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在“实践共同体”中成长
2019-07-15郑志湖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 培养途径 辐射引领
名师工作室是所有成员的精神共同体和思想共同体,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2011年,以笔者为领衔人的浙江省台州市郑志湖名师工作室成立,工作室坚持“增强创新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领军人物,打造高端人梯”为宗旨,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实施。经过近8年的探索,把工作室打造成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使工作室成了研究基地、成长平台、辐射中心。
一、构建工作室建设顶层设计
第一,目标引领,追求卓越。第一届工作室成员来自台州市九个县(市、区)优秀教师。工作室成立之初,根据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具体要求,形成“共同探索,追求卓越”工作室建设理念,依据工作室成员原有基础、个性特长、发展潜能和发展愿景,制定了工作目标。通过学习、研究、创新、实践和展示,使工作室成员在师德修养、理论水平、学术素养等方面逐步提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把工作室目标细化为工作室研究成果目标、领衔人专业发展目标、领衔人所在学校物理学科发展目标、工作室成员个性化专业发展目标、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物理学科发展目标和工作室研究成员推广应用目标。
第二,目标驱动,助推成员专业发展。将师德建设贯穿于名师工作室工作的始终,更多的是渗透在各类活动中,使工作室成员把教育教学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业,具有追求卓越、勇于超越的意识,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和发展意识,具有强烈的专业自律、专业自主意识,较高的师德水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成员每一步成长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烈内驱力,内驱力源于成长需求。因此,一是建立以专业素养和教育智慧提升为取向需求;二是建立专业品位提升与超越的需求。“名教师是自身修炼出来的”,最大限度地开发创新潜能,自我规划,自我反思、自我发展。具体目标为:(1)教学业绩在县(市、区)内领先;(2)每学年开出市级以上公开课或市级以上教师培训讲座不少于3节(次);(3)一个周期内(3年内)至少主持完成一个省、市级以上研究课题并取得相应成果;(4)在省级及以上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三篇以上或出版专著一部;(5)工作室成员已是台州市名师的要成为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不是台州市名师要成为省教坛新秀、台州市名师。让成员确定具体行动策略,这是工作室建设和发展拥有较强生命力的根本。
第三,完善机制,让成员进入自主发展快车道。根据工作室目标、规划和制度体系,制定活动内容和安排,分工负责、协调实施,评价考核等,确定研修项目和课题,建立成员成长档案,记录每个成员成长足迹、发展现状和目标达成,引导成员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为后续成长和发展指明方向。
第四,活动创新,增强名师工作室的生命力。笔者形成了对工作室成员的培养途径,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学术交流、合作互动、探究提高为宗旨,坚持自主学习与名师示范、指导相结合,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媒介为主要途径开展研究活动,通过委托知名高校培训,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学科教学理论和学科前沿知识,通过读书报告、专家报告、考察学习、同课异构、说课评课、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出版著作、发表论文等形式,通过与省内外工作室联合围绕同一主题,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论坛、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等,推广工作室研究成果,促进全体成员进入自主发展快车道。
第五,评价考核,激活成员发展内驱力。评价考核机制,以促进工作室成员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用内差异评价法,以工作室成员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增量”为评价依据,让评价激活工作室成员发展内驱力。评价成为引领成员发展的有效手段,坚持实事求是,得出科学客观判断,使评价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激励为主的评价原则,采用“诊断、改进、促进”工作室成员发展为目的的个性化评价方法,形成年度形成性评价和届满发展性评价方法;采用自评互评、领衔人评和所在学校评相结合。
二、以自主学习和高端研修提升成员素养
让读书成为工作室成员的一种生活方式。工作室给每届成员发放了50多本教育教学书籍,推荐50多本专著,每位成员根据工作室总体要求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每年阅读教育教学书籍不少于8本,阅读、反思和交流新课程改革相关理论书籍和国家级刊物的有关文章及课改信息,举办读书报告会,定期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提升教育理论水平,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改革实践。
不断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聘请了全国物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苏州大学陶洪教授等10多位全国著名的物理课程论和教学论专家定期作学术报告,并参与研讨活动全过程。领衔人每年给成员作8次以上专题讲座。讲座安排充分体现系统性,层次性。每次讲座后,每位成员撰写体会文章,相互交流,汇编成册。工作室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对全体成员进行专题培训,提高全体成员教育理论水平,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和教育科研方法。
三、凝智聚力,助推成员专业发展
工作室既是一个成长型共同体,更应是一个学习型、合作型、研究型、实践型、创新型和辐射型共同体。工作室活动紧扣“提高师德修养,提升教学能力,深化教学改革,辐射研究成果”这一主线,创新活动形式,不断向纵深发展,线上研究与线下研究相结合,市内活动与市外活动相结合,集体探讨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1.共同探索,追求卓越
工作室每年安排8次以上集中活动,工作室成立时作出规划,每年进行适当调整,制定年度规划,在全市9个县(市、区)分别开展了2~3次活动。每次活动2~3天,暑期安排7天的集中活动或赴高校专题培训,每次活动内容包括读书报告会、专家报告、同课异构(4节以上)、课题研究、专题论坛、成果推广等。活动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使工作室活动经常化。近5年,工作室組织了线上教研活动50多次,线下教研活动46次。每年组织工作室成员参加全国和省级的相关学术会议,促进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使工作室成员教学、教研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每年与省内外物理名师工作室联合举办两次活动,分别与上海市名师培养基地、江苏省名师工作室等省内外名师工作室联合开展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专家报告、专题论坛、同课异构、说课评课等活动,面向所在区域物理教师,上海、云南、宁夏和省内物理教师前来参加我们的活动。5年来,参会总人数达8000多人次。
工作室活动不断递进,围绕工作室课题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将读书报告会、同课异构、专题论坛、课题研究有机结合。把课题研究安排在每一次活动中。第一年侧重于读书、学习、反思,以提高工作室成员课堂教学能力为重点。第二年侧重于工作室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检验,第三年侧重于课题研究成果总结提炼和推广。针对成员原有基础不同,开展个性化指导,促进成员个性化发展,同时到部分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指导。
每年1次支教活动,工作室核心成员分别到新疆塔里木高级中学、宁夏二十四中、云南兰坪一中、黄岩灵石中学、桐乡市第二中学等校支教,取到了显著效果,推进省内外物理教师专业发展。
2.构建“互联网+工作室”活动模式
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开展活动。网络研修活动使工作室活动常态化。工作室设置了三个互动网络研修栏目:“教研活动”为大型的专题网络教研,作为线下大型活动的准备与延伸;“在线交流”是成员间针对一些小的教学教研课题进行即时交流与观点分享;“留言板也是寻求支持、引起注意的内容。对于成员在网站栏目里发表的文章,其他成员阅读之后都会留言回复,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在线交流”栏目里,成员们能交流的东西就更多了,谈教学,谈学习,也谈人生。工作室还建起了微信群与QQ群,实现了即时、动态的交流与分享。大家随时把心得、困惑上传,都能得到即时、积极的回应。
网上研修设置了学科资源、观点聚焦(教学主张、专题讲座、名家视点)、研修在线、案例集萃、智慧共享(研修感言、研修成果、论文课题)、课堂实践(精品教案、教学课件、课堂实录、课题研究、说课评课、实验设计)、名师课堂(微课、示范课、公开课)、在线交流、教研活动等栏目。
网上研讨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结合,围绕教学重点与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工作室成员线上与线下研讨相结合,以线下活动为主。如2018年新增网上物理资源数8500个,专题550个,名师课堂数116,教研活动数46人,话题数115个,访问量达146万。
四、强化课题研究,实现教学转型
工作室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经历了以下研究历程。研究高效课堂(关于教的特征)→指向学习(学为中心的教学特征)→学为中心(设计学习活动策略)→基于学习路径(精准的学习活动策略)。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策略
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以教为本,多教少学,以教定教”的现状,学生的学习是浅层的,课内学习效率低下,课外反复解题,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学科核心素养无法落到实处。我们先从关注教的特征研究高效课堂,研究浙江省教研重点课题《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开展了8次集中研讨,同课异构28节。在总课题下确定9个子课题,由工作室成员领衔组织本区域内物理教师,开展了70多次研讨活动,开出了200多节研究课。研究提炼了学为中心的教学特征,构建教学设计的学习活动策略,提出“学为中心”。
以构建《“学为中心”物理教学设计研究策略》为工作室活动主线,通过对15000名师生问卷调查和访谈,根据大数据分析,准确掌握教学现状与“学为中心”教学的差距,通过36次专题研究,开出了同课异构研究课159节。总结提炼了学为中心物理教学设计特征:学习力为基础,知识重演为过程,科学思维为核心,科学探究为手段。围绕“学为中心”,工作室提出了“以学为本,适教适学,以学定教”的基本教学策略,围绕基本教学策略,研究提炼物理各类课型(概念教学、规律教学、问题解决教学、实验教学、物理思想方法教学、单元复习教学、综合复习教学)教学策略,然后围绕精准的学习活动策略——基
于学习路径的物理教学路径进行深入研究,使“学为中心”物理教学落到实处,促进精准教学和深度学习。研究全国教科规划课题《构建普通高中“三位一体”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构建了“学为中心”物理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体系;分析影响教学质量因素,形成“以学论教”物理课堂教学评价;引入时间常模,形成“学生—问题—时间”物理模块学习过程性评价;在全国首创“学科增量法”,使评价成为师生改进教与学依据,激活师生发展内驱力。推出了一批精品课,每次活动工作室每位成员围绕“学为中心”对每节课进行点评,工作室成员和参加活动的其他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同时提高说课、评课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学科教学研究水平。让工作室成员走进学科教学的学术圈,进行实实在在的实践探索,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特色。
2.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
工作室成员每人都有立项的全国和省、市教科规划课题,工作室每年3次分别对课题申报、中期成果、结题成果进行交流研讨。工作室领衔人、教科研专家和工作室成员给予点评。
让工作室成员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在提升中反思,在反思中推进,使工作室成员做深化课程改革的推进者、教研的探索者、教学的引领者,推出一批教研成果,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
3.深化课程改革,形成学科特色
围绕2012年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工作室开展物理学科建设、物理创新实验室建设、物理选修课程建设和物理学习力培养专题研究,构建了物理学科建设策略和方法,天台中学成为省首批物理学科基地。形成了物理学习力要素及结构,编写提升学生物理学习力指导纲要,使天台中学成为全省第一所学校建成了物理创新实验室和物理学科专用教室,由工作室编写出版物理系列选修课程。
回首8年来走过的道路,名师工作室这个团队显现出极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形成了“培养创新精神,深化教学改革,实现人生价值”的氛围,正如工作室成员所说,“通过工作室活动,觉得研究和实践的脚步再也不會停歇 ,更应激情满怀地学习、创新、反思、践行”。
(作者系浙江省天台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