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连素与格列吡嗪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

2019-07-15邓颖玉廖铁军李洪昌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吡嗪格列黄连素

邓颖玉 廖铁军 李洪昌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广东佛山 528100

2 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内分泌系统疾病,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也使得人们的生活结构和饮食习惯有了巨大的转变,因此我国2 型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1]。该疾病患者多伴有“三多一少”临床症状,其中中老年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是该疾病的高发人群,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当前针对2型糖尿病多选择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利拉鲁肽、二甲双胍、维格列汀及胰岛素等,但是单纯西医药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有限,因此有研究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2]。为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2 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我院选取2016 年12 月~2018年5 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35 例患者开展黄连素联合格列吡嗪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2 月~2018 年5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 例,观察组35 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 例,年龄38 ~72 岁,平均(55.3±2.6)岁;观察组男23 例,女12 例,年龄39 ~71 岁,平均(54.6±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纳入标准:行血糖水平检测,均伴有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或餐后2h 血糖超过11.1mmol/L,符合2010 年ADA 糖尿病诊断标准[3]。对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合并重大脏器疾病;合并精神或意识障碍;对研究用药过敏。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格列吡嗪治疗,格列吡嗪片(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593;包装规格:5mg×15 片×2 板/盒)口服给药,单次剂量1 片,每日给药3 次,分别于早中晚时间温水送服。

观察组患者行黄连素联合格列吡嗪治疗,其中格列吡嗪给药方法同对照组。复方黄连素片(长春迪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2025042;规格:30mg×12s×2板)口服给药,单次剂量10 片,每日给药3 次,分别于早中晚时间温水送服;两组患者连续给药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C 肽水平以及血脂水平,血脂指标中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胰岛素及C肽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 肽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有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胰岛素及C肽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胰岛素及C肽水平比较

组别 血糖指标(mmol/L) 胰岛素水平(mU/L) C肽水平(μg/L)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对照组 12.48±2.31 18.35±3.26 11.42±1.47 14.38±2.67 0.58±0.32观察组 7.32±1.45 9.46±1.38 6.55±1.22 9.65±2.36 1.46±0.38 t 11.192 14.856 15.081 7.852 10.479 P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脂水平中TC 以及HDL-C 水平与对照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TG、LDL-C 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则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指标比较(,mmol/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指标比较(,mmol/L)

组别 TC TG HDL-C LDL-C对照组 6.12±1.23 2.16±0.43 1.12±0.33 4.51±1.18观察组 6.13±1.21 1.48±0.35 1.13±0.31 3.21±1.06 t 0.034 7.255 0.131 4.848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2 型糖尿病又被称为成人糖尿病,以35 ~40岁之后人群发病率较高,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环境下,全球糖尿病患者中约有9 成患者为2 型糖尿病,该疾病现已成为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的疾病之一,同时其已是世界第三大流行病[4]。

该疾病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其发病原因为肝源性葡萄糖增加、胰岛素缺乏或抵抗所致代谢紊乱性疾病,该疾病中部分肥胖患者多伴有胰岛素抵抗情况,导致其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胰岛素水平上升则可对其抵抗情况进行补偿,但是患者血糖水平过高,与之相比胰岛素水平则偏低。早期患者无显著典型症状,多是轻微口渴或乏力,大部分患者对此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因此确诊时多已出现血管并发症。有研究显示[5],该疾病患者胰腺分泌胰岛素功能并未完全丧失,部分患者甚至胰岛素过多,但是患者的胰岛素作用下降,因此从整体上来说该疾病患者的胰岛素缺乏,可通过药物增强其胰岛素分泌量,进而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格列吡嗪是常用降糖药物之一,是第二代磺酰脲类药物,在患者胰岛B 细胞还存在部分胰岛素合成、分泌作用下,该药物对该细胞具有刺激作用,可提升患者胰岛素分泌量,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6]。此外该药物可提升周围组织胰岛素受体量,进而对肝源性葡萄糖输出进行阻断,降低糖原分解和糖异生能力,已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同时该药物能够对促纤维蛋白发挥溶解效果,并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可有效改善患者异常的血脂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由此可见该药物用于2 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效果理想。但是,该药物无法促进患者胰岛细胞再生,也无法促进其功能恢复[7]。

黄连素属于重要,属于毛莨科植物黄连的主要成分,是异喹啉生物碱。该药物能够抗感染,清热解毒,在临床中具有广泛应用。近年来该药物逐渐被用于2 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对高血糖激素的上升具有拮抗作用,同时能够促进患者胰岛细胞功能的恢复以及细胞再生,控制血糖时间持久。黄连素对肝脏糖原异生、周围组织葡萄糖降解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能够通过阻断周围组织葡萄糖来源,增加其去路等方式促使患者血糖下降[8]。此外,该药物能够有效规避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对胰岛素生物活性具有促进作用,可有效对患者糖耐量损伤进行缓解,促进脂类代谢,进而降低患者过高的血糖水平[9]。由此可见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糖、血脂过高症状,还可有效促进患者胰岛细胞再生,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病情控制具有积极意义[10-15]。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35 例2 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了黄连素联合格列吡嗪方案的药物治疗,治疗后患者血脂指标、C 肽、胰岛素及血糖指标相比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该种联合用药方式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达到降糖目的。

综上所述,2 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实施黄连素联合格列吡嗪方案有利于促进患者血糖下降,血脂改善,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巩固作用,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因此可在临床中针对该种治疗方法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吡嗪格列黄连素
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耐药的相关基因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吡嗪-2,3-二羧酸铈的合成及其对聚氯乙烯热稳定性的作用
吡嗪酰胺敏感性检测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
吡嗪酰胺酶活性与耐多药肺结核近期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格列兹曼 梦想照进现实
黄连素非中药 儿童应慎用
一药多用黄连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