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实训体系优化实践探索
2019-07-15罗锡莲
罗锡莲
摘 要:地方院校面对金融人才需求的变化,应在所掌握的现有资源条件下,对实训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探索,以做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革。从人才供给方及人才需求方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优化实训体系的必要性;找出当前金融实训体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缺乏特色、过分依赖软件、师资实践能力不足等;进而结合本校情况阐述了金融实训体系优化的主体构思与内容设计;并总结了在实施过程的几点经验,包括重塑学生的职业观、注重学生全方位能力的提升、可适当借力外援弥补师资短板等。希望通过这些实践上的探索能够起到突破现有资源约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打造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金融专业高级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实训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4.037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变发生改变。对于地方院校来说,适应人才需求的变化,实现“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金融人才”的目标则受到很大的挑战。而地方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受现有资源条件的约束,实训教学体系未能及时进行优化,导致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在能力上不符合金融企业的需求,也使得学校自身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地方院校在现有资源条件下,结合人才需求,突破资源束缚,在实践方面对实训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探索势在必行。
1 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实训体系优化的必要性
地方院校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往往跟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它们应该紧跟区域经济发展形势,敏锐地发现人才需求的变化,做出适应性调整。但是作为金融人才的供给方,往往受到学校地理位置、师资、硬件设施、资金等方面的约束,人才培养的现实情况并不是那么理想。一些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又不同于职业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市场适应性,往往更为注重理论知识,而在技能提升方面明显处于劣势;而同时作为金融人才的需求方,随着当地证券业、保险业、银行业的业态变化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这些公司所提供的基层岗位更需要应用型金融专业高级人才。通过与当地部分证券、保险公司负责人进行了解,一些地级市的营业部或分公司都开始调整其人才招聘条件,基本上都对“专科生”关闭了企业的大门,提高了对应届生的招聘条件,开始对应届生招聘实行本科起点。与此同时,我们发现,这些金融企业所需要的岗位技能要求具有一定的共通性,比如银行、保险、证券都急需稳定的金融高级营销人才,这例对学校一方提出了要求,即能够适时培养出适应这三类企业的通用型营销基层岗位人才。这就需要学校在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实训体系方面根据企业所要求的岗位技能进行必要的优化调整,也能够提高应届毕业生的金融市场满意度。
2 当前金融实训体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大多地方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训体系实施过程中,都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这些问题也极大地影响了所培养的金融人才质量。
2.1 过分依赖软件
部分院校在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之所以被迫放弃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可能是受到资金的限制,无法购买公司所开发的实训软件;或者是所购买的软件已经比较落后,也未能及时进行升级调整。这些现象说明,在金融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训环节对软件的依赖过多,不利于教学适应市场变化。其实在每届学生的实训环节,都应该结合市场变化,依靠企业的其他资源,如密切联系着的企业方,考虑在不使用软件的情况下,能否做出适应性的变革。
2.2 没有突出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
虽然很多地方院校有设立了金融学专业,但是通过研究其培养方案或进行实地访谈,我们发现多数学校金融学专业同质化严重,方向性课程设置不突出,同时面对市场变化也没有弹性可言,这就导致在实训体系的設置上缺乏方向性技能的培养。比如,目前无论是证券、保险还是银行、信托业,均对财富管理人才的需求有较大提高,但是很多学校的课程设置中缺乏这方面的系统化设计,滞后于金融类企业方的人才需求计划。
2.3 现有师资实践能力不足
当前很多高校的教师招聘环节明显与高校真正的人才需求相脱节,大多数教师均来自应届生,没有实际金融行业从业经验,而在金融实训环节却需要有金融实践的教师来对学生进行相关的专业指导。同时,很多学校对师资的实践能力提升乏力,缺乏相应的“走出去”的机制,与企业的合作大多流于表面形式,这都使得现有师资的实践能力无法在短期内得到快速提升。
3 实训体系优化的设计与实施
鉴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尝试在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实训体系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并进行实践方面的探索。
3.1 总体设计
结合服务区域经济的理念,本校在实践中做出金融专业实训体系的总体设计,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其中,基本技能主要包括点抄、伪钞鉴别、柜员及大堂经理服务礼仪、单证管理、书写规范等内容,实施方式主要是小组练习、角色扮演;银行柜员仿真系统训练主要通过上机软件操作进行;理财产品营销训练主要采用分组方式,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来进行训练,主要涉及银行、保险业;金融业面试模拟主要是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半结构化面试训练;证券公司客户开发由合作的证券公司专人来进行特定培训,通过角色扮演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精通基层营销岗位所需要的关键技能。
3.2 实施过程的构思
3.2.1 以“银行服务”为主体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
在上述设计中,我们可以发现,传统银行业的培训内容所占比例较大。之所以这样来进行安排,一方面是学生对银行从业的意愿较大,据对本校学生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90%以上的学生希望能够考取银行从业资格,进入银行基层岗位工作;另一方面考虑到可以通过柜员业务培训以及大堂经理岗位的训练,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对礼仪的注重,并能够塑造他们的金融服务意识,学会如何与客户打交道,这对将来学生毕业后初次从事基层岗位工作树立信心,也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职业通道上发展得更为顺利。
3.2.2 以“理財”为主线提升金融领域的通用型技能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无论是银行、保险还是证券、信托公司,他们所面对的客户都对财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在实训环节安排上,可以确立“理财”主线,选择银行理财、保险产品两类营销作为依托来进行训练,将理财产品营销的各项技能提升内化于实训体系中,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场景练习来掌握这一通用型技能,增强学生未来基层营销岗位的适应性和抗压能力,并能够形成企业方与学校人才供给的良性循环。
3.2.3 以“比赛”方式考核来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过去的金融实训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情况,甚至会存在严重的“搭便车”现象。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我们可以尝试通过首先在小组内进行比赛,对于优胜者再进行系内比赛,颁发相应的获奖证书,为学生的履历增填色彩,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进而注重练习的质量,高效率实现实训的预期目标。
4 实训体系优化过程中的几点经验总结
4.1 在实训过程中需要重塑学生的职业观
在两次金融实训完成后,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从事保险业呈现比较矛盾的态度,想掌握保险营销的技能,想通过营销来提升自己的薪金待遇,但是却缺乏满腔的热情,似乎只是为了生存而做出无奈的选择;同时很多学生对银行从业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对就业形势判断依旧很保守,缺乏对未来从业方向的理性预期。学生这种择业观会对其未来的职业晋升存在很大障碍,可能会出现在很短的时间内频繁跳槽现象。因此在校内的实训环节通过内容设计与教师引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重塑学生的职业观,以提升其未来的职业幸福感。
4.2 要注重学生全方位能力的提升
在实训体系优化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各项能力提升,如逻辑分析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均应全面涉及。这就需要教师在分组观察时注意学生训练时的状态与各种细节,引导学生在语言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上有突破性进展;同时在进行训练记录总结时,需要向学生提出写作规范,让学生各自进行训练的归纳与总结,对优秀者进展展示,从而促使学生在竞争中提升其写作与逻辑分析能力。因此在实训体系优化设计时,要注重细节方面的考察,避免“大水漫灌”。
4.3 可适当借力外援弥补师资短板
目前许多证券公司营业部均与不少高校开发了实训合作项目,甚至可以免费为学生进行相关培训。因此,可以与当地金融业各类企业进行建立合作,实现共赢。这样在实训体系进行完善时,加入企业“外援”讲师来校对学生进行相关行业培训的项目,便可以弥补学校的师资短板,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本校教师的实践技能,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接触到企业的实战,对培养其实践能力与金融职业素养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田光伟.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金融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
[2]郭强,张福双.金融专业实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J].时代金融,2015,(11).
[3]王亚芬,姚建锋.高职金融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研究[J].时代金融,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