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
2019-07-15刘燕芹
刘燕芹
(湖北省武汉市武东医院手术室 湖北 武汉 430084)
在临床常见骨折类病症中,开放性四肢骨折属于发生率较高类型,且手术治疗为目前处理该症最为直接且有效方式。因手术较为复杂,且创伤性较大,骨折部位血管、骨骼以及肌肉等存在有不同程度损伤,促使患者出现组织血流供应障碍等症状,促使患者出现疼痛、骨折部位肌肉坏死等症状,甚至使患者出现切口感染。从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层面出发,对该类感染进行预防逐步被临床所重视。本研究就对该护理模式的具体作用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研究,所纳入病例60例为2015年7月—2018年10月所接诊,取组中30例,手术室护理以常规模式展开,即对照组,余下30例则展开手术室护理干预,即观察组。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在25~45岁间,均值为(34.18±1.28)。而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在24~47岁间,均值为(35.39±1.77)。对比以上数据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而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细节如下。
1.2.1 手术前详细探访 为帮助患者对自身手术方案存在有较为详细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展开手术前需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大致为患者讲解手术方案以及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方面问题,帮助患者对自身手术方案有较为清晰了解,在患者充分了解的层面上达到提升患者与手术操作配合程度的作用。同时更能帮助患者在恢复中以较为积极的态度接受手术治疗[1]。
1.2.2 细化术前准备工作 在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详细准备好该类患者在手术中需要使用的各方面物品以及手术器材等。因该部分患者在手术中出现的失血以及失液的情况,在手术过程中更需要做好对手术室温度的控制工作。在患者进入到手术室时需要将温度调升1度左右。且需要做好器材分类工作,手术器材与伤口清创所使用器材需要分开进行放置,各方面手术以及护理操作都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展开。
1.2.3 落实无菌操作 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各方面护理操作都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理念进行展开,做好对患者手术部位清理工作。患者受血液等污染的皮肤部位,护理人员需及时借助双氧水进行清洗处理[2]。
1.2.4 细化术中配合工作 科学、合理的术中配合工作对于保障手术的顺利性以及成功性等均存在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术中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医生指示做好对应配合工作,且手术中需要对患者各方面生命指标变化情况密切进行观察,以防患者在手术中因失液过多而出现休克等情况[3]。
1.3 观察指标
研究中需对患者切口恢复情况以及切口感染率进行统计。患者在术后切口恢复速度较快,且不存在有感染等症状,即显效。若在术后恢复中,患者切口恢复较为缓慢,但未出现感染等异常症状,即有效。若在术后恢复中,患者术口长时间无法愈合,且存在有感染等症状,即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与两组有关各数据都借助SPSS19.0进行处理,按照百分数对计数数据表示,以卡方检测,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在研究中仅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而对照组为8例,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2,χ2=7.278)。在切口恢复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3.34%(28/30),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显著(P<0.05),见表。
表 两组切口恢复有效率分析[n(%)]
3.讨论
开放性四肢骨折属于处理难度较大类型,该类患者在入院时多数患者切口已经存在有感染症状,将增加后期恢复的难度。如何做好该类患者切口感染预防工作属于该部分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较为重要环节。手术室护理干预即在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即展开对应护理干预,实现对术口感染的有效预防,排除各种影响因素,为患者后期恢复创造最佳条件,促使患者术口在术后较短时间内愈合[4]。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将手术室护理干预运用于观察组3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结合观察可以发现,在该护理方式的作用下,可达到对患者切口感染进行预防的效果,并提升患者术口愈合的有效率,对于帮助患者恢复存在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总之,基于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该类患者治疗中的多方面优势,可将该护理模式在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持续进行采用,以帮助患者尽快得到恢复,提升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