的为美国,共549篇,英格兰、德国、中国、加拿大、澳大利

亚、法国等几个国家紧随其后,发文量分别是198篇,117篇,109篇,84篇,80篇,72篇。除此之外,中心度最高的國家是荷兰,它的中心度为0.49,即荷兰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较为频繁。

3.4 研究热点分析

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反映了研究领域的关注焦点,图4是破坏式创新高频关键词的知识图谱分析结果,图中包含节点261个,连线559条。通过图4发现,代表研究热点的高频词除了innovation和disruptive innovation之外,还有disruptive technology、technology、performance、industry、firm、management、model、strategy、system等,表明破坏式创新的主要的热点领域包括破坏式创新对促进创新和提高工作绩效的研究、企业破坏式创新的研究、破坏式创新模型研究、破坏式创新的系统研究等几个方面。

从图4可以看出,破坏式创新研究的热点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依照出现的频次对关键词进行了汇总,得到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4 节点的基本属性

4.1 关键词节点属性

度值中心度是衡量节点中心性的最直接的指标,从表2关键词中心度的处理结果可以得知,度值中心度是最大的是“disruptive innovation”,该词位于网络的中心位置,说明它在研究中占据主要地位;中间中心度是用来衡量某个节点在网络中的中介能力,“innovation”和“disruptive innovation”的中间中心度最大,说明这两者在破坏式创新的研究当中起着很好的媒介作用;接近中心度是反映某个节点和其他节点的接近程度,从接近中心度可以看出,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没有非常松散的情况。综合度值中心度、中间中心度以及接近中心度,可以发现“disruptive innovation”与“innovation”是最重要的节点,该结论也和破坏式创新地关键词知识网络的分析结果一致。

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能够比较清楚地描绘出关键词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关键词类别的隶属关系,本图利用ucinet绘制了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图,结果如图5所示。从右向左看,破坏式创新研究根据关键词可以分为两类,其中,“disruptive innovation”研究可以归为一类,而另一类又可以细分为两类,以此类推,最终,16个关键词共分成5类。在这5大聚类当中,第一大聚类“disruption”、“big data”、“business model”、“disruptive technology”为深层次解读破坏式创新的主要关键词;第二大类有“open innovation”、“technology”、“higher education”、“innovation management”为影响破坏式创新的关键词;第三类主要有“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cloud computing”、“entrepreneurship”等破坏视窗创新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词;第四类则是以“创新”为核心关键词。综上,破坏式创新领域主要以“disruptive technology”、“higher education”、“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cloud computing”、“open innovation”、“innovation management”等为研究热点,因为在某种程度上,破坏式创新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还需要高等教育培养下的人才具有开放式创新的思维,需要利用现有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去探索和挖掘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3 破坏式创新研究领域演进分析

图6为破坏式创新研究时区图,图中共有165个节点,783条连线,平均密度为0.0579。从关键词演进图可以看出2008-2011年是破坏式创新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时期,在该时期内关于破坏式创新的基础研究比较多,涉及到“technology”、“disruptive technology”、“innovation”、“strategy”等方面,基本涵盖了破坏式创新的一些基本理论;从2012-2015年,破坏式创新领域重点研究的是“business model”、“dynamic capability”、“technological discontinuity”、“cloud computing”等一系列因破坏式创新产生的经济技术问题;近年来,破坏式创新重点研究了“environment”、“sustainability”、“big data”等热点问题。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演变,破坏式创新研究的关键词也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与时俱进。

5 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CiteSpace、Bibexcel、Ucinet等可视化应用软件,通过对WOS数据库中2008-2018年收录的有关破坏式创新的多篇文献绘制知识图谱,从发文量、作者、国家、机构、关键词、突显词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破坏式创新理论自提出以来,逐渐受到普遍的关注,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近些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破坏式创新是各个中小企业和后发企业得以超越甚至颠覆在位企业的重要手段,该理论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二,目前国际上对破坏式创新进行研究的學者主要有CHRISTENSEN CM、YU D、TEECE DJ、DANNEELS E、ADNER R等人,但是美国相对于其他国家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其发文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从发文机构来看,研究破坏式创新的机构主要以大学为主,高校的教授以及学生是研究的主要群体;第三,通过关键词的频次可以发现,破坏式创新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破坏式创新对促进创新和提高工作绩效的研究、企业破坏式创新的研究、破坏式创新模型研究、破坏式创新的系统研究等几个方面。

根据国际破坏式创新的研究现状,破坏式创新的研究方向相对来说较为集中,首先要重视破坏式创新研究的重要性,要树立破坏式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模式,为中小企业以及亟需发展的后发型企业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实践上的帮助,以此来推动国家的科技以及创新水平;其次,破坏式创新的理论研究有待突破,当前国内破坏式创新的研究更侧重对现实所发生的事件进行描述,但是却对背后的原因缺乏深入的挖掘与探索,因而无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应该充分地挖掘这些案例背后的机理,以此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破坏式创新理论;最后,破坏式创新的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提升,国内学者对破坏式创新的研究大多是进行的定性分析,多数停留在概念、作用、实施的途径等方面,应该充分利用如今日趋成熟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进行精确地研究,从多维度对破坏式创新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Govindarajan V,Kopalle PK,Danneels E.The Effects of Mainstream and Emerging Customer Orientations on Radical and Disruptive Innovations[J].Product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Association,2011,28:121-132.

[2]陈悦,陈超美,刘则渊.CiteSpace 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3]秦長江,侯汉清.知识图谱——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新领域[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1):30-37.

[4]Yu D,Hang CC.A Reflective Review of Disruptive Innovation Theo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10,12:435-452.

[5]刘则渊,陈悦,侯海燕.科学知识图谱: 方法与应用[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8: 11-13.

[6]刘林青.作品共被引分析与科学地图的绘制[J].科学学研究,2005,23(2):155-159.

[7]Hwang J,Christensen CM.Disruptive Innovation in Health Care Delivery: A Framework for Business-Model Innovation[J].Perspective: Innovation.2008,5:1329-1335.

[8]Christensen CM.The Ongoing Process of Building a Theory of Disruption[J].The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6,23: 39-55.

[9]侯剑华,胡志刚.CiteSpace 软件应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现代情报,2013,33 (04):99-103.

[10]王钦炜.基于 CiteSpaceⅡ的科学知识前沿图谱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11:8-13.

[11]赵丹群.基于CiteSpace 的科学知识图谱绘制若干问题探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10): 56-58.

[12]陈悦,刘则渊.悄然想起的科学知识图谱[J].科学学研究,2005,23(2):149-154.

[13]刘则渊,陈悦,朱晓宇.普赖斯对科学学理论的贡献——纪念科学计量学之父普赖斯逝世 30 周年[J].科学学研究,2013,31(12):1761-1772.

[14]Teece DJ.Business Models,Business Strategy and Innovation[J].Long Range Planning,2010,(43):172-194.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