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richlet级数的广义级
2019-07-15陈青远霍颖莹
陈青远,霍颖莹
(广东工业大学 应用数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1 基本介绍
考虑Dirichlet级数:
关于Dirichlet级数的增长性和值分布,国内外学者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1-4], 其中包括许多与整函数有关的研究. 例如,M.N.Seremete[5]研究了快速增长的整函数的广义级和广义型,G. Kapoor与A. Nautiyal[6]为慢增长的Taylor整函数定义了广义级,孔荫莹和甘会林[7]定义并分析了由慢增长的Dirichlet级数所定义的整函数的广义级与广义型. Dirichlet级数的增长性由它的级和型来衡量,关于全平面上Dirichlet级数增长性的研究成果[8-11]多数基于以下两个条件:
和
文献[12]在条件
下,采用Knopp-Kojima方法获得了全平面上Dirichlet级数的最大模、最大项及系数之间的一些关系. 本文在较弱的条件下得到了与文献[12]相同的结果,并提出了一个条件,在上述的两个条件下可将上述结果转化为由Dirichlet级数定义的整函数的广义级与系数之间的关系.
为了确定Dirichlet级数的收敛域,常用Valiron公式来计算各种收敛横坐标,其中
而Knopp-Kojima[13]给出了求Dirichlet级数的3种收敛横坐标确切值的公式,方法如下:
如果 [k,k+1)∩{λn}= ∅,那么令 Ak=A∗k==0,得到分别关于 Ak,Ak∗,的横坐标σc,σa,σu的公式,
定义1 对级数(1),假设 σu<+∞,当σ>σu时,定义
接下来介绍慢增长的Dirichlet级数的广义级[7],让Λ 表示一组函数α (x),满足下列条件:
(1) α (x)为定义在[ a,+∞)上正的严格递增的可微函数,且当 x→+∞时α (x)→+∞.
(2)
其 中 p≥1, p∈ ℕ+,ln[0]x=x,ln[1]x=lnx,···,ln[p]x=ln[p-1]lnx.
定义2 设 α(x)∈ Λ,定义Dirichlet级数(1)的广义级为
其中 M(σ)=sup{|f(σ+it)|:t∈ ℝ}.
本文要证明以下定理:
(1) 当p=1时,
(2) 当 p=2,3,···时,
令
其中 pk由定义.
(1) 当p=1时,
(2) 当 p=2,3,···时,
推论1 设Dirichlet级数(1)满足条件 σu=-∞与(2)式,则
(1) 当 p=1时,
(2) 当 p=2,3,···时,
注:文中例5.1表明条件Δ =0弱于条件(2).
2 几个引理
引理1 若α (x)∈ Λ,则
(1) 对任意的正数c 有,
(2) 当 p=1时,对于任意实数 A,
(3) 当 p=2,3,···时,对于任意的0 <A1,A2<B1和B>1有,
证明 因 α(x)∈ Λ,由等式(4)可得
对固定的 p 和充分小的正数ε ,存在 M>0,对于任意的 x>M有,
也就是
证明的余下部分读者可参阅文献[12]和[14].
引理2[15]设Dirichlet级数(1)满足条件 σu<+∞,对任意的σ >σu,下面的结论成立:
(1) 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 ,| an|≤ M(σ)eλnσ;
引理3 设Dirichlet级数(1)满足条件σu=-∞,对于每个α (x)∈ Λ有,
证明 证明与文献[14]的引理2.3的类似,因而在此不予证明.
引理4[15]设是一正的常数,是任一实数. 那么函数
3 定理证明
3.1 定理1的证明
证明 因条件 σu=-∞,由引理3可知可取代定理1中的令
那么对任意δ >0,当k 充分大时,有
从而可得,
下面将证明分为两种情况完成.
情况Ⅰ:当 p=1时,首先证明
由式(11)有,
再由引理4可得,
应用式(5)和式(6),就有
因此,
假设上式中等号不成立,则
那么存在 ε0>0,使得对充分大的- σ和任意的正整数 k,
由式(11)得,
令
于是
应用式(9),有
由此可见,
这与式(12)相矛盾.
首先,证明
否则有k (-σ)> H,于是
从而有,
结合式(13~14),于是对任意正整数 k有,
由此可知,
由式(7)得,
于是
从而有,
因此,
最后,需证明
假设
通过式(15)可证得
与等式(12)矛盾,定理立刻可得.
如果不等式(15)成立,那么存在 ε0> 0,当- σ充分大时,
则对任意的正整数k ,
因为σu=-∞,从而有
由此可得,
与
令
则
结合式(16)与式(18)可知,当k 充分大时,
即
于是
因此,与等式(12)产生矛盾.由以上两种情况本文完成了定理1的证明.
3.2 定理2的证明
证明 设
下面将证明分为两步完成.
第1步:不论 p取何值,首先证明
由于 σu=-∞且,可从定理1中注意到以下事实
因此,只需证
由式(20),对任意 δ>0,存在正整数 N0,使得对于任意n >N0,有
于是
那么当k >N0时,
由条件 Δ=0,对于充分小的ε >0,存在正整数N1,使得对任意k >N1时有,
当k>max{N0,N1},
即
情况Ⅰ:对于 p=1,由式(11)知,
于是
应用式(6)可得,
因此,
情况Ⅱ:对于 p=2,3,···,由式(7)知,对任意正数M,总存在正整数N2,使得对于任意k >N2,
即
令K=max{N0,N1,N2},当k >K时,
于是
由式(5)可得,
由δ 的任意性,就有式(21).
第2步:下面证明
假设
定理将通过式(22)可证得
与等式(20)矛盾而得证.
情况Ⅰ:对于 p=1,由式(22),存在ε0> 0,使得对充分大的- σ有,
根据引理2的(1),对于上述的σ 与任意的正整数n 有,
再由式(11)可知
令
于是
应用不等式(9)即得
由此可得
这与式(20)相矛盾.
情况Ⅱ:对于 p=2,3,···,如果不等式(22)成立,那么存在ε0>0,当- σ充分大时,
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 ,有
由于σu=-∞,再由式(3)可知
则有
且
令
则
从而结合式(23)和式(25)可知,当n 充分大时,有
即
于是
因此,
这与式(20)产生矛盾.
由以上两个步骤定理2即得证.
4 推论证明
证明 由于
那么对于任意ε >0,当正整数 n充分大时,
于是
则当k 充分大时有,
由此可得,
因此, Δ=0. 又因σu=-∞,根据定理2可知推论成立.
5 例子
则有
再由Δ 的定义可得,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