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学生《交通统计与分析》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9-07-15李传耀

物流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留学生交通考核

李传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来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有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在我国高等院校学习。规模增速保持在10%以上。来华留学不仅增加了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同时也为我国高校国际化提供了契机。中南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大学,目前在校留学生人数千余人,其中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接纳了来自尼日利亚、泰国、越南等多个国家的留学生。作为交通运输专业留学生核心课程,《交通统计与分析》对于留学生了解交通系统的组成与分析方法、掌握交通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工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交通统计与分析》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学科。该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交通系统分析与交通运输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通过学习应用于交通系统的各类数学方法,为学生认识与理解解决交通问题的分析工具提供参考依据,并提供广泛的交通运输规划、工程、安全与经济等案例。为学生将来从事交通运输的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必备的基本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统计方法与数据梳理能力的培养,开展交通统计与分析中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减少单纯数据统计的推导与证明,增加综合性、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探究。

在《交通统计与分析》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逐步整合与优化了原有交通统计与分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等教学资源。以培养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人才为目标,针对尼日利亚、泰国、越南等国家留学生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课堂表现等特点,采取问题引导的方式开展课堂授课相关内容,通过布置课前准备和课后学习报告等任务,让学生进行文献查阅与知识整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近年学习情况看来,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1留学生《交通统计与分析》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1.1语言水平。全英文授课既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留学生教育教学水平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必然选择。以往针对国内学生的《交通统计与分析》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进行授课,然而这一方式不再适用于留学生课程。虽然留学生来华前进行了中文的学习,但仅能进行简单的口头交流,无法应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近年来学院《交通统计与分析》课程作为留学生交通运输专业核心课程,开始了留学生全英文授课。

虽然留学生的英文水平普遍较好。但是在课程学习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口语发音问题。部分留学生口语发音地方性特征明显,连音多、语速快且常常伴随特定的音节错误,使得沟通过程存在一定的障碍。此外,其语法与用语习惯也具有各自的地域特色,因此教师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

1.2学习基础。《交通统计与分析》课程旨在教授学生掌握各类交通统计方法,学会合理运用统计与分析工具,能够有效处理交通数据并获得定性或定量结论,因此对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具有较高要求。来校留学生都是进行过多次选拔的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部分学生已经学习了统计学入门、线性代数等课程。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对数学工具与方法介绍时,部分学生仍然出现理解与认识数学工具的困难。部分学生知晓概念与方法,但是数据分析与计算能力极其薄弱。在学习基础方面.需要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工作。

2留学生《交通统计与分析》改革思路

交通统计与分析是一门贴合实际生活的学科,对交通系统的认知和交通数据的分析能力是体现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门人才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现实交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介绍,开展对最新交通数据的分析,通过问题引导与方法探究增加课程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依托智慧交通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的数据支持,围绕学生“交通数据与交通系统运行相关性认知能力”、“解释与分析现实复杂交通问题能力”、“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能力”三种能力培养,构建融“认识理解一综合分析一管理应用”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由于《交通统计与分析》课程是基础核心课程,需要介绍的统计与分析方法较为复杂。原来的授课方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后改为课前问题引导与自我学习,课中统计与分析方法介绍、案例讨论、师生问答的授课方式。以这种授课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探究与归纳交通统计与分析方法。

通过问题导向、方法介绍、案例讨论的学习,使留学生能够认识交通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关系,掌握对交通系统分析和交通数据统计的原理和方法,为从事交通运输的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课程的重点是对各种交通统计方法的掌握,难点是各类统计方法的合理利用与结论分析。在原有的留学生教学过程中,所使用教材与国内学生并无差异,教学内容也基本一致;课程考核方式缺乏多层次引导,形式单一;课程内容以数学工具的介绍为主,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课堂气氛活跃度和师生互动不足。

本文通过教学模式的革新,旨在寻找一条更加适合留学生进行交通统计与分析课程学习的课程设计和实施途径,让留学生在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中文交流较困难的情况下,对交通统计与分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成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留学生《交通统计与分析》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3.1国际化教材的选用。针对留学生特点摒弃了之前所用的偏理论教材,增加应用型课程内容比重,尝试结合现实交通系统的数据与问题介绍统计与分析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思路,形成以统计学方法为核心,以交通系统和海量数据为主要内容的创新统计与分析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科书结合国际英文原版的交通分析(Manheims Fundamentals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nalysis)與应用统计(Richard&Deans Applied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教科书,教材具有高应用度、宽知识面、语言通俗易懂等特色,受到教师与学生的广泛认可。此外,还推荐了数本可作为统计学方法学习的参数书籍以及相关视频学习网站,供学生课后参考学习。

3.2对教师专业水平与语言的要求。教师是课堂学习的引导者与组织者,知识传播的整体目标能否达成不仅取决于学生,更与教师的授课效果息息相关。来华留学生来自多个国家,经历了不同于国内学生的教育模式,其在课堂上更倾向于与教师交流与互动。因此,教师需要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英文表达能力,通过准确的语言向学生讲授专业知识,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适当的解释说明。此外,教师需要了解世界各国的交通发展现状以及交通统计与分析的应用范围,在与学生交流时才能针对国家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适时、适当的解惑。同时,教师要知悉留学生的文化宗教、民族习俗和禁忌,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歧义。

3.3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引导研究性教学研讨活动,通过布置交通数据分析等相关问题,学生逐步开展查阅文献与书籍、理解与应用统计方法、概括与总结、形成读书报告等环节。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报告,让学生上台演讲与汇报、回答问题等,培养学生自主獲取知识、运用统计学工具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拓宽留学生的知识面与能力。目前,我们在每一章授课前进行问题引导、学生课前准备学习、课中问题讨论、课后形成读书报告等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引入基于实际交通问题的学习方法,采用案例讨论、专题回顾、随堂头脑风暴等多样化互动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这一方式既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加深学生对交通统计与分析课程的理解,培养学生根据理论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通规划与管理人员的思维和习惯。

4留学生《交通统计与分析》考核模式革新

交通统计与分析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相对来说较为僵化。首先考核模式单一,主要由平时考核(包括日常考勤和阶段性学习报告)和期末考试考核组成。由于缺乏互动与交流,平时成绩并不能反映出学生在阶段性学习中的学习状况。期末考试成绩比例为80%左右,占比过大,限制了过程性考核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因此,留学生《交通统计与分析》理论课程的考核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的革新。采用问题引导的教学模式,每一章前布置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课前的调研准备,在课中进行课堂讨论,课后形成学习报告,这部分在考核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交通统计与分析理论课的考核包括三部分:课堂表现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占20%;课后读书报告,依据读书报告的完整程度、知识点的涵盖范围和案例分析的详细程度进行评分,占20%;期末闭卷考试,占60%。从考核的占比来看,过程性考试占比40%,对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学习效果起到了较好的追踪作用。

5结束语

本文论述了留学生《交通统计与分析》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该课程采用英文授课,课程内容综合了多学科知识,并通过实际交通问题与数据介绍统计与分析的基本知识、方法与思路,形成以统计方法为核心,以交通数据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式教学内容,着重于“交通数据与交通系统运行相关性认知能力”、“解释与分析现实复杂交通问题能力”、“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能力”三种能力的培养,构建融“认识理解一综合分析一管理应用”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新体系。通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有效提高了交通运输专业留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留学生交通运输与规划课程的完善与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留学生交通考核
繁忙的交通
内部考核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小小交通劝导员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