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多媒体提升初中古诗文教学效果

2019-07-15王燕飞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古诗文意境多媒体

王燕飞

初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最怕遇到古诗文,这主要是因为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在字词意义、语法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自然容易感到晦涩难懂、枯燥无味。与此同时,有的学生认为古诗文是古人表达思想与情感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人的学习与表达需求,没有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教师要主动运用新技术营造教学氛围和情境,以调动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欲望,让其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在良好的氛围与情境中讲授古诗文,能使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才华,其心灵得到洗涤,情绪受到感染,个人的语文素养也会不断提高。

一、跨越时空,场景还原

任何文学创作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古诗文也不例外,想要让学生体会到作品的内涵和作者表达的感情,教师必须从古诗文的创作背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古诗文的创作时间与现代相距较远,学生本身又缺乏足够的阅历与知识储备,其很难通过文字深入感受到作品的时代背景与写作初衷。因此,教师应通过多媒体来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尽量还原诗文所述场景,让学生能“穿越时空”,在声、光、电辅设的情境中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语言美,深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桃花源记》这篇古文,作者描绘了一个景色优美、质朴自然、安宁和乐的世外桃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视频、图片向学生展示相关背景知识,让学生产生穿越时空之感,真切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民生活的悲惨。紧接着再播放一段跟《桃花源记》内容相关的视频,通过两种场景的强烈对比,学生自然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鞭挞。

又如白居易的《卖炭翁》,教学时,教师可以截取反映唐朝宦官腐败的影视剧片段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让学生意识到在“宫市”制度下,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老百姓的生活步履维艰、捉襟见肘,还会受到官吏的欺压与掠夺。学生便会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理解作者在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强烈的抨击。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能为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其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与热情。教师通过多媒体来创设、铺垫或渲染诗文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使其与古诗文作者产生共鸣,这对于提高其学习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例如,学《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时,学生会发现该曲几乎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对仗也不工整,曲词中无一“秋”字,只是简简单单地将所见、所闻、所感描绘出来,便生动展现了深秋的凄凉场景,成为千古绝唱。为了方便学生深入了解诗文内容,教师可以找三幅情调相同但画面完全不同的图片,配以与画面风格基调一致的音乐,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此时会发现,文字简短并不代表表达肤浅,在没有其他任何修饰的情况下,枯干的藤蔓、凋零的老树、黄昏的乌鸦完全可以展现出颓然与悲凉的诗境。随后,教师再展示三幅图片:精致的小桥、汩汩的流水、草房人家。这些画面给人的感觉明亮而温暖,与前面的三幅图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视觉与感受反差,从而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真切感受到作者漂泊无依、思念故乡的凄苦心境。

三、意境再现,把握思想

诗词是古人抒发情感的常见方式,古人习惯在诗词中托物言志、借情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环境、风景以及意境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学生需要慢慢体会,才能感受到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好文本内容的讲解工作,还要通过图片、动画等方式来重现作品意境,让学生能深入把握作者的思想,强化学习效果。例如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主要是通过刻画情人离别的场景来表现内心深处的凄凉情感,以及离别后的凄楚情状,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不舍离别、内心惆怅凄凉之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再现作品意境。可以制作一个动画视频,也可以制作一些图片,展现词中所描绘的离别场景,关键是在场景中要添加长亭、杨柳、兰舟、烟波等景物,通过景物来渲染离别情景。多媒体可以更好地辅助教师将抽象的意境转变为生动而具体的情景,使课堂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有助于学生尽快把握作品,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四、视听刺激,化繁就简

我们把《诗经》的表现手法概括为 “赋” “比”“兴”,这是在古诗文教学中经常被提到的。刚开始,大多数学生都会对这三个字感到茫然,不知道这些表现手法具体是什么样的。此时,教师不应照本宣科地阐述“赋”“比”“興”的概念与区别,而应在课堂上播放学生熟悉的歌曲片段,比如《小芳》:“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播放结束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解释:“上面这几句歌词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就是《诗经》中常用的‘赋,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在于‘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学生茅塞顿开,并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有学生提到《天仙配》中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清山带笑颜”这个句子采用的是“兴”的表现手法,先对“鸟”进行描述,再将吟咏的对象由“鸟”转移到“夫妻”。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语文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及时对课堂的信息容量进行扩充,将多媒体运用于古诗文教学中,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枯燥无味的状况,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古诗文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等;在传承与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猜你喜欢

古诗文意境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