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课堂中系统建构学生的主体活动
2019-07-15王永红王瀛龙
王永红?王瀛龙
一、问题的提出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教学论研究就揭示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关系[1]。时至今日,在一些人头脑里,仍认为教师主导越强,对学生的控制就强,学生的主体性就会被压抑,并由此得出结论,认为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教师课堂讲授时间要求控制在15分钟以内,希望通过教师少讲来弱化教师主导强化学生主体;还有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要由“教”转向“学”或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或者是倡导“先学后教”,等等。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教师做到了少讲,也开发了学案,能够让学生先学,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差强人意,学生的主体性还是没有体现出来,学生的学习质量也没有如愿得到应有的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规律,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呢?除了观念上要摒弃“教师强学生弱”的错误观念之外,关键还是要在课堂上实现对学生主体活动的系统建构。下面我们就以北京丰台区丰体时代小学王瀛龙老师的一堂英语课为例,对学生主体活动在课堂上的系统建构加以探究。
二、课堂教学案例描述
这是一堂二年级下学期的课。课题是Unit6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本单元的话题为“季节”。主要学习一年的四季,以及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并简单说明理由或表达常做的事情。旨在引导学生从观察不同季节中人们衣着的变化,来感受自然界与人们生活行为之间的练习。
在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了课文中的基本词汇season,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hour, pick apples, make a snowman等。学生初步熟悉了需要掌握的句型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 There are four,以及运用Do you like ...? 和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来询问并回答喜欢的季节。我们观摩的是第二课时,主要任务是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任务。授课教师为王瀛龙老师。
王老师为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设计了五个教学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Let's have a chat: Can you talk about spring(summer, autumn, winter) or what can you do in spring(summer, autumn, winter)?
教师按季节依次提出问题,学生两人一组交流,每个问题教师随机叫3~4个小组汇报,教师边听学生汇报边把关键词组进行板书,并指导学生用英语完整地进行表达,随时纠正学生的发音。
关于春天,学生们说出了fly a kite, see colourful flowers, go to the park等;关于夏天,学生们说出了go swimming, have watermelon/ice cream,the sky is blue,the summer is very hot等;关于秋天,学生们说出了pick apples, autumn is yellow, autumn is cool等;关于冬天,学生们说出了make a snowman, winter is cold, go ice-skating, winter is white等。
第二个活动是Talk and Act。
教师用PPT出示教科书上的三组对话。
1.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 There are four.
2.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I like ....
3.Do you like...?Yes I do/No I don't.
教師先让学生把三个句型自主学习熟悉一遍,紧接着两人为一组进行练习。在规定时间内练习完毕,教师再叫3~4个小组进行汇报。学生汇报时,教师仍然注意随时指导学生的表达和发音。
第三个活动是Let's play。
教师首先用PPT出示图画(见图1),这个素材源自教科书,无须另外去找。
图上是一个电脑键盘。键盘上的26个英文字母对应着1—26阿拉伯数字。教师出示了五组数字,分别是“19 11 25”“3 15 12 4”“19 14 15 23”“2 12 21 5”“3 15 15 12”。教师以“2 12 21 5”为例,从电脑键盘图上分别找出四个阿拉伯数字对应的四个字母 “C O O L”,
拼出一个英文单词“Cool”。该活动融合了英语和
数学。
教师示范完毕,然后是学生四人一组完成另外四组数码的“解密”。最后,四组学生分享答案。
第四个活动是Let's Do。
这个活动的准备工作是作为第一课时的课后作业布置下去的。在第一节课后,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画下来。在这节课上,该活动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运用已学句型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绘画。
先是小组内分享,然后随机叫3~4名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自己的绘画。该活动融合了英语和美术。
第五个活动是Let's Sing。
教师借用流行歌手Jason Mraz的一首乡村民谣Life is wonderful的旋律,提前把这一单元的词汇填进去,编写了一首优美的歌。
教师先示范唱一遍,学生跟着教师唱一遍。在教师第一次呈现歌词并示范的时候,运用了阿莫纳什维利的“故错”策略[2],故意把Autumn这个季节的句子漏掉。在跟着老师唱的时候,观察仔细的学生果真发现了教师的这一“错误”。教师及时纠错补充,课堂气氛趣味盎然。王老师编写的歌词如下。
Ah la la la la la la, spring is beautiful.
Ah la la la la la la, in summer, the sky is blue.
Ah la la la la la la, winter is very cold.
Ah la la la ...
在学生发现并提出缺少一个季节之后,出示全部歌词。
Ah la la la la la la, spring is beautiful.
Ah la la la la la la, in summer, the sky is blue.
Ah la la la la la la, winter is very cold.
Ah la la la, autumn is cool.
三、案例分析:本课如何实现学生主体活动系统的建构
从落实学生主体性这一角度来看,听课的教师们普遍都认为这节课非常成功。学生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学生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直至下课了还沉浸在美妙的歌声里,要求王老师让他们再唱一遍。本堂课的巩固任务也完成得非常好。作为一名刚工作一年的年轻教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有经验的教师都明白,这一堂课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不仅是授课教师在这一节课上的用心。这节课不仅体现了授课教师的个人素养,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教学的一些规律。
首先,爱严结合,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现代教学研究告诉我们,学生是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认知的学习主体。在课堂上,没有纯粹的认知活动,所有的主体活动都是情感与认知相交织、态度与知识相融合的活动。
在活动中,“爱严结合”一方面体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融洽与和谐,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师在知识学习上的严格要求。我们看到,无论是“爱”还是“严”都取决于教师,是以教师为先导的。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师在教学中点燃的。而教师之所以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里则主要是因为授课教师王老师本人对英语的热情。据王老师介绍,他自己并不是英语专业出身,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教非所学”,但他从小就对英语充满学习的热情。他几乎能够唱西域男孩所有的歌曲。他喜欢旅游,经常找外国人聊天。成为小学英语教师之后,他把他自己对英语的这种热情很自然地融入了他的教学中,比如把学习内容编写成英文歌,带着孩子唱英文歌,时时刻刻注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观摩的这个班就是他从一年级带上来的,很显然,王老师成功地把他对英语的热爱传递给了学生们。“严”则体现在授课教师在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出现的任何错误绝不姑息,马上指出,及时纠正。一个错误的发音,一句不完整的表述,都进行规范性的示范和指导。当然,要做到“爱严结合”,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情感素养和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
其次,主导主体,形成了师生合作关系。
“合作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极力倡导培养的学生的关键能力之一。在实践中,人们积极探索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们也从最初的不习惯、不适应到今天的习以为常。小组合作技术日益成熟,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也已成为常态。在这节课上,这一点也体现得非常突出。
在教学上,还有一种更深刻的合作关系,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和落实,那就是师生的合作关系。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强调在教学中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不是简单的教师指示学生怎么学,学生就怎么学。它针对的是教学上因强制而造成的矛盾与冲突。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即便是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如果是教师强制学生进行的,也会产生教学上的矛盾和冲突,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合作”的根本还应是师生的合作关系。
师生合作统一了师生伦理关系和业务关系。我们经常讲师生之间要“民主平等”。“合作”关系则内在地包含着“民主与平等”。教师对学生的强制或放任,既不是民主与平等,更不可能形成“合作”关系。“主导主体”则是这种合作关系的本质特征。高效的“合作”是以明确的分工为基础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不同的角色,各自有各自的任务与分工。教师负责把握教学的方向、内容、方式方法,学生则对具体的学习活动负责,教师不需要也不可能替代学生去学,学生也不可能抛开教师自定学习的方向、内容与方式。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是教学的一体两面,缺失任何一方都不是完整的教学。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开展的。没有教师主导的学习是自学,高效的教学一定是教师主导到位,学生主体发挥充分的教学。教师主导得越彻底,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能充分地得以发挥,还能在已有基础上,跟随教师的引领向更高层次发展。俗话说 “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这节课最可贵的也就是这一点,授课教师做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因此无论是面向全班的教学还是面向小组的合作学习都能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开展。教师主导体现在他对活动任务、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质量的方向性指导和引领,学生主体则体现在他们对学习的情感投入、行动与思维的积极参与。教师很努力,学生很积极,主導主体,民主平等,体现了深刻而又高质量的合作关系。
最后,内外组合,全面实现主体活动建构。
近几年来,人们在丰富课堂活动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尤其是小学课堂,学生主体活动丰富多彩,有些目不暇接。有时候,也有些眼花缭乱,看上去很热闹,但学习效果却不理想。活动多不是坏事,效果不好就很值得研究。
这节课授课教师设计了五个活动,从时间上看,其实是很紧张的,也不是没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活动多,时间紧,效果也不错,为什么呢?
这里面的奥妙就是这节课活动的完整性。什么是活动的完整性呢?它不是简单的有头有尾,有始有终,而是指学生主体活动的完整性。现代教学论对教学活动机制的研究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领导、设计、组织好完整的学生主体活动。完整的学生主体活动是由外部活动、外部活动的内化、内部活动以及内部活动的外化构成的。教学只有建构这种全面、完整的学生主体活动,才能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得以确立,教师的主导得以真正落实。[3]
这一节课就充分体现了内外活动、内化与外化活动的完整统一。小组活动时,学生积极发言,在言语层面把已学的知识进行外化,表现为外部活动;教师通过对学生主体外部活动的仔细观察,及时进行指导,帮助通过学生实现内化;在汇报与展示时,再次外化,再次通过外化实现内化,活跃和提升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时,五个课堂活动还融合了数学、美术、音乐等学科要素,强化了活动的全面育人功能。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广大教师创造了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日益丰富。如何优化学生主体活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就成为当前课堂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这一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遵循教学规律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遵循教学规律,教师的个人素养才能转化为教学资源,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主体,实现学生主体活动系统建构,创造趣味高质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 阿莫纳什维利.孩子们,你们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 刘会增.教学活动论[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1990.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为学好而教:新时代课堂教学规范的系统建设”(BHA180123)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1.北京教育学院基础教育人才研究院;2.北京市丰台区丰体时代小学)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