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鸟欲高飞先振翅

2019-07-15李淑敏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杨修字音课例

李淑敏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教师的分析讲解是课堂的主角,这就出现了以下问题: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学生的学习能力呈现出多样性特点,因为他们对知识的把握往往各有侧重,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学有余力,而后进生在一节课中还不能完全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怀。大多数学生因为胆小、缺乏信心而不会主动提问,鲜少参与课堂互动,容易失去学习信心。从老师的角度而言,老师在一节课的时间里,不能兼顾全面;老师的水平又参差不齐,对文本的解读也是不尽相同,那么课堂展示自然也就缺乏知识体系的统一性,最终课堂的“个体化”必将出现意料不到的问题。从学校的角度而言,纵向来看,老师所任教的年级一般都是三年换一轮,具有将三年的知识进行梯度化设计的条件;一个年级的学科组又可以形成一个教学研究的团队,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可以有的放矢地设计“三年一贯”的完整教学方案。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如何让学生在前置学习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得到交流、提升、内化的机会,最终提高自我的能力,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前置性学习就是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新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是基于预习又高于预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前置性学习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把握所学知识的重难点,既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思考,又能促进课堂上师生的交流。这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供了先导,让教案设计更具有针对性。总之,这一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

下面,我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为例(所举课例大多在部编版教材中也被保留),提出前置性学习的三种模式:

一、“一课一人”模式

“一课一人”即通过一个课例全方位认识一位作家的生平、作品及思想情怀。现举两例。

例一:《春》前置学习任务

基础任务:①字音答疑:水涨( )起来宛转( ) 酝酿( ) 应和( ) 抖擞( )②查找作者信息。③读熟课文。

探究任务:①文章写了哪五幅“春天”的图景?②列出每一幅春景图的特点,思考作者是如何展现大地回春、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的。 ③朗读文章,说说文中蕴含着怎样的感情。

学生由对《春》的学习,延伸到对朱自清的了解,阅读相关著作,把握作家的思想情怀。这样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在阅读《春》的基础上,学会分析方法,自己分析朱自清的作品风格,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例二:《变色龙》前置学习任务

基础任务:①字音答疑:魁梧( ) 奥楚蔑( )洛夫 筛子( ) 醋栗( ) 下贱坯( )子②查找作者信息。③了解写作背景。

探究任务:①小说中,围绕“狗主人”是谁,警官奥楚蔑洛夫态度发生几次变化?有什么是不变的?②结合细节,分析警官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③小说以“变色龙”为题,妙在何处?体味其中蕴含的感情。

“一课一人”模式的目的在于由教材课例延伸到课外知识,重在拓展、加深学生对于作家的认识和了解。要认识一个作家,通过作品来了解他是最好的方式。教会学生从作品走向作家,再从作家体味作品,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能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一课一书”模式

“一课一书”即通过一个课例的学习,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培养和提升学生对名著或经典作品的阅读习惯和能力。这里还是以实例进行说明。

例一:《杨修之死》前置学习任务

基础任务:①字音答疑: 庖官( ) 鸡肋( ) 主簿( ) 恃才放旷( ) 佯装( )谮害( ) 麾军( ) 绰刀( )②查找作者信息。③读熟课文,阅读《三国演义》。

探究任务:①文章围绕杨修和曹操写了几件事情?②请评析杨修和曹操的形象。 ③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结合文本回答)

例二:《范进中举》前置学习任务

基础任务:①字音答疑:作揖( ) 星宿( ) 攥着( ) 腆着( ) 带挈( )绾了( )②查找作者信息。③读熟课文,阅读《儒林外史》。

探究任务:①范进中举前后自身境况有怎样的变化?他得知中举的消息后为什么会发疯? ②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结合文本明确理由。 ③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张乡绅、乡人对待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一课一书”模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由点到面”的阅读理念及能力。我们知道,初中生的名著阅读任务非常繁重,阅读名著成了许多孩子的课外负担。结合教材课例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梳理名著信息,培养孩子们阅读兴趣和阅读技巧,既能让学生把一本书读完,又能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亦可从一课延伸到作家其他经典作品的阅读,如《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的作品,我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史铁生对母亲的深情,又带领学生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合欢树》等作品,从文到人,从人到著作,延伸了阅读的宽度。

总之,“一课一书”模式有助于学生对名著进行整体性的阅读,避免了“割裂式”阅读,能使学生养成阅读整本书的良好习惯,加强梳理、分析一本书的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三、“一课一点”模式

“一课一点”即通过学习一个课例掌握一个知识点,一课一突破,举一反三,架构起各文体间的知识体系,为写作和深度阅读打基础。

按照这个思路,可将初中三年写景散文的教学重难点总结如下:

写景状物类

散文 教学重难点 一课一突破

《春》 1.抓住景物特征,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

2.把握作家的思想感情脉络,领悟作品的深层意蕴 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融入思想情怀(明确写景状物特点)

《猫》 1.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

猜你喜欢

杨修字音课例
论沈宠绥运用《洪武正韵》辨正水磨腔入声字音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课例
真正的聪明人
杨修解字
“一合酥”续编
《诗集传》叶音与宋代常用字音——叶音同于韵书考论之二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泊船瓜洲》一诗中“间”的字音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