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让孩子体会阅读之美

2019-07-15万木春

现代家长 2019年6期
关键词:母语家长能力

万木春

【窦桂梅简介】

全国特级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被评为“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之一。

现任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特聘专家、专题课程主持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小学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小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在全国的小学校长中,清华大学附小校长窦桂梅是教育界公认最重视阅读的一位。

2002年初,窦桂梅从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调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担任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身处国家课程改革的重点实验区,她勇于尝试,在全国树立起了一面语文教学的旗帜。

2011年,在接棒清华附小第16任校长职位后,她大胆进行课堂教学和校内管理的改革实践,和老师们一起制订、实施了“1+X课程”整合课题,完成了从校园文化到教学思想等一系列教育改革,其研究实践的语文主题教学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如今的窦桂梅,有着语文特级教师、教育专家、名校校长等众多头衔,而她最看重的还是语文特级教师这个身份。在多年教学中她发现,阅读不仅是对孩子的熏陶,让孩子直接体会母语的美和力量,更是精神上的提升。此外,不阅读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学习上潜在的差生。因此,她呼吁广大家长朋友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语文学习和基础阅读。

去阅读

记者(以下简称记):作为名校校长,您对语文、对阅读极其重视,一再强调,有必要吗?

窦桂梅(以下简称窦):太有必要了!苏步青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时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我首先考语文,考后就批卷子。凡语文考试不合格的,后面的就不用考了。”我同意苏校长的意见。因为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我们没有权利不热爱母语。从一出生,我们就被界定了民族语言和精神格局。一个人语言上的涵养,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他的文化素养。

但是我们现在对语文的敬畏,似乎欠缺了一点。比如用“陆陆续续”造句,有的孩子就闹了笑话:“下班了,爸爸陆陆续续地回家了。”一个孩子能有几个爸爸啊?

刚学造句的孩子闹笑话似乎情有可原,可学了12年母语的孩子也一样会闹笑话。我女儿高考前,我曾拿回一些考卷做分析,发现这些学生闹出的笑话不比一年级的学生小。“当俞平伯为钟子期摔琴时……”俞平伯1994年去世,而钟子期是2500年前的人。请问,俞平伯怎么为钟子期摔琴?还有像“居里夫人发明了鱼镭”“司马迁多次遭受宫刑”等。让人看了真着急,所以我总说,别拿母语不当回事。丢了母语,你还知道自己是谁吗?

母语现在越来越单调了,一开电视全在耍贫嘴。画面代替了大脑,形象代替了思考。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近十年来,全世界儿童的智力下降了10%,原因是少了想象力,声光电代替了一切。怎么办?我的建议是——去阅读!

记:记得您说过,孩子的阅读能力决定了他的学习能力,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为什么阅读能力会决定学习能力呢?

窦:一是阅读能力是整个学习能力的核心。

很多家長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学校,他读语文教材不就是在学习阅读吗?我想说,不是这样的。语文教材的学习不能代替整个儿童时期的阅读,光靠语文教材,每个学期薄薄的一本,三五万字而已,是没有办法帮助孩子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三年级之前,孩子就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多读课外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二是阅读可以培养孩子的关键能力。

如今,互联网发达,人们获取知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容易,所以死记硬背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但有些能力却比以前更加重要了,如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获得,阅读是基础。

美国心理学教授曾提出,9岁之前是儿童阅读发展的第一阶段,叫学习阅读;9岁之后是儿童阅读发展的第二阶段,叫阅读学习。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9岁之前,孩子要初步学习并掌握阅读这个工具。等到9岁掌握了阅读工具之后,就可以通过大量的、对各种类型书籍的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9岁,正是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此时也是学习最容易分化和滑坡的阶段,中外都一样。为什么会产生学习上的分化和滑坡呢?除课程难度加大外,很大一部分原因要看孩子的阅读能力。如果阅读能力能跟上,那孩子的学习就上去了;如果阅读能力没跟上,那孩子就会被分化下来,造成成绩大幅滑坡。

读什么

记:请问,清华附小的学生们每日朗读吗?他们都读些什么?

窦:清华附小每天早上都晨诵。我给你介绍一下我们学生诵读的诗。如《沙发》——人家都说/我的模样好像表示/请坐请坐/其实不是/这是一种/“让我抱抱你”的姿势。

你看多美!

我带班时,曾让一个学生回家给他爸爸朗读下面这首诗,让他爸爸写出听后感,结果他爸爸没理我。我就找去了。他爸爸说:“老师,您别难为我了,您问我儿子我的表现还不行吗?别让我写听后感了。”这首诗是这样的——每次听到您/下班回家的脚步/我心中的快乐/就像好不容易完成了一幅拼图/爸爸,我们这个家的拼图/是一块也不能少的……

多么温暖啊,学生家长居然感受不到,我实在为他惋惜。

语文没有创新,语文就是组合。我总是告诉家长们,一定要让孩子把语文学好,高考文理都不分家了,语文高考在做大力度的改革。

其实,生活中这些也能用上。有些女同志比较强势,不够温存,说话比较刺耳:“在哪呢?咋还不回来?做不做饭了?”如果想改,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比如,你老公到家正换鞋,你就可以给他读诗:“每次听到您,下班回家的脚步,我心中的快乐,就像好不容易完成了一幅拼图……”想象一下,会是什么结果?

第一种情况,你可能从来没这么温存过,他大吃一惊:“你没病吧?”第二种情况,他对母语有感觉,听懂了:“我以后注意,今天我家这位表达得真好!”第三种情况更精彩,他曾遇到过一位好的语文老师,听到之后马上抬头说:“好的,亲爱的,我以后一定按时回家。”

关于诗,我还想说一件事。我让学生们读过一首诗叫《母亲节》——我不喜欢这个日子/真的,每逢这个日子,我的眼泪就不听话/每逢这个日子,老师就要我们画妈妈/每逢这个日子,弟弟就画我的脸,再画上妈妈穿过的衣服/弟弟说,这就是妈妈/我不喜欢这个日子/真的,每逢这个日子,我就更思念,睡在荒野中的妈妈。

一个学生读了之后第二天没来上学,他妈妈打电话给我:“老师,求您给我儿子说句话吧。”原来,孩子死活不让她下床,“怕妈妈睡在荒野中”。我在电话里对孩子说:“诗里的妈妈不是你的妈妈,但我懂得你对妈妈的爱,你来学校我再给你讲其他的故事。”

后来,我对这位妈妈说,你务必把这件事记下来。将来你儿子结婚,我一定要参加,我要讲讲他7岁那年发生的故事。我要让他的妻子知道,她选择了这么一个人肯定错不了。谁说,我们只是学了一首诗而已?

想想我们小时候背过的古诗,“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么的深刻和经典啊!有太多太多好的诗篇,我希望家长们能一起来品品、学学,睡前领着孩子读读。日有所诵,必有收获。

一句话,琅琅书声,就是孩子的朗朗乾坤。

记:很多孩子喜欢读书,而家长也想给孩子买书,却苦于不知道什么书合适。请您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喜欢阅读的孩子开一张书单吧。

窦:清华附小每学期开学都给学生们推荐阅读书目,我认为这些书都很不错。我就把3~4年级的书目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至于其他年级的,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上网搜索。

3~4年级的必读书书目(部分):

1.《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绘本)或《森林大熊》(绘本)

2.《森林畅游》或《月亮不见了》(几米)

3.《夏洛的网》(美)E·B·怀特 任溶溶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4.《时代广场的蟋蟀》(美国)乔治·塞尔登

5.《长袜子皮皮》(瑞典)林格伦

6.《爱的教育》(意大利)阿米琪斯

7.《犟龟》(德国)米切尔·恩德

3~4年级的选读书书目(部分):

1.《笨狼的故事》(1、2、3)汤素兰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足球大侠》张之路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3.《狐狸小学的插班生》北董 春风文艺出版社

4.《小巴掌童话》张秋生 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5.《蓝鲸的眼睛》冰波 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6.《女巫》(英)罗尔德·达尔 任溶溶译 明天出版社

7.《魔法师的帽子》(芬兰)托芙·杨松 任溶溶译 明天出版社

8.《帅狗杜明尼克》(美)威廉·史代格著 赵永芬译 新蕾出版社

9.《文身狗》(德)保罗·马尔著 陈俊译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10.《大盗贼》(德)普鲁士勒 陈俊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以上是清华附小和我个人的推荐,供学生、家长们参考。

怎么读

記:请问,阅读能力包括哪些要素呢?

窦:1.认读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基础。一般包括对文字符号的感知与辨识能力、识字量和认读速度。它是以一定的识字量为基础的。

2.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文中重要词语和养分词语的理解能力、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文章结构和表现形式的理解,作者观点、思想的理解。

3.鉴赏能力。这是对文章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朱自清认为这是一种“情感的操练”。

4.评价能力。指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征等做出评判的能力。

5.活用能力。指阅读的迁移能力,能把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的能力。

6.阅读技巧。包括朗读技能、默读技能、速读技能、良好的阅读习惯。

记:家长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第一步应该怎么走?

窦:为孩子朗读,打开孩子的阅读大门。

父母为孩子朗读,是与孩子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朗读所提供的语言信息是经过加工提炼的、优美的、规范的书面语言。如果朗读的是韵文,则能使孩子注意到语言中的逻辑停顿和语调中的抑扬顿挫,有助于孩子对语言美和对作品的理解。

美国曾发起过一场“运动”——号召母亲们每天抽出20分钟为孩子朗读,从婴儿起直至中学阶段,以作为对抗电视机、游戏机的有力武器。我认为中国的母亲可以学习这一点,拿起“朗读”这个武器,向“电视儿童”和“游戏儿童”说“不”。

为孩子朗读,我认为有4个要点,供父母们参考。

1.朗读的开始:朗读开始的时间宜早不宜迟,可以从新生儿期就开始。

2.朗读的规律:最好睡前朗读,并养成习惯。“习惯”即为“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朗读者。

3.作品的选择:选择好书,不仅儿歌、故事可以朗读,经典著作、名篇佳作都可以。

4.朗读的方式:朗读者一定要有表情、抑扬顿挫地朗读。

最后,我还想讲讲读书的价值。有些家长说,你这么强调阅读,是不是孩子一爱上阅读,就能成为学霸呢?当然不是。

读书是保养,不是治病。孩子不是为了不成学渣才阅读的,而是通过阅读获得持续的成长。这就好比面对工作压力,忙碌对你其实是有滋养的,游手好闲反倒容易使你营养不良。时代在发展变化,若你原地踏步,那你的个人价值就被打了折扣,你必须通过持续地学习来实现自我保值与增值。读书也是这个道理。

阅读犹如种树。种树,只是为了一张书桌吗?不,种树可以使水土不流失,可以成就一片风景,可以为人遮阳避暑,可以让鸟筑巢歌唱……它带来的好处不是明确的单一的,而是长久的多方面的。

记:我刊也希望广大家长们都能够积极参与阅读,爱上阅读,和孩子们一起做个读书人。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母语家长能力
家长错了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家长请吃药Ⅱ
第五届中坤国际诗歌奖获奖感言——邵燕祥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