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村落儿童游乐设施“无形化设计”研究
——以阿者科为例

2019-07-15姚佳乐许佳赵文君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昆明650050

名作欣赏 2019年21期
关键词:游乐村落设施

⊙姚佳乐 许佳 赵文君[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昆明 650050]

传统村落,即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阿者科是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的典型哈尼族传统村落,于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该村落坐落于新街镇哀牢山半山腰上,四面均为山地,仅有一条公路通入其中,并且常年多雾,交通不便,导致村中经济发展缓慢,外界信息稀缺。村落样貌上保留着传统的蘑菇房,石制道路体系,传统水利系统以及自然景观如梯田、树林等。村民依旧保留着哈尼族传统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以及祭祀活动。阿者科村整体布局以“休闲广场”为中心,此广场现已规划为儿童游乐场地,即儿童游乐设施放置之处。

一、 阿者科村儿童游乐设施现状

“休闲广场”为一个近似方形的地块,与“长街宴”街道相邻,是村民进出村落的必经之地,更是当地居民茶余饭后聚集闲谈之处,目前广场中央仅放置了一个木制滑梯。经过对村中儿童的访问,此木制滑梯被当地儿童称为“滑片”,是他们学习之余聚集主要的标志物和游玩设施。此滑梯高两层,两面均有楼梯可攀爬,一面有一滑坡,面向“长街宴”街,由朱良文教授团队设计,当地工人施工制成。阿者科村原本并无相关设施存在,滑梯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当地儿童课余生活,而且完善了阿者科村的整体规划,更进一步引发对传统村落儿童成长的思考。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当地居民对下一代的身体成长以及知识教育两方面尤为重视。

经过实地调研观察和采访发现,现有的木制滑梯存在三处设计上的不足。首先,由于体型相对于场地过大,占用了原本阿者科村成年人的闲谈的场地;其次,功能以及游玩形式上较为单一,无法完全满足当地儿童灵活多变的游玩需求;最后,现存木制滑梯设计与阿者科村发展计划不符。根据对朱良文教授的采访中得知,该团队为了传承蘑菇房的建造工艺,避免技艺传承出现断层,在建设的阿者科文化展示馆中借鉴日本伊势神宫的“造替制度”,即每隔二十年,召集年轻人回来将其拆掉,保留原有框架体系重建。相对于此计划,现有的木滑梯过于固定,无法与之一起变化,导致随着时间变化,与整体规划中可能出现形式上的不协调,并且一次性制作具象的儿童游乐设施在时间和经济成本上与阿者科现状不符。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无形化设计”对其进行改进。

图1-1 滑片立面(1)(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图1-2 滑片立面(2)(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二、 “无形化设计”

儿童游乐设施“无形化设计”(Immaterial design)主要包括设计中的自然性、抽象性、多变性等,其中自然性是无形化设计的中心原则。在考虑儿童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特点的基础上,运用造型尺度、色彩材质、空间创造等艺术手法,达到儿童快乐健康成长的设计目的。设计中自然性即在设计中应该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山、水、草、木等自然元素,让儿童在玩耍过程中亲密地接触大自然,并深刻地了解大自然。抽象性是从宏观上来看,儿童游乐设施具有系统性,但不给于各部分具体的形态与定义,让儿童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去探索和发现游玩的方式,不仅开发了儿童的智力,更加丰富了儿童游乐设施的趣味性与新奇感。多变性是指儿童游乐设施根据周边的环境变化以及当时的功能需求而变化,使其具有“可生长”的生命力。

“无形化设计”常被运用在建筑设计以及景观设计之中,如弗兰克·L·赖特为考夫曼家族设计的流水别墅,即一座坐落于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的住宅,形体与山体镶嵌,与流水树木相应,建筑材料也是与山体颜色以及触感相近,住宅好似从山中生长出来一样。再如,悉尼Blaxland河滨公园景观,Blaxland河滨公园属于悉尼奥林匹克公园的一部分,坐落于一片草木繁茂的小山丘上,帕拉马打河与之相伴,这是一个现代科技与自然环境相融的公园,儿童游乐设施合理利用山丘的起伏,营造出丰富的游玩空间。在中国,也早有“无形化设计”的文化,如《易·系辞上》上所说:“象者,世界万物, 器也 ; 道者, 普遍规律是也。”我国古人所说的“大象无形”即指的是有意化无意,大象化无形,不去刻意彰显,包容万象的统一形态。道家“天、地、人合一”更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由湖南大学所设计的新通道中横岭、高团、高步三个村落的景观规划,其中休闲方面的儿童公共娱乐设施,临河处儿童游乐设施还是生活方面的方便妇人洗衣服的木板等,都合理地利用地形,水流的树木等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设施或空间,都使设计完美地融入周边环境之中。无论古今中外,“无形化设计”的认知以及文化早已存入人心,并伴随时代传承并进一步发展。

三、 阿者科儿童游乐设施的“无形化设计”

针对阿者科“传统村落”的特点,突出当地哈尼族本民族文化,以及结合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朱良文教授团队对阿者科的现有规划以及未来计划,对阿者科村落儿童游乐设施“无形化设计”进行深一步探讨,提出三个方面的“无形化设计”。

1. 形态的无形化

“形态的无形化”是现实中最常见的,即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或者所出场地现状,合理利用当地环境资源设计儿童游乐设施,使其儿童游乐设施的形态融入自然环境之中。在阿者科村落中,自然环境资源丰富,随处可见的草地、树林、河流等,不仅如此,阿者科周边的梯田是儿童游乐设施设计最值得注意的。梯田是元阳的旅游业最重要的支撑力之一,保存完整且形态庞大,在灌水后更是能展现出“蓝梯田”、多依树的日出、老虎嘴的日落等鬼斧神工的景象。以设置于阿者科梯田中的人造木制观景平台(图3-1)为启发,设计满足力学原理且安置在梯田之中儿童休憩以及戏水的设施,不仅可以提高梯田的利用率,满足当地儿童“抓梯田鱼”、游泳等需求,而且丰富了阿者科村梯田的观赏性与趣味性。

图3-1 观景平台(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2. 形式的无形化

“形式的无形化”即参考哈尼族祭祀活动中现存传统设施的使用形式的设计理念。阿者科村落中的哈尼族依旧保存着古老且完整的祭祀活动,活动在树木茂盛的“磨秋场”中进行。由于祭祀活动的需求,在树林的空旷处设置一个大型的秋千木架(图3-2,图片来源:作者拍摄)和一个树立的木棍(图3-3,图片来源:作者拍摄),木棍是一种祭祀用的“跷跷板”底座,当地村民会在树林里截取一段结实且平整的树干,以树干中心放置于木棍之上,两端各坐上一人,完成祭祀活动。不同于常见的跷跷板中仅两端高低起落,“磨秋场”中的跷跷板还以木棍为中心进行旋转。由于阿者科村中已存在这两种形式的游乐设施,在儿童游乐设施设计中完全可以进行同形式的简化、缩小设计。不仅在村中的存在形式上不会出现违和感,而且以“游玩”的形式能给当地儿童传授哈尼族本族文化,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也以“游玩”的形式给游客展示哈尼族的民族传统特色,让游客亲自感受这种活动。例如云南昆明民族村主题公园中的游乐形式一样,每个区域以各民族为主题,并不设置现代化的游乐设施,而是用各民族自己的活动或游乐设施迎接每位来观光的客人,整体气氛上充满民族感,并且更加促进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替,云南省内多民族文化与外界文化的接触。

图3-2 秋千木架图

图3-3 跷跷板底座

3. 发展的无形化

“发展的无形化”即基于阿者科未来发展计划的设计理念。在阿者科的整体规划中“阿者科文化展示馆”参考日本伊势神宫的“造替制度”进行设计,即以二十年为一周期,保留原建筑框架,但是重新建造,其目的是为了保存阿者科蘑菇房的传统建筑的建造工艺。鉴于此发展计划,阿者科村中的儿童游乐设施应该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设施。在设计中,可引入“模数化”设计这一概念。一般来说,对设计对象及其构配件的设计、制作、安装所 规定和使用的标准尺度体系,并使用这一体系进行深入设计, 这一过程称为设计对象“模数化”设计。将儿童游乐设施进行“模数化”设计,将其按照图纸制造出零件,零件尽可能统一化、简单化,然后根据图纸进行简单拼装制成成品。放眼未来,根据阿者科的长期规划情况,“模数化”设计的可拆装性能给予儿童游乐设施生命力,从而使得儿童游乐设施更好地融入未来的环境之中,让其整体在发展的时间轴上变得更加和谐。着眼当下,阿者科村位于深山之中,信息闭塞且交通运输不方便,因而经济落后。此外,村中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以及劳动能力较低,直接导致工作效率以及制作质量都达不到预期要求。运用“模数化”设计首先从制作上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劳动力的要求也大大降低,从制作较为复杂的整体变成制造简单的零件再按照图纸拼装,直接提高了儿童游乐设施最后成品的精良程度。

四、结语

阿者科村的儿童游乐设施“无形化设计”首先进一步改善了该村落现有儿童游乐设施设计,使其在形态上与村落相和谐,在形式上与民族相呼应,在发展上与过去和未来相连接。既需要满足当地儿童游乐的需求,也需要让其明白所在村落的文化,所属民族的传统,在提升体能素质的同时丰富其知识,增强文化意识。其次,该设计完善阿者科的整体规划,使儿童游乐设施的设计与整体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相呼应,形成它们完整且动态的综合体,全方面地推进阿者科传承与发展。最后,解决了设计上经费与施工能力的问题,符合阿者科现状,使设计具有该阶段的可行性。然而,该设计也面临部分潜在问题。其一,如何引导阿者科村的儿童去使用。单方面设计出来的儿童游乐设施仅仅只是物质化存在,真正使其具有意义还是需要与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儿童们是否使用,甚至是否喜欢使用则是其首要面临的问题。乡村儿童与城市儿童的固化游乐思维不同,其思维与喜好具有极大的不定性。在儿童游乐设施设计出来之后,可结合阿者科哈尼族文化进行引导,使他们对该设施产生亲切感,慢慢接受、喜爱并长期使用。其二,既然将阿者科村的儿童游乐设施设计为可持续发展的,如何保持其发展以及发展中的维护则是问题所在。基于此,规划团队定期对儿童游乐设施进行更新,尽可能使用当地材料,并且替换下来的结构继续在阿者科村民的生活中使用,以降低发展与维护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传授提升村民爱护与发展意识,并学会自己动手去维护与更新,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

猜你喜欢

游乐村落设施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冬奥游乐会
民生设施非“摆设”
动物游乐汇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景观文化展示森林公园游乐魅力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