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管理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中的应用观察
2019-07-15孙晶晶
孙晶晶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安徽蚌埠 233000
手术麻醉作为手术过程中必要的诊疗操作,其可以提高患者手术治疗依从性,保证手术顺利完成[1-2]。手术治疗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但是在手术过程中、麻醉过程中均需要医生和护理人员密切的配合,如果手术麻醉过程中,缺少必要的麻醉护理措施或者缺少护理不到位的情况,可能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增加了各类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性,因而手术患者麻醉复苏中的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3-4]。手术患者根据其实际特点给予的预见性护理管理措施在临床广泛的应用,从而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奠定基础[5-6]。分析我院2018 年3 ~8 月收治的408 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探讨预见性护理管理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3 ~8 月收治的408 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纸片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98 例,男100 例,女98 例,年龄30 ~80 岁,平均(55.6±12.6)岁,骨折类型:上肢骨折108例,下肢骨折90 例,手术时间60 ~210min,平均(127.5±60.3)min,观 察 组210 例,男105 例,女105 例,年龄31 ~79 岁,平均(57.8±11.4)岁,骨折类型:上肢骨折120 例,下肢骨折90 例,手术时间65 ~216min,平均(128.9±61.2)min,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后进行麻醉复苏患者,ASA 分级为Ⅰ~Ⅱ级,近期无呼吸系统疾病。排除标准:未成年人、自身意识障碍、精神性疾病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复苏中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监测,固定好各类管路并且保证管路通畅,对呼吸道分泌物及时的清理,如果出现异常立即和医生联系并配合相关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管理措施:(1)建立预见性护理管理小组:包括高资历护理人员组建预见性护理管理小组,患者在上岗之前给予针对性的培训,促使护理人员掌握预见性护理的方法和实施意义。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护理人员要了解其手术治疗史、过敏史,掌握本次手术内容和麻醉学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护理实践经验,对患者麻醉复苏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状况,并且做好针对性的准备工作。(2)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①一些手术的肥胖患者、颈部粗短患者在麻醉复苏中可能出现舌后坠,护理人员针对此类患者要注意提高监测巡视频率,指导患者家属更好的配合护理人员的监测工作,如果患者处于熟睡的状态并且发出鼾声时,及时的叫醒患者,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方向,降低窒息的发生率。②为患者配置呼吸机,注意加强麻醉复苏中患者的监测和巡视,可以主动询问患者是否发生不适感,如果没有明显呼吸动作,要注意告知医生,及时进行处理。③观察麻醉复苏患者,如呼吸道并发症、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较高,要适当性的延长拔管前吸氧停止时间,一般情况下,吸氧时间>5min,对患者意识状态和躁动发生情况进行确认,意识清醒并且没有躁动者可以拔管。④麻醉过程中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麻醉前,向患者耐心的讲解麻醉方法、相关注意事项,鼓励患者正确的面对麻醉复苏过程,列举既往手术麻醉复苏成功案例,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手术和麻醉过程中,如果意识清醒后,可以适当性的告诉患者手术目前进程,倾听患者主观性的感受及要求,手术完成后,麻醉复苏期可以告知手术达到的效果,缓解患者过度担心造成相应的负面情绪,告知患者保持情绪稳定,从而有效的调整呼吸频率,促进患者手术顺利恢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苏醒时间、术后生活质量、复苏室费用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标准:主要针对患者手术后饮食状态、精神状态、下地活动、日常活动情况进行评价,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7-8]。
观察两组手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主要包括呕吐、恶心、低氧血症、非计划性拔管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躁动情况评价。手术患者躁动评分采用明豫军等应用的躁动评分标准[9]:0 分:手术患者处于安静状态,基本没有躁动;1 分:手术患者在进行吸痰时,有肢体躁动发生,给予患者解释、安慰后可以得到改善;2 分:手术患者没有刺激时,就会出现躁动,并且试图将各类导管、引流管拔除,需要给予患者制动;3 分:手术患者强烈挣扎,需要多个人采取强制性制动。躁动发生率=(躁动患者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 建立数据库,针对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通过()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百分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苏醒时间、术后生活质量、复苏室费用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苏醒时间、复苏室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
观察组手术患者呕吐、恶心、低氧血症、非计划性拔管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1 两组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苏醒时间、术后生活质量、复苏室费用情况
表1 两组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苏醒时间、术后生活质量、复苏室费用情况
组别 n 平均住院时间(d) 苏醒时间(min) 术后生活质量(分) 复苏室费用(元)对照组 198 9.9±2.0 55.6±7.8 80.2±4.8 910.2±20.4观察组 210 7.1±1.4 35.3±6.2 92.7±6.1 585.4±16.9 t 16.461 29.182 22.913 99.782 P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手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躁动情况评价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患者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躁动情况评价情况比较
3 讨论
手术是临床上创伤性治疗措施,患者接受手术时,会出现明显性的应激性反应,为了保证手术可以顺利的进行,并且降低手术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术前患者均需要各类麻醉处理[10-13]。麻醉复苏过程中,患者机体内残余性的麻醉药物和手术操作均可能造成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各类代谢水平处于紊乱状态,麻醉复苏中的不良反应风险性也相应的增加[14-17]。
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2018 年3 ~8 月收治的408 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纸片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98 例和预见性护理管理组210 例。其中预见性护理属于新型的护理理念,其主要是以预防先于治疗作为原则,针对手术患者临床实际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比例,并且及时的采取正确的预见性措施。
通过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苏醒时间、复苏室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患者呕吐、恶心、低氧血症、非计划性拔管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患者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预见性的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按照计划,有目的性、步骤性的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保证患者获得更加高效的治疗和理想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效率,缩短了治疗的时间和减少了复苏的费用,并且其是以患者麻醉复苏过程中治疗机理、生理变化、具体临床表现作为依据,更加主动性的评估患者的状态,降低了各类并发症和躁动的的发生率[18-19]。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管理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中应用,可以降低住院时间、苏醒时间、复苏室费用和并发症,缓解患者躁动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