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话戒烟
2019-07-15朱卫东
文/朱卫东
“劝我民,莫吸烟,五脏六腑都熬煎。如同饮鸠毒,想一想,速死由己不由天。”这是清代苏州太守李璋煜编写的一首《劝民歌》,劝导老百姓要远离烟毒,语重心长,发人深思。在我国像这样以宣传戒烟为主题的文字非常多,诗词、对联、歌谣,形式多样,读来妙趣横生。
戒烟诗词,是流传最多的一种宣传形式。清代文学家李宝嘉在其作品《南亭四话》中记载有一首《鹊桥仙》:“樽前席上,明僮传与,吹气如兰堪忆。山人肠肚转车轮,这‘吃’字虚名何益。偷闲忙里,消除烦恼,也有些风力。醉乡尸小不封侯,拼做个烟霞成癖。”用辛辣的语言讽喻吸烟者的丑态。近代,我国民间有一首流传很广的 《十字令》:“一嘴黄牙烟臭浓,两眼发燥心朦胧,三口落肚吊精神,四时衣衫尽烟洞,五脏受害不必说,六腑烟熏损身躯,七月秋凉咳嗽起,八成肺病烟起源,久(九)日吸烟最危害,十万家财付东流。”淋漓尽致地描述了吸烟的种种危害,语言通俗,寓意深刻。
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王冠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今戒烟对联佳作不断。清代官员梅玉成有一副著名的《戒烟联》:“火因为烟,若不撇开终是苦;舛木成桀,全无人道亦称王。”巧妙地运用汉字的拼拆构字法,描述吸烟的严重后果。民国诗人谭隆雄在桌案上书写出“苟有恒无须订章罚款;最无益莫过嗜酒抽烟”的联句,日日对照反省,以求戒烟戒酒。国画大师齐白石为戒烟,把烟盒抛入水中,并撰写一联:“烟从水中去;诗从腹中来。”以联自勉,励志戒烟。名人如此,民间的戒烟妙联也层出不穷。有一位妻子就写了这样一副叠字联:“根根柱柱抽抽扔扔手手人民币,丝丝缕缕吸吸吐吐口口尼古丁。”讽喻和劝导嗜烟如命的丈夫戒掉烟瘾,省些钱财,也少吸些毒物。语言风趣,富有感染力。
歌谣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学形式。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上下涌现了一大批反映戒烟内容的歌谣,其中有一首《戒烟歌》非常流行,这首歌谣由瞿琮、任举红作词,毕庶勤作曲,歌词大意是:“叫声同志哥,你请听我说:抽烟的害处,实呀实在多。尼古丁,最有毒,引起癌症了不得。你花钱来害自己,身体受折磨。伊儿呀儿哟,你何苦来哟!”歌词很是口语化,生活气息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