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黄颡鱼产业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2019-07-15代云云袁永明袁媛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23期
关键词:政策建议发展趋势

代云云 袁永明 袁媛

摘 要:分析了黄颡鱼在我国的国内生产现状以及产业特点,包括养殖业发展迅速、市场价格明显下滑以及外地市场饱和,多数为本地消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黄颡鱼产业存在的问题,如苗种业质量堪忧、成鱼养殖业不规范和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等,并进一步阐述了产业发展趋势。

关键词:黄颡鱼;发展趋势;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3.009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俗称黄腊丁,是一种底栖小型杂食性鱼类,为我国重要的名优养殖品种之一,国内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辽宁等流域。

1 黄颡鱼国内生产概况

2018年全国黄颡鱼养殖总产量为48.00万吨,比上年增长15.03%,黄颡鱼养殖总产量占全国淡水养殖鱼类总产量的1.65%,比上年增长了0.34%。全国有26个省市养殖生产黄颡鱼(见图1),主产区包括湖北、浙江、江西、广东和四川等省区,黄颡鱼养殖产量分别为13.65、7.90、5.29、5.28和3.27万吨,各占全国黄颡鱼养殖总产量的28.44%、16.46%、11.02%、10.99%、6.82%。根据产业经济跟踪示范区实际生产情况推算,2018年上述五省区黄颡鱼产量为37万吨,全国黄颡鱼产量为50万吨。2011-2018年我国黄颡鱼主产区产量见图2。

2018年黄颡鱼价格明显低于2016、2017年同期。2018年黄颡鱼的养殖规模继续扩大,产量持续增加,两广地区、江浙地区、两湖地区、川贵等主产区都出现了产量过剩的现象,加上贵州、广西等地网箱大量拆除的影响,前三季度黄颡鱼成鱼价格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5.5两/条的塘口价格跌到了9块钱出点头,3两/条和4两/条的成鱼塘口价格跌到了7块钱左右。中秋以后,市场价格持续下行,主产区成鱼基本都是以本地及周边地区消耗,跨省跨区域大量流通的情况较少,鱼价很难涨上去。

2 2018年黄颡鱼产业特点

2.1 养殖业发展迅速

黄颡鱼在消费者群体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国内市场需求量逐步增加,很多渔民开始加入黄颡鱼的养殖队伍中,2003-2018年养殖产量的年均增长率达16.38%。预计2019年黄颡鱼的养殖产量比2018年有所增加,将达到50万吨,增长4%左右。

2.2 市场价格明显下滑

黄颡鱼的养殖产量逐年增加,且增长速度较快,但黄颡鱼毕竟是特色鱼,与常规四大家鱼的消费量是无法相比的,在产量持续增加而消费量有限的条件下,黄颡鱼的市场价格下滑是必然出现的。2016年黄颡鱼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但整体养殖利润高于2015年,养殖户的热情自然也有所增加。2017年整体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上半年基本趋于上涨阶段,下半年下降幅度较大。2018年黄颡鱼的养殖规模继续扩大,价格持续下滑。黄颡鱼终端消费需求方面,消费者需求在短时间内无法持续增长,价格在短时期内无法恢复。

2.3 黄颡鱼外地市场饱和,多数为本地消费

2018年中秋以后,市场价格持续下行,主产区成鱼基本都是以本地及周边地区消耗,跨省跨区域大量流通的情况较少。目前,由于黄颡鱼对外发货量减少,导致渔民收入减少,卖鱼积极性不高,水车的收鱼量少了,很多到本地抓鱼的外地水车少到可以忽略。

3 黄颡鱼产业存在问题

3.1 苗种业质量堪忧

优质苗种缺乏,苗种质量参差不齐,以次充好现象较为严重。

黄颡鱼苗种有很多,主要包括普通苗种、杂交苗种和全雄苗种等,这三种苗种品质各异:普通苗种具有便宜以及方便购买的优点,但生长速度太慢,抵抗力较差,且运输困难;全苗种前期的生产速度较快,也比普通苗种更易运输,但后期生长速度过慢,抗病性也差;和前两种苗种相比,杂交苗种具有生产速度快、抗病性强、运输方便等优点,缺点包括价格太高、养殖技术较高、体色浅等。

3.2 成鱼养殖业不规范

养殖模式过于追求产量,养殖密度大,病害严重,缺少高效、环保的生态养殖模式;由于病害危害严重,养殖户盲目乱投药,甚至使用禁用药物或过量使用磺胺类药物,不够规范,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市场上饲料品牌多,种类混乱,饲料品质不稳定,喂养出来黄颡鱼体色问题突出(如时常出现的香蕉鱼等问题)。

3.3 国内市场供过于求

产业发展过快,规模过大,产量过剩,价格波动幅度大。黄颡鱼作为一种深受老百姓喜爱的特种鱼,养殖产量逐年增加,且增长速度较快,出现了总量过剩的问题。在产量持续增加而消费量有限的条件下,黄颡鱼的市场价格下滑是必然出现的。养殖规模盲目扩大是造成2017、2018年黄颡鱼价格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

4 2019年黄颡鱼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与产业发展建议

作为深受老百姓喜爱的鱼类,黄颡鱼这几年在国内很多区域的养殖规模都出现了明显的增加,同时也产生了总量过剩的问题。养殖规模盲目扩大是造成2017、2018年黄颡鱼价格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在2018年市场价格低迷的影响下,部分养殖户开始转养其他品种,预计2019年黄颡鱼养殖规模和养殖产量会有所下降,黄颡鱼市场价格会有所上涨。

4.1 开发黄颡鱼加工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水产制品的加工方向必须朝着营养化、方便化、功能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水产食品加工的方向发展。由于具有食用简便、营养丰富和味道鲜美等特点,合成水产品类食品广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与此同时,国内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水产类加工产品除了以上特点外,还必须注重人类健康、消费多样化和消费对象个性化等发展要求。基于此,黄颡鱼的营养价值较高,冻鲜鱼的加工处理较难,主要是三根硬刺,可采用除内脏、硬刺的制品便于人们加工冻鲜鱼。

4.2 合理安排生產,规避市场风险

黄颡鱼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如养殖户盲目根据当年的市场价格调整下年的养殖量,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是很大的。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最低程度地减轻自身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规避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易先忠,欧阳峣,傅晓岚.国内市场规模与出口产品结构多元化:制度环境的门槛效应.经济研究[J].2014,(6):18-29.

[2]卓勋良.黄颡鱼不同品种的鉴别[J].渔业致富指南,2001,(12):36-36.

[3]杨天毅,熊阳,丹成,等.利用鱼类性逆转技术创制黄颡鱼XX雄鱼的方法[J].水生生物学报,2018,(5):871-878.

[4]任信林,凌武海.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J].水产养殖,2011,32(12):48-50.

[5]苗长青,张满林.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特征及优化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4,(2):45-49,54.

猜你喜欢

政策建议发展趋势
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