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肾衰竭60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2019-07-15陈琳
陈琳
【摘 要】目的:就慢性肾衰竭患者健康教育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而观察组则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治疗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也比对照组明显要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肾衰竭患者健康教育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显著提升,将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慢性肾衰竭;健康教育
慢性肾衰竭简称为肾衰,是肾内科常见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综合征的一种,其发生是以各种慢性肾脏疾病为基础的,会有肾功能进行性减退出现,主要症状为,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因此将肾衰的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落实做好,可对疾病病程的发展起到有效控制,使并发症的发生延缓[1]。本次研究以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肾衰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伴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心、脑、肝和造血系统等)、过敏体质、精神病患者不在本次研究对象之列。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30岁,平均年龄(52.1±7.2)岁;其中10例为慢性肾炎、5例为糖尿病肾炎、10例为高血压肾病、5例为慢性肾盂肾炎。观察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31岁,平均年龄(50.3±7.5)岁;其中慢性肾炎12例、糖尿病肾炎6例、高血压肾病8例、慢性肾盂肾炎4例。应用数据统计软件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逐一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以常规护理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对病情进行评估,为患者创设舒适病房环境,将相关疾病治疗情况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密切监测病情等,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建立由责任护士、护士长、以及主治医生在内的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
(2)具体护理内容:①健康教育护理:待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对其病情做出评估,使之对医院的医疗条件、规章制度(包括探望、陪护制度)有所了解,将相关注意事项和医嘱服药的重要性清楚告知,让其了解公共物品的位置和使用细则,并把疾病的引发机制、治疗方法等为患者做一详细介绍,指导患者进行检查,帮助其掌握标本取留方法,从而让其积极配合治疗;②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多同患者交流,防止其因初到一个陌生环境而出现不良情绪(紧张、焦虑等),同时为患者介绍成功案例,使之对治愈疾病充满信心[2]。针对透析患者,对其实时响应的心理指导,让其将消极情绪克服。④饮食护理:在饮食上,护理人应叮嘱患者主要进食易消化、清淡的食物,生冷、油腻与辛辣食物一律禁止食用。同时结合酐清除率对蛋白质的摄入做出调整。
(3)护理人员将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内容严格执行,每天打勾签名表格中已完成的内容;由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对临床护理路径内容的完成情况展开定期检查,按照临床具体情况第一时间讨论和完善表格内容。
(4)住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提醒患者将不良生活习惯改掉,并将临床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提醒其一定要准时复查。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入院之初便将健康教育路径表制定出来,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将健康教育的内容完成。按照患者掌握相關知识的具体情况,通过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展开评估,以100分为满分。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为主要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调查数据值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给予处理,临床观察指标采取()、%表示,经t、X2进行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评分为82.6 4.3分,观察组患者为95.2 3.7分,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
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2.4 3.6天,住院费用为8721.1 174.3元,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7.5 2.6天,住院费用为6542.5 159.7元,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属于肾实质损伤的一种,其引发机制有很多,主要特点为肾脏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十分困难,若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就会导致维持正常生理功能[3]。现阶段,临床主要以血液透析来治疗慢性肾衰竭,通过治疗可使患者肾脏病变过程得到有效缓解,并将体内毒素有效清除,让机体内环境保持在稳定状态,而透析治疗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为了让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则要求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必须要好。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以患者为中心,能够促进护理质量的有效提高,将一些不必要的医疗处置减少,防止浪费医疗资源,如今被广泛运用于各医疗机构。标准护理路径制定结合了患者病情、存在问题及相关需求,并对大量文献进行了查阅,征求了专家意见,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让护理方案的预见性、计划性以及可实施性进一步增强,把出现护理差错的几率降低,让护理安全得到充分保证,促进护理规范性的提高,防止受个体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护理效果不理想。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路径时,应秉承热情、耐心的态度,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把健康宣教做好,对护理质量予以有效控制,让护理的有效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得到保证。每个环节都安排相关责任人,让护士责任心提高,督促其将自身职责落到实处,把护理差错减少。由护士长定期展开评估,可使护理路径更佳完善,顺利实时护理路径,增加护士和患者的沟通时间,帮助其将信任关系建立起来,让发生医疗纠纷的几率降低,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显著提高。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慢性肾衰竭的健康教育中,可促进患者提高护理满意度和遵医依从性[4]。这主要是因为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培训了护理人员,使之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在实施时,患者的参与增多了,让其将参与治疗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了,促进了其遵医依从性的提高。
本次研究中,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也比对照组明显要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临床中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健康宣教是可行的,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和遵医依从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通讯作者:沈君)
参考文献
[1]蔡俊梅.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操作观察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0):213,215.
[2]徐玲.健康教育路径管理对尿毒症患者延续护理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4):268.
[3]张翰文,关君,王宇,张彦玲.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肾衰竭住院患者依从性及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 [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3):42+69.
[4]马静,薛云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肾衰竭住院患者依从性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04):44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