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丽水市为例探究地质灾害与地震的关联性
2019-07-15王恒希王燕李利平
王恒希 王燕 李利平
摘要:通过对丽水地区各区县的县志、古籍及现有资料,统计了丽水地区的地震和地质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丽水地区的地质灾害和地震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丽水地区的地震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一个重要因素,地震与地质灾害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在地震发生频率越高的地区往往其地质条件(断裂、岩体完整性)也越差,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也越高。这对丽水地区的防灾减灾部门确定地震及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丽水地区;地震;地质灾害;关联度
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12-0049-03
1概述
丽水地区是典型的山地地形,山区最突出的地质灾害类型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引起这些地质灾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地震。丽水地区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地震都引发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的种类主要为因地震作用直接引起的山体崩塌、滑坡、地表破裂等。还有因地震作用使得山体的岩石强度降低而间接引起的泥石流、地陷等。这些因地震而产生的地质灾害不仅给丽水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还严重影响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干线和水电站、大坝等基础设施的运营安全。因此探明丽水地区的地震与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找出丽水地区地震与地质灾害的的高发区,对这些地方进行重点监测与防护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通过搜集和整理丽水市大量的古籍和现有资料,对丽水市的地震和地质灾害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了丽水地震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2丽水地质灾害现状
丽水市地质环境脆弱,是地质灾害多发区,根据《丽水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十三五》中的数据显示,丽水市全市截止2015年底已查明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695处(含1处膨胀土),其中崩塌79处,占11.3%,滑坡470处,占67.6%,泥石流隐患沟谷142条,占20.4%,地面塌陷4处;对12221户39362人,56360万元财产造成直接威胁。
图1是丽水市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图,从图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丽水市的地质灾害在空间分布上是一种自西向东呈递增的趋势,在海拔在300-600米高程范围内分布相对集中。历史资料显示丽水市的地质灾害多发生在4-9月的梅汛、台汛期,类型以滑坡为主,泥石流大多与滑坡、崩塌相伴发生。
3丽水地质灾害与地震关系概况
依据丽水各地地方县府志对古籍中所记载的发生于丽水地区的地地质灾害发生地与现有资料与丽水市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内容进行了系统分析。但是,对地方县府志分析时由于古人在记述过程中,常常记载的十分简略,故有一些地质灾害仅凭记载是无法对其进行考证的。故以现有资料为主地方县府志为辅,将图1中丽水地区发生的地质灾害按县为单位进行统计,年份截止到2010年,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图2显示丽水地区地质灾害发生地点主要县(市)为景宁、龙泉、庆元,共发生305次,占总次数一半以上,其中庆元发生次数最多有162次。图3是丽水地区历史上3级以上地质的分布图。可以从图中明显的看出庆元县的地震发生频率也是最高的。同时,在防治分区说明表中有龙泉市一庆元县一景宁县滑坡泥石流重点防治区,且隐患点数为213处占总次数将近一半,威胁人数11255人也占总次数将近一半。在易发区说明表中缙云、景宁、龙泉、青田、庆元、松阳、遂昌、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地质灾害高发区域与图3中的地震高发区高度重合,即丽水地区的地震与地质灾害存在很强的关联性。通过查阅以往地质与地质灾害的历史资料,将这种关联性分为直接关联和间接关联。
4丽水地震与地质灾害直接关联性
4.1地震直接引起地表破裂
地表破裂指强震条件下由于岩土体的突然破裂和位移而在地表形成的地面破坏,包括地震断层和地裂缝。丽水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余姚一丽水断裂是丽水地区的主要断裂。该断裂南延福建,北经嵊县过余姚,潜入杭州湾水域。总体走向约30。,倾向北西,倾角陡,在浙江境内长达350km。地表为一系列北东向大致平行或斜列的逆冲断裂,组成宽达15~40km的断裂带。这些断裂形迹清晰,挤压破碎带较宽。丽水地区曾因地震而产生过规模较大的地表破裂,在《松阳县志》和《云和县志》分别对地震中产生地裂缝的情况进行过这样的描述:“光绪二十一年秋旱,象溪村下山顶开裂崩陷数十百里阔数丈深不见底,其水流出有硝磺气经久不散。”“咸丰三年三月十六辰时地震,是年七都长汀庄山裂二百余丈”。
4.2地震直接引起滑坡灾害
地震发生时地震力作用在岩体完整性差的山体上时会引起斜坡上的岩土体沿着滑动面大规模的滑动,这种现象就是地震滑坡,是地震直接引起地质典型现象。另外M3.0~M4.0级,特别是M4.0级以上的地震对岩土体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在地震力的作用下,使岩土体产生振动而变得更加松散,最终导致岩土体沿地震波的传播方向产生运动,脱离基岩母体,形成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同时丽水多微型地震,这些地震震级虽然小,但可使岩土体发生疲劳破坏,从而在一定时候突然产生地质灾害。例如《宣平县志》曾记载:“康熙二十年旱,大莱山顶土名陈衡,于五月十三日白昼晦,其声如雷震,山崩陷交塞谷中成龙窟,长可里许,广四五十丈,深不见底,鱼龙出没于松杉间,虽大旱不涸”。
5丽水地质灾害与地震间接关系
5.1地震发生前间接引起的地质灾害
地震前时常发生地动异常即地面出现的晃动,这种晃动与地震时不同,摆动得十分缓慢,地震仪常记录不到,但会对地质产生影响从而产生地质灾害。尤其在雨季和冰雪消融時,地下水位升高,孔隙压力增大,有效应力降低,从而导致斜坡稳定性降低或使斜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此时在微小的地动异常产生晃动力作用下,斜坡就会处于失稳状态而产生滑坡。《处州府志》中对冬季时地震前的微小晃动而产生滑坡有这样的描述:“正德十六年,松阳二十都、十八都,山裂二十余里,冬地震如雷”。而《景宁县志》则对雨季时因地震前的微小晃动而产生滑坡的描述为:“道光三年六月二十六日,大雨十昼夜,夜半五都竹埠村后山崩,压七十三人,七月地震”。
5.2地震发生后间接引起的地质灾害
地震作用后,会造成地表变形和裂缝的增加,减低了土石的力学强度指标,进一步创造了山崩、地陷的形成条件,产生延时性地质灾害。例如:《处州府志》记载:“万历三十二年十一月,丽水遂昌松阳地震”,“万历三十五年三月,松阳复旱,云和大水溪高数丈,县前街陷二里许,坏民屋五百余间。三都垄铺山崩,坏田压伤男妇四十余人”。根据该记载判断地震作用后时隔三年才产生地质灾害。另外,地震后会使斜坡产生新的破坏也会使部分斜坡土体处于残余应力状态,雨季来临或地下水位变化时,会引起土体强度降低,从而会引起滞后山崩、滑坡。例如《处州府志》曾记载:“咸丰五年七月,丽水大水,松阳是年地震,云和是年七月初十日,大水成灾,各处山崩,田舍漂没者不胜算;一都大仓庄溺死二十余人,三都花岱巅庄溺死六人,松阳九月大雷雨,三都阳家堂、谈竹等庄,山俱崩裂数十余丈”。
6地震与地质灾害产生原因
地震的起因是板块运动造成的。首先从丽水板块构造说起。丽水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有两组,一组是北东向的余姚一丽水深断裂带,另一组为北西向松阳一平阳大断裂,其余断裂多是由上述大断裂次生或派生而形成。而断裂形成的断层会控制沿线地貌的发育,断裂活动可以形成明显的地貌标志,如沟谷、断裂崖、断裂三角面和水系断错等。地质灾害多发生在这些地貌处。
同时丽水地层主要为中生代的中、晚侏罗世,白垄世,出露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5%以上,岩性为一套火山碎屑一沉积岩组合;其次是元古代地层,分布总面积大于1200平方公里,岩性为中一深变质相的片岩、片麻岩、混合岩系,易风化,表现为中低山缓坡地貌。新生代松散沉积物厚度不大,散布在河谷和山间盆地中。侵入岩以燕山期花岗岩为主,区内广泛分布,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岩体易风化,结构相对松散,在长期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近地表形成较厚的风化壳,给滑坡体的形成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而广泛发育的古滑坡体、山前堆积物、崩积物连同风化壳物质则为地质灾害的形成创造了物质条件。从上可见地震、地质构造与地质灾害的发生有相关性。
将图2中地质灾害分区域统计结果与图3中丽水地区历史地震多发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丽水地震震中多发区与地质灾害易发区有高度重合性且主要集中在板块断裂处附近。如景宁县处余姚一丽水深断裂与景宁一苍南断裂交汇处是灾害易发区同时是地震集中处;缙云县处余姚一丽水深断裂与瑞安一永嘉断裂交汇是灾害易发区同时附近多有地震发生;松阳县、遂昌县处松阳盆地边界断裂靠近灾害易发区也是丽水地震发生区;龙泉县、庆元县处奉化一丽水一庆元断裂处附近有多个灾害易发区也是地震集中处。
对此初步得出结论:丽水有多处断裂活动处,断裂为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同时断裂活动引发地震,地震作用力作用于结构相对松散、岩体完整性差的山体极易形成滑坡、山崩、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7影响丽水地质灾害的其他原因
影响丽水地质灾害的其他原因主要有2点,分别是地表植被的破坏和气候因素。完好地表的植被可以提高土体的抗冲刷能力,是水土保持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大量的开发地表使地表植被遭受到重大破坏,使岩土体表层失去保护,加剧了水土流失。再加上丽水地质结构相对松散,在一定条件下,将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丽水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降雨量1427~1740mm。梅雨期降雨强度不大,但持续时间长;台风期降雨强度大,受台风侵袭次数较多。灾害性天气中的强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导因素。
8结束语
丽水是地震与地质灾害多发区,地震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很大,尤其是丽水市的地震與地质灾害时常会相伴而来,如地震时造成山崩石裂;或是地震诱发产生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从而产生更大的破坏力。故而在防治工作对丽水地区历史上多次发生地震的区域要进行重点防护。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判断是否是地震的前兆,在地震发生后防治地震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