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课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应用探究
2019-07-15王香莲
王香莲
摘 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当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现状,教师应根据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概论”课程体系特点,积极利用“雨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创新,力争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雨课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8-0006-0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为“概论”课)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精神而设置的一门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它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核心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多且覆盖范围广,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占的学分和学时数是最多的。该课程旨在通过教学,对大学生进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其树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其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在“概论”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该门课程在大学生中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并不理想,他们对“概论”课远不如对专业课重視,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再加上“概论”课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从而导致了“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不强。2015年9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 其中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作了全面部署,要求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创新教学模式[1]。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新思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增强该课程的吸引力,提高教学的整体实效性,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迫切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概论”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从雨课堂入手探索“概论”课教学改革思路,以期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当前“概论”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概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概论”课本身来看,它是一门规范且较严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很多大学生认为“概论”课理论性、政治性特强,难以理解,内容比较枯燥,进而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又因受教学内容的限制,一些教师对教材章节内容照本宣科,对学生进行知识机械式灌输,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自然也感到很乏味。再加上受当今社会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学生在对待各门课程的态度上难免有功利主义的成分蕴含其中,如外语、计算机等课程通常被学生认为是最有价值的课程,他们往往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相反地,他们认为“概论”课没多大实际价值,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无用,从而过于注重专业技能水平而忽视思想素养的提升。
(二)“概论”课与中学政治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某些内容有交叉重复现象
该课程与中学政治课的内容重复较多,与“05”方案中的其他课程也有交叉重复的内容,且课程各章节之间还存在重复,由于有些教师没有处理好高校教材与中学教材、“概论”课与其他课程以及该课程各章节之间的衔接关系,不少学生对“概论”课有厌倦和抵触情绪,从而很难产生“好奇感”和“求知欲”,影响教学效果。
(三)“概论”课教学仍旧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
从“概论”课教学情况来看,目前大多数思政课教师仍旧沿袭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等教学模式,即以课堂、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结果是“学生不爱听、教师讲得累,思政课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大学里最难讲的课”[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思想实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4]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当今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适应新的信息化教学要求,进而通过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思政课教学进行创新改革,探索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寻找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概论”课的现实功能。
二、“雨课堂”简介
“雨课堂”是在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由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研发的一种新型的辅助教学工具,它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贯穿到整个课堂教学中,以PPT和微信作为基础,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面互动,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其具体使用方法非常便捷,教师只要在电脑上安装一个“雨课堂”软件,通过这个平台就可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功能。
在课前,教师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对PPT进行修改和编辑,丰富和完善课件内容。例如,教师只要点击新建试题或新建课件,就可以根据授课内容添加预习课件和测试题,并对题目进行分值和参考答案的设置,以方便学生自测。待预习课件和课后复习题制作好后,通过“上传试题和课件”便可以发布和推送给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在课件中免费插入名校慕课视频、网络微课视频、选择题和主观题等。而学生只需要绑定雨课堂身份加入班级,就可以通过手机微信端随时进行自主学习,对于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向教师提问,实现师生的在线互动。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练习题或限时知识测试。学生对授课内容若有不懂的地方只要按“不懂”按钮或发弹幕就可以向教师反馈,任课教师通过对练习题或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后,便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课后,教师可以随时向学生推送课后复习作业和语音讲解,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学生根据教师推送的课后习题和作业对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并就相关问题与教师开展互动交流。
“雨课堂”的主要功能有(1)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课前通过“雨课堂”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以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同时还可以针对课前学生的预习情况,特别是学生自主学习中错误较多的地方进行精讲和拓展,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升华。(2)有助于授课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PPT里的习题和现场测试题在通过对答案进行设置后,教师便可以统计分析学生提交的成绩,直观地了解学生对本次授课知识的内化程度以及某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来优化教学。雨课堂中的“弹幕”是广大青年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功能,也是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关注。通过弹幕,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有利于相对缓和课堂的紧张气氛,让师生互动变得更加直截了当,特别是对于那些平时课堂主动参与意识较差,又不愿意回答问题,也不喜欢与教师交流沟通的学生来说,他们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而教师在了解这些信息之后,就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将授课难点和疑点讲解得更加细致透彻。
由此可见,在整个线上线下的学习过程中,“雨课堂”对所有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数据都有记录,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整合这些数据,及时了解和量化分析教学情况与效果,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它使课前、课中与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实现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教学,从而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对知识的传授由学生课前通过雨课堂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课中答疑解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与讨论,实现知识的内化;课后通过推送的复习题巩固知识和实现知识的升华。整个过程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三、“雨课堂”在“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课程教学内容是核心,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载体。要想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更好地来实现教学目的。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这既给“概论”课教学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作为“概论”课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根据大学生的生活实际,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开展教学,而“雨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思政理论课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动,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有了很大改变。与传统接受知识的途径相比,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方式获取认知以及进行平等交流,同样也期望自身能以独立主体身份进行教学探讨与开展活动,而“雨课堂”就能构建这种新的教学情景。这是因为,“雨课堂”能更好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既强调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同时,它还能够满足大学生渴望独立、平等和积极参与的心理需求,这必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课前互动。“概论”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教材中有代表性、针对性和时代性的某一理论或问题,再结合当前国内外热点、难点问题,在上课前事先布置好课前预习题或课堂讨论主题,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相关资料,既能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能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国内外形势及其热点事件,进而增强学生对时事政治的敏锐度。教师则通过“雨课堂”查看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
其次,课堂互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雨课堂”随时向学生发问,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对课程中不懂的知识点可以进行反馈。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就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这种方式既可以作为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也在客观上能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思考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对题目进行限制,即要求学生不仅要完成答题学习任务,还要注重任务完成的速度。偶尔通过发红包等形式,对那些快速且回答准确的学生给予肯定与鼓励,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课外交流。课外交流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補充和延续。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中“雨课堂”平台的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还可以通过诸如讨论区开展热点问题的讨论,为学生答疑解惑,并指导学生在“雨课堂”上完成课外作业。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课件、讨论等方法完成课后任务,最终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延伸。这种与信息技术相交融的课外交流,既拓展了教学空间,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在讲授建设美丽中国这一专题时,就可以很好地利用“雨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事先要求学生以观看视频等方式自学相关知识,然后通过“雨课堂”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或对学生进行网上测试,从而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在课堂师生互动环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态文明在线专题讨论,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难点和疑惑进行解释。课后结合生活实际布置相应的作业丰富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还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也为他们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搭建了平台,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时,如果只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来讲的话,学生肯定感觉不满意,毕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问题与现实生活关联不大。故教师就可以以此延伸话题,即如何在自己的人生中结交良师益友,这也是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当中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然后再用具体的案例加以佐证,这样,学生就能明白正确交友的重要性,从而也就了解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的重要性了。这种方式,既能完成教学任务,也能提升“概论”课教学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总之,“雨课堂”这种教学模式通过课前预习、课堂互动和课后交流三个阶段来进行,它不仅充分运用了先进科学技术,还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变得更加便捷,让教学更具有智慧性。高校“概论”课教师要努力将互联网这一新媒介、新手段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建立广泛的思政课教学线上线下动态连接,才能适应未来教学改革创新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Z].教社科〔2015〕2号.
[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3]吴振东.复旦整体推进“概论”课改提升思政教育实效[EB/OL].(2015-03-22)[2018-10-18].http://news.fudan.edu.cn/2015/0323/38364.html.
[4]刘奕湛,施雨岑.“教师要走近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专家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关键所在[EB/OL].(2015-02-10)[2018-10-18].http://www.gov.cn/xinwen/2015-02/10/content_28175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