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019-07-15张冬梅
张冬梅
去年笔者有幸观摩了不少优秀公开课,气氛活跃、互动频繁、节奏紧凑是大多观摩课共有的特点,老师的激情感染了孩子,孩子的表达也给课堂增添亮点。可是我也发现大多数公开课课堂上总是教师和几位“精英”在对话,“遍地开花”的现象不是太多,那些表达能力一般的学生成了“沉默的大多数”。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在课堂上关注普通孩子的表达呢?
一、孩子的表达需要我们的鼓励
我曾经借班上过校教研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并设计了一个复述故事内容的环节。上课时我注意到一个矮小瘦弱、坐在角落的腼腆男生。我让他回答,他站起来后,一声不吭,气氛十分尴尬。还好我没有因为一度冷场而乱了分寸,我相信他能复述几句,只是现在很紧张。我问他现在心情如何,他果然说“很紧张”。我鼓励他:“试试看,能说多少就说多少,不会的我来补充。”出乎意料,他复述了三分钟,虽然声音不高,不太流利,但表达很完整。我想以后他肯定更敢于表达了。我现在任教的班级中也有位学生说话吞吞吐吐的,一开始还不会朗读课文。所以我总是喊他朗读课文,并且轻轻地和他一起读,鼓励他。学生需要教师的鼓励,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树立自信。因此我對学生回答的评价一般是“很好”“不错”“有道理”“还有其他答案吗”“错了,没有关系”等,从不用绝对的、否定性的语言。
二、孩子的表达需要我们的等待
有一次观摩《秋天的怀念》一课,教者提出问题:“母亲对生活的态度是什么?”第一位女生没有回答出来,教者让她坐下来好好思考。我想,此刻教师是不是应该“学会等待”,给她思考的时间,而不是急于找下一位学生“救场”?不给她静静思考的时间,怎能发挥出她的表达能力呢?
最近我在讲评《宿王昌龄隐居》时,提出“结合诗句分析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一问题,特意指名某位平时不爱发言、语文成绩一般的学生回答,她只分析了尾联(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题目下面有注解),我就提醒她“还有其他句子呢”,然后就是等待。虽然课堂出现短暂的空白,但我相信此刻的她一定是在思考(站着回答毕竟是有压力的),最后她还是努力地分析了其他三联。
又如在赏析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这几句的表现手法时,刚开始学生回答得很艰难。我一边进行引导,一边耐心地等待学生的补充。尽管耽误了课堂进度,甚至让课堂一度冷场,但这能促成学生新的思维生成,结果学生出色地完成了表达,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千万不能喧宾夺主。教《鸿门宴》时,有位学生将“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所以”和“备”翻译错了,当时我没有立即评价他的回答,而是静静地等待,给他思考的时间,因为我相信根据平时的文言积累和掌握的语法知识,他一定会——结果如我所愿。尽管他思考的时间过长,耽误了教学进度,但他获得了学习的自信心,做了学习的主人,这是一堂课中最有价值的收获。
三、孩子的表达需要我们的引导
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还需要我们营造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比如,我在教《走一步,再走一步》时,用“开火车”的形式发动学生讨论“文中通过哪些语句来表现‘我的心理”;在教《美丽的颜色》时,采用“小组PK”的形式找文中“工作的艰苦和乐趣”具体体现在哪里……我喜欢让孩子站在教室中间或者讲台上回答,目的是拉近距离,减轻表达的压力。对待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教师要多多鼓励,勉励他们积极与同学交流,放大他们的学习成果,循循善诱,逐步打开他们的思维阀门。
教师应和蔼可亲,精神饱满,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千万不能一副不苟言笑、令人害怕的模样。轻松活泼的开场语是使课堂气氛愉悦融洽的“催化剂”。我在教《十八岁和其他》时,以“调查”学生和父母相处是否融洽、存在哪些矛盾为导入,顿时拉近了师生双方的距离;教《西地平线上》时,先让学生欣赏一组西部风景画,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放松心情。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调侃,这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撒手锏”。在教《廉颇蔺相如列传》时,一位学生将“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错误地翻译成“赵王任命他担任贤大夫,使他在诸侯中不受到侮辱”,我没有责备他,只是笑着调侃道:“赵王真会替蔺相如着想!”全班哄堂大笑,那位学生也意识到自己刚才没有结合语境来翻译。这样,既能使文言文课堂不至于沉闷枯燥,又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加深印象。
四、孩子的表达需要我们的信任
有些孩子不敢表达的主要原因是害怕说错或者不会表达,绝不是不能表达。我喜欢在公开课上喊他们回答,因为我相信他们也渴求表现和被肯定,公开课是锻炼他们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机,只要给他们思考的空间(也许需要大些),给他们表达的机会(也许时间需要长些)。我在教《白杨礼赞》时提出“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白杨树的不平凡”这一问题,指名一位同学回答。他很快指出第五节,我没有立即让他坐下来,只是意味深长地问:“就这些吗?”思考了片刻,他又成功地指出还有第二小节和第七小节。相信此刻他对课文的印象深刻无比,无形之中也增加表达的信心。我们一定要相信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不会太差,只是他们需要的思考空间更大些。还有就是我们不能受教参的束缚,轻易地否定学生的答案,这会打击他们的自信。
教师要关注、帮助弱势学生,课堂上每个学生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所以对话应该是每位同学都要参与的,缺一不可。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要了解、关爱他们,要给他们对话的机会。我总是有意无意地让后进生回答较为简单的问题,鼓励能力较强的学生主动与他们交流,用意就在于此。还要让学生体验对话的成就感,大力肯定学生多元化的对话,鼓励学生之间的互评,同时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激励。总之,一堂好课应是人人真思考、人人真体验,人人有想法、人人敢质疑、人人想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