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罗河畔文明物语

2019-07-15徐沁

旅游纵览 2019年7期
关键词:尼罗河神庙拉美

徐沁

我们在阿斯旺下火车,行李直接就送到斯蒂芬妮游轮了,我们要在尼罗河上航行三日,这是期盼许久的心念。有多久呢?算起来有40年了。自从1978年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中,那艘游轮从亚历山大港起航溯流尼罗河,纵贯全埃及,不知在多少人心里种下了寻梦的种子。

阿斯旺水坝主导的神庙命运

纵贯埃及的尼罗河,从苏丹流入南方边境阿斯旺,一条干流向北,流经科翁坡、艾德福、伊斯纳、卢克索等诸多古代文明聚集点,到开罗之后,分成两条支流和网状三角洲沟叉汇入地中海。

参观阿斯旺是从菲莱神庙开始的。原本应由阿斯旺大坝开始旅程,毕竟没有大坝就没有我们今天所见的菲莱神庙,和翌日要见的阿布辛贝庙,只是由于火车晚点两小时,我们只好调整。

菲莱神庙建于公元前300多年的托勒密王朝,神庙原本位于阿斯旺大坝南面的尼罗河中的小岛上,1960年建设阿斯旺大坝时,菲莱岛被淹没,1980年,菲莱岛上的古迹转移到以北500米的艾格里卡岛上,以原有面目重建。神庙的建筑带有明显的希腊时代特征,上埃及的代表植物是莲花,下埃及的代表植物是纸莎草花,而希腊时代的石柱顶端雕刻既有莲花也有纸莎草花,还有棕榈叶。

菲莱神庙为供奉女神伊西斯而建。司掌生育和繁衍的伊西斯女神有拟人化的外形,穿着合身的长袍,头饰牛角夹着太阳圆盘。庙中有这样的铭文:“强大的神祇,众女神的领袖,天堂的统治者,人间的王后,众神均听命于她”,清楚地说明了她在古埃及人中非凡的地位。

伊西斯的故事如是說:伊西斯的丈夫哈索尔国王,被称为“富庶之神”,他教会了人民耕种、建造、冶炼等各种生产技术;他完成使命后,把王位传给伊西斯,独自前往美索不达米亚教化那里的人,途中被其兄弟杀害篡位,并被分尸分散藏于全国。伊西斯在神灵的启示下,找到了丈夫的所有遗骸并将它们拼到了一起;她的眼泪滴在哈索尔身上,国王居然复活了,从此成为阴间之王。

在神庙塔门左侧的浮雕中有国王英勇杀敌的场面,他右手持杖,左手抓着10个敌人的头发。塔门右侧浮雕,国王向伊西斯女神及何鲁斯神献礼。何鲁斯神的母亲是伊西斯女神,他的外形是鹰头人身,在古埃及代表正统、合法的继承权。1979年菲莱神庙作为“阿布辛贝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这一项目的组成部分,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接下来的旅程是前往大坝南面的纳赛尔湖。纳赛尔湖是人工湖,总共500公里的河段,其中350公里在埃及,150公里在苏丹;水库可吞下尼罗河的全年径流,实现河水多年调节,被称为“埃及水银行”,为埃及合理利用水源提供了保障。据说如果尼罗河干涸了,仅依靠湖水还够用20年。

尼罗河在阿斯旺有新旧两个大坝,旧坝由英国人修建于1902年。当时英国人在埃及种植了许多小麦和棉花,部分运回本国,部分出口美国,1946年时洪水却几乎漫坝。新大坝的建设自1960开始,历时10年,耗资9亿美元。水库在1964年一期工程结束后便开始蓄水,为抢救水库区内的埃及文物及古迹,196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示下,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抢救工作,24项古迹被迁移或赠送他国,1976年水库达到设计水位。菲莱神庙和阿布辛贝庙,都是得益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国际运动,将文物从河水中迁移出来,重安新家。

阿布辛贝神庙在埃及最南端,离阿斯旺游船码头300多公里。凌晨4点半,我们乘上大巴车前去探访,四野俱静,星空低垂;没走多远,大巴车就停下了,进入阿斯旺坝区要排队安检。前面只有十来辆车,却需漫长的等待,40分钟过去,直等到东方鱼肚白才放行。大巴车在撒哈拉荒漠疾驰,扬尘弥漫,天光渐亮,窗外越来越清晰,太阳爬出了左侧原野的天际线。

8点多到达阿布辛贝。两座比肩而立的神庙,朝东面向碧波浩渺的纳赛尔湖,镶嵌在小山包的石窟里;旷野的风总是直率而迅疾,掠过湖水,迎面吹向神庙入口的四座巨像;记得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中提到,这些巨人石像会迎风呜咽。我仔细听来,似乎没有任何声响,倒是游客如织,人声鼎沸。

阿布辛贝庙同菲莱神庙一样也是两座新庙,虽然里面的神像已有3千多岁了。阿斯旺修建水坝,纳赛尔湖淹没了神庙的原址,1964年到1968年间神庙向上迁移200米,于1968 年重新开放,比菲莱神庙早面世12年。

神庙是纪念拉美西斯二世和他最爱的老婆奈菲尔塔利。关于拉美西斯二世,我们到埃及第一天就已经认识,孟菲斯的那座巨人石像;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在位约64年,执政期间达到了古埃及的鼎盛;他有40个老婆,最宠爱奈菲尔塔利。

拉美西斯二世之所以选址在这茫茫荒漠中建庙,是因为这里是埃及的南方边境,离苏丹只有20公里;拉美西斯心目中有两个敌人,来自非洲和亚洲,他要向敌人宣示国威;另外,这个地区古时候称作努比亚,而奈菲尔塔利是努比亚人,他建神庙向爱妻致敬。

神庙的入口处并坐的四个巨人雕像,是不同年龄的拉美西斯,30岁、40岁、50岁、60岁;门楣上方的小雕像是荷鲁斯保护神,脚下高大的是他的老婆,娇小的是他的女儿。

阿布辛贝神庙的最精彩特色,是太阳节奇观:每年在拉美西斯诞辰日和登基日,即2月22日和10月22日,旭日的金光穿过60米深的庙廊,依次照射在神龛中的三座神像上,长达20分钟之久,而最左边的黑暗之神却不会被光照到。

神庙的后山有一个小博物馆,介绍1964~1980年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国际运动的情况,为了挽救被阿斯旺水库淹没的埃及文物和古迹,当时有24项古迹被迁移或赠送他国。阿布辛贝神庙的迁移,花费5年时间,4千万美金。迁移的过程中,一些雕像受到损毁,如神庙入口处,4座巨人雕像之一缺少了上半个身体;但是大部分雕像和壁画,都得到了保护并恢复了原貌。1979年阿布辛贝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遗产评价为:这一重要区域有大量极具考古价值的宏伟古迹,包括阿布辛贝的拉美西斯二世神庙和菲莱的伊西斯女神圣殿。

卢克索神庙知多少

游轮在尼罗河上走走停停,缓慢而平稳航行,尽览沿途神庙村镇,农田果林,沙漠绿洲。快到卢克索时,尼罗河西岸出现一座规模较大的城镇——伊斯纳;正值午祷,宣礼塔传出唤经声在河面上飘荡,连绵起伏。伊斯纳成为尼罗河重镇,主要缘于这里河面上的伊斯纳水坝。水坝建于1906年,建成后满足了尼罗河两岸的土地用水,增加了这一地区农作物的收成。水坝并不高,往来的游船却必须经过一道水闸;水闸狭窄,一次只能容一条游轮通行。游船排队等候过水闸,周边就涌过来许多小船,在你还未明白状况,就有床单桌布抛将上来——这就是伊斯纳的水上市场。

小船贩们操着汉语“埃及棉”“5美金”,对游船上的中国游客抛售起来。对小贩抛上来的商品,游客如果满意,就可从塑料袋里掏出商品,再把钱放进塑料袋里,扔下小船里;如果不满意,就直接将商品扔下去;不用担心没扔准,小船贩备着长竹竿,掉在水里的袋子随手就捞起来了。

卢克索是埃及新王国时代首都,古称底比斯。据说当时的底比斯人口稠密、广厦万千,城门就有一百座,被称为“百门之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当然,这是否是事实我们还不得而知。

今天我们在卢克索,又是一个快乐的繁忙日子。河西帝王谷看孟农巨像,参观哈素女王神庙、拉美西斯神庙;河东看卢克索神庙、参观卡纳克神庙。法老时代的神庙分纪念和礼拜两种,尼罗河西岸的神庙是法老王为自己建的,准确说是帝王陵墓;而东岸的神庙都用于礼拜,如卢克索神庙、卡纳克神庙。据考古学家估计,约有500座神庙散布在卢克索地区,有64座神庙在河西帝王谷。

乘大巴车过桥到河西帝王谷。赭粉色的底比斯山脉环抱的沙丘谷地,遍地断壁残垣、遗址废墟,山脚下顺坡坐落着几栋土房,四周包围着无尽的碎石砂砾。为防止盗墓,大部分居民被强行迁出,只剩空旷开阔的荒漠沙坡。

两尊孟农巨像坐落在交叉路旁,20米高的石灰岩雕像十分醒目,神像的面目已损毁,但是比起身后的大片神庙废墟,保有完身算是幸运。哈素女王神庙建在峭壁上,三层石质建筑,保存完好。

这个戴假胡须、身着男装、束胸宽衣、手执权杖、威严无比的女法老是埃及历史上最有名的女人。哈素的父亲第十八王朝法老图特摩斯一世,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法老时代,为了保证政权的稳定,盛行兄妹结婚;于是这对兄妹结婚了,就是图特摩斯二世和哈素女王;婚后生了一个女孩,图特摩斯二世又娶了新妻生下男孩,图特摩斯三世。图特摩斯二世死后,哈素女王将图特摩斯三世赶下台,自己统治埃及。她执政期间,停止了埃及向外的战争,开始了与邻国的商贸,国家在此时迅速繁荣。这座神庙就是在最辉煌的时期修建的。

拉美西斯神庙,没有经过修复,残破不堪,这是拉美西斯二世墓葬群中的一小部分,拉美西斯二世的陵墓隐没在群山深处。神庙入口横躺着一尊残破的巨石法老。大列柱室的墙上浮雕刻着拉美西斯二世在卡叠什(现叙利亚地区)和赫梯人激战的场面。主殿的天花板上駐满了鸟巢;柱顶壁画的色彩还很清晰。神庙前四尊拉美西斯石像,都被砍掉了头颅,显然是有意为之。

这些天,看了诸多神庙,感觉这座庙最真实。模糊的浮雕没有刻意地描深,风化的石雕几近消弭。坍塌在废墟中的遗迹,保存了真实的远古信息,留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

东岸神庙用于做礼拜,最著名的是卡纳克神庙。通常我们看到的神庙只有一个塔门,而卡纳克有10个塔门。“卡纳克”一词即“神庙群”之意。底比斯作为法老时代的首都,长达2000多年。太阳神是王权的保护神,历代王朝都不断地增修太阳神庙,并修建自己的神庙,因此卡纳克成为全埃及最大、最富有的神庙。

神庙主殿按东西轴向布置,主通道两侧排列着上百尊公羊。公羊代表太阳神,公羊头下面有一尊小小的雕像是拉美西斯二世。原来太阳神庙有公羊1200尊,分散在各处,后来大部分风化损毁,为了保护,搜集所剩排列在此。

神庙中两尊最高的方尖碑,是哈素女王所立。碑身全高29米,重323吨,是当时最高的方尖碑,也是现在埃及境内最高的方尖碑;碑的材质花岗岩采自阿斯旺。拉美西斯的代表物是最大的大柱厅,134根圆形巨柱,由拉美西斯祖孙三代接续修建,以示他们家族134年的统治。大柱厅中央12根最大,高23米,直径5米,柱顶呈莲花状,是古代建筑中最高大的石柱。据说最大的柱子需要6个人合抱,朋友们踊跃测试,6人手拉手合抱起来,真的并不轻松。卡纳克神庙里的象形文字特别漂亮,刻在墙壁上,错落有致,阳光照射,映出凹凸光影,一种节奏和韵律仿佛活了起来。

原路返回,又走进大柱厅。沙漠阳光炽烈,大柱厅却通风凉爽。坐在柱基仰拍柱顶,才有好的角度。石柱成林,光影幢幢;柱壁和厅顶上的浮雕和彩绘,仿佛都活了起来。

尼罗河两岸的远古神庙,高大巍峨的柱廊,生动神秘的浮雕,奇妙灵性的象形文字,永远是埃及人民的文化原乡、艺术源泉。

猜你喜欢

尼罗河神庙拉美
神秘的神庙
尼罗河泛滥节,埃及人兴高采烈
气球上的五星期(七) 追寻尼罗河
书之帕特农神庙
尼罗河上的伊辛巴
拉美,热情奔放的神奇之地
走进拉美
牛河梁神庙漫议
神圣的古埃及卡纳克神庙
微笑尼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