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有故事的幼儿园
2019-07-15孙昕
孙昕
筆者借着北京市朝阳区教委举办的“媒体探校”活动的机会,走进了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幼儿园。这所建园60年的北京市市级示范幼儿园坐落于北京最繁华街区——朝阳区三里屯,藏在一个名叫“吉庆里”的小区中。当时正值中午,坐车前往的笔者感到昏昏欲睡。突然听到一个非常平和柔软的男声在指挥我们的车辆停车入位,笔者以为遇上了幼儿园的男老师,不由得寻声望去,却看见一位穿着保安制服的中年保安在周到地提供着服务。我立即对这所幼儿园产生了兴趣,这出于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这个幼儿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保安,那么这个幼儿园一定有更多的故事。
故事一:闻香识教育
笔者一下车,就立即被一阵阵扑鼻而来的花香带进了故事中。好香啊!笔者正在试图找到香气的来源,迎面见到一位身着中长旗袍、气质优雅的中年女士,站在多功能厅门口笑意盈盈地向大家问好。我猜这应该就是三里屯幼儿园的园长、正高级教师张爱军了。我问她:“这个幼儿园为什么这么香?”她马上把我引到一个不显眼的小门,一推开门,满目怒放的玫瑰花墙和仿佛溢出了空气的花香立即扑面而来。张爱军不无骄傲地轻声叹道:“看!这是我们幼儿园的一个景观呢!我们前两天刚把这一侧的窗板卸了下来,我们的老师们推窗就能看到这满园的玫瑰了!每天都有小区里的居民到这里拍照呢。”笔者这才发现,玫瑰花墙外就是“吉庆里”小区,玫瑰花是吉庆里的物业种下的,然而现在这花是小区的、还是幼儿园的,已经分不清了,幼儿园与社区在共享着一份馥郁的芬芳。笔者的脑海中不由得闪过了一个短语——“无缝融合”,三里屯幼儿园就这样深深地嵌入了吉庆里,融进了吉庆里,仿佛在昭示着一种教育化人的理念——一所优秀的幼儿园,一定是环境友好、社区友好的。
笔者的直觉得到了印证。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张爱军就讲述起了三里屯幼儿园的“融”文化,原来,那花香所提示的“融”不是空穴来风,它的出处就在这里。三里屯幼儿园于2008年提出“融”文化。三里屯的“三”代表多,象征着事物存在的多元化衍生;融,意味着融合、融洽;“融”建立在三大教育理论基础之上:第一,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第二,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主张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张爱军一边行走,一边娓娓道来幼儿园的每一级台阶、每一块壁画、每一个教室中所含藏着的“融”的故事。
故事二:中国的就是世界的
三里屯幼儿园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招收外籍小朋友,是朝阳区政府外事办唯一指定的涉外幼儿园,先后有32个国家的孩子在这里就读过。这些外籍孩子都是各大使馆外交人员的子女,因此幼儿园与多国使馆保持着良好的交流关系,开展了很多丰富的中外文化交流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的活动。外籍的家长与儿童在融入中国文化的同时,还为幼儿园提供了多元化的教育资源。
为了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哪个国家的人,自己的国家在地球上的哪个位置,三里屯幼儿园在正厅中央制作了一块世界地图,孩子们每天都能与世界联通。此外,在环境设计时,突出了“传承中国风,彰显国际范”的特点。张爱军指着那两组看起来风韵万千的楼梯说:“这两组楼梯,我们站在下面向上仰视是荷花的样子,走上去向下俯视又有水墨丹青的风采。你看,楼梯上面的花砖是切下来的九宫格,是一个特别‘中国风的纹样,但是当它们汇集在一起整体看时,又有了西式风格。而且从不同的侧面来看,都能看到不同的文化元素……你看,中国的就是世界的。”
故事三:存在,即教育
张爱军接着说:“很多人一看到我们的新环境就会说‘真高大上‘真好看,这只是从外面看热闹。我们在做环境设计的时候,是把环境塑造成了课程的一部分。” “我们在讨论世界地图的时候,意识到我们一定要把中国的版图突出出来,要让孩子们知道我是中国人,我生活在自己的国家里,这是给孩子们的无言的熏陶。”
幼儿园大门的柱子上有一些浮雕,孩子们非常喜欢用橡皮泥去拓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忽然发现彩色的橡皮泥会把柱子弄花,怎么解决呢?孩子们想了一个主意,用保鲜膜把浮雕包上,一个孩子摁住橡皮泥,另外一个孩子去动手拓印,这样就不会弄脏柱子了。张爱军不由得赞道:“孩子们太聪明了,既能发现问题还能解决问题,还体现了社会公德的教育。”
三里屯幼儿园曾经占地比较大,随着城市改造的升级,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中心区域,幼儿园的占地面积越来越显得局促。在这样的现实前,张爱军果断地决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空间留给孩子们”。于是他们把摆放在走廊里的文件柜挪走,安置上了可供孩子们玩耍的中大型玩具。
在装修多功能厅的时候,张爱军与设计者发生了争执。设计者强调投影屏幕的高度正好适合专家们观看。而张爱军则说:“专家来是有时有晌的,孩子们才是场地最经常的使用者。”于是,在她坚定的“儿童本位”的坚持下,设计方案被修改了,屏幕悬挂的高度被降到最适合孩子们席地而坐的视线高度。
张爱军带着大家走遍了幼儿园的每一层楼,一面走一面交谈,不断有孩子们喊“张园长好”“张老师好”,每到这时,张爱军会立即中断谈话,马上把身体转向孩子,弯下腰回应“你好”。教育、尊重、爱,与环境融合在了一起。是环境造就了课程,还是课程造就了环境?是环境影响了课程,还是课程影响了环境?只要存在着,教育就发生了。这是一种教育哲学。
故事四:教育超越历史与未来
毕业孩子们的作品会留在楼道的墙壁上,被称为“毕业墙”。有一位家长用半年的时间,把张爱军、带班教师和班里所有孩子的名字都汇集起来,组成了一幅特别的图画。家长叮嘱张爱军要把这幅画在毕业墙上保存30年,孩子毕业30年后再回来,还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找到伙伴,找到老师。
三里屯幼儿园的娃娃们有一个响亮的昵称——屯宝。从教30年的谢老师有一个五分钱大镚儿的“定情信物”,那是30年前一个小屯宝在毕业前送给她的,小屯宝恋恋不舍地与她约定:“我毕业了,您还要一直一直做我的妈妈!”原来,小屯宝刚入园时不停地哭,谢老师便对他说“我就是你的幼儿园妈妈”,这个爱的约定让小屯宝一直记在心里。30年后,小屯宝又把小小屯宝送进了三里屯幼儿园,送到了“幼儿园奶奶”谢老师的身边。两代屯宝,默然发生的30年的爱,让教育超越了历史与未来的时空。
故事五:一个教师,四种生命
教师的成长,不是简单的专业成长,它必然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与职业生命、专业生命的默然融合。张爱军喜欢对老师们说一句话:“我们大家一起走过幸福的职业生涯”。她认为园长本事再大,也大不过天。一个出色的园长的能力体现在让教学干部研究透教育教学、后勤主任服务好孩子与教师、带班老师带好孩子与引导好家长,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张爱军带着教师们将“融”文化梳理成“容融共进,共生共荣”的核心价值观,对新手教师的入格培养、成长型教师的升格培养、成熟型教师的风格培养都以此为基础。
张爱军带领的科研教师这样形容她:“我们常常打趣地说园长不是简单地打了‘鸡血,而是打了‘斗鸡血。因为她总是充满活力,一说到专业研究问题,总是两眼烁烁放光。”在科研中,无论是“知心姐姐”静、“上满弦”的艳、不知疲倦的芹、每天都乐呵呵的曼、中专毕业却被公认有研究生素质的“范教授”,还是不断追问的“大姐大”帆,都把科研当成了一次次幸福的旅程,她们相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后勤的员工们挖空心思改善着教师的工作环境。教师备课室里,增设了沙发,增添了绿植,添置了书架;教工餐厅内,增设了桌垫、餐具柜、电视、音响、绿植花卉,添置了西餐厅风格的白瓷餐具;餐厅外,增设了食谱专用黑板、保温取餐台、消毒柜;班级内,为教师设立了专用卫生间,添置了饮水机,减轻了教师每日抬水的工作任务……教师们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能感受到仪式感带来的愉悦,产生了“悦心”的感受。
三里屯幼儿园的教师队伍已经显示出了“高素质、专业化”的新型教师队伍的样貌,成长起了2名北京市骨干教师、2名朝阳区学科带头人、11名朝阳区骨干教师。在这支教师队伍的努力下,三里屯幼儿园构建了多元的课程体系。食育与健康课程将文化、健康、人际交往、生命与烹饪融合起来;四季体育特色课程将心理、身体与社会适应融合起来;多元文化体验课程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融合起来……
探校活动结束了,花香又飘了过来,送笔者走出了三里屯幼儿园的大门,那平和柔软的男声再次响起:“您走好,欢迎以后再来三里屯幼儿园。”这是不是下一个故事的预告呢?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