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启本与《卍续藏》本《紫柏老人集》异体字对比考察

2019-07-15王瑞徐琳嘉兴学院文法学院浙江嘉兴314001

名作欣赏 2019年21期
关键词:异体字构字声旁

⊙王瑞 徐琳[嘉兴学院文法学院, 浙江 嘉兴 314001]

《紫柏老人集》是研究紫柏真可禅师的一部重要著作,全书凡十五卷,清代学者钱谦益汇集紫柏真可禅师之杂文、诗偈、书信、语录等另编《紫柏尊者别集》四卷。2003年,福建莆田广化寺出版汉字简体版《紫柏尊者全集》,但并未考察其版本流传、版本系统、体例结构。该书现存多个版本,国家图书馆藏有十五卷十四册本《紫柏老人集》,卷首《紫柏老人集序》末标有“天启元年岁在辛酉春王上元日”,可知该本刊印时间不早于明天启元年(1621),故称“天启本”,下文称甲本;另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的《卍续藏》第126册亦收录有二十九卷《紫柏老人集》,下文称作乙本。

我们对两个版本的《紫柏老人集》进行了详细对比,发现两个版本存在诸多异文,而使用异体字造成的异文数量较多。根据这些异体字在结构和形体上的差别,我们把它们分为六类:一是结构性质的不同,二是同为形声字而偏旁不同,三是同为会意字而偏旁不同,四是偏旁相同但组合时同一偏旁的位置不同,五是造字方法相同但减省了其中的构字部件,六是造字法相同但改写了其中的构字部件。本文一共选择了18组异体字进行讨论。

一、结构性质的不同

汉字中有许多异体字形体差别较大,在结构性质上归属于不同的类别。如“淚”和“泪”,前者为形声字,后者为会意字。

卷二《法语》“示学者”,甲本作“斈”,乙本作“學”。《说文·攴部》:“斅,觉悟也。从教,从冖。冖,尚矇也,臼声。学,篆文斅省。”形声字“学”,古文字本作“斅”,后减省作“學”。臼声,持爻以教膝下之子。“斈”变为会意字,从“文”从“子”。

卷十《偈·书经荐父母入芦山塔偈》:“先淫后杀惟楞严。”甲本作“楞”,乙本作“棱”。《集韵·登韵》:“棱,《说文》:‘柧也。’或作楞。”“棱”为形声字,从“木”,“夌”声。“楞”为会意字,从木,从四,从方。《广韵·登韵》:“楞,四方木也。”

二、同为形声字而偏旁不同

这当中又可分为同为形声字,声旁相同而形旁不同和形旁相同而声旁有异两种。

(一)声旁相同,形旁有异

卷四《法语》:“迷而为贪嗔痴也。”甲本作“嗔”,乙本作“瞋”。“嗔”与“瞋”在表示不满地睁大眼睛注视的意义时同为形声字,声符相同,形符分别从“口”、从“目”。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汉语大词典》收录了茅盾的《霜叶红似二月花》:“婉小姐横波嗔了和光一眼。”此为例证,但例证过晚。在《紫柏老人集》中我们已经看到以“嗔”表“瞋目”义的用法。

卷十三《诗·秋夜宿水月庵》,甲本作“庵”,乙本作“菴”。《释名·释宫室》:“草圆屋曰蒲,又谓之庵。”后用以指僧尼奉佛的小寺庙。“庵”为形声字,从广,奄声。《说文·广部》:“广,因广为屋,象对刺高屋之形。”徐灏注笺:“因厂为屋,犹言傍岩架屋。此上古初有宫室之为也。”“庵”的意义由表示宫室义的“广”表示。《正字通·艸部》:“菴,草舍曰菴。……释氏结草木为庐,亦曰菴。一作庵。”“菴”亦为形声字,形旁改作“艸”,意义突出建造房屋的材料。

卷十一《与汤义仍》:“野人久慕踈山石门,并龙象禅窟。”甲本作“踈”,乙本作“疎”。“踈”与“疎”同为形声字,所从的形旁有异。“踈”从“足”,《说文·足部》:“足,人之足也。”“疎”从“疋”,《说文·疋部》:“疋,足也,上象腓肠,下从止。《弟子职》曰:‘问疋何止?’古文以为《诗·大疋》字,亦以为足字,或曰胥字。一曰疋记也。”两个字所从的形旁在意义上有联系,形体上相近,故形成异体字关系。

(二)形旁相同,声旁有异

卷九《佛赞·观音菩萨赞》:“谓此非实,普陁是真。”甲本作“陁”,乙本作“陀”。《玉篇·阜部》:“陀,陂陀,险阻也,俗作陁。”“陁”与“陀”同为形声字,平声歌韵定母,二字形旁相同,从阜,声旁有异,“㐌”和“它”分别作声旁。形旁相同,换用“㐌”和“它”作声旁的异体形声字,另如“迤”和“迱”。

三、同为会意字而偏旁不同

卷十《梅檀幢偈·序》:“大非小外,则何大非小?何大非小,则一豆之中間关莫穷。”甲本作“間”,乙本作“閒”。《说文·门部》:“閒,隟也。从门,从月。”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大门当夜闭,闭而见月光,是有閒隙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文从门从外。按从内而见外,则有閒也。”后世表示间隙、间隔义时,则另造从门,从日的“间”字。

卷十四《长者庵读决疑论》,甲本作“决”,乙本作“決”。《说文·水部》:“決,行流也。从水,从夬。”《玉篇·冫部》:“决,俗決字。”古籍中多作“決”。两个字一从“水”部,一从“冫”部。《说文·冫部》:“冫,冻也。象水凝之形。”段玉裁:“象水初凝之文理也。”“水”与“冫”意义上有联系。

四、偏旁相同但组合时同一偏旁的位置不同

当时有不少汉字尚未定型,书写时具有随意性,构字的偏旁相同,但是组合时偏旁的位置发生了变换,形成异体字。两个版本的《紫柏老人集》,有些异体字是左右移位,有的由包含关系变为左右关系,有的由左右关系变为上下关系。

卷十三《杂说·问本亭》:“堂堂坐断舌头路,应笑毘耶老古锥。”甲本作“毘”,乙本作“毗”。《正字通·比部》:“毘,同毗。”二字同为形声字,由上下结构变成左右结构。

卷十二《书·与王宇泰》:“持咒课经,何异浇水增冰。”甲本作“咒”,乙本作“呪”。《正字通·口部》:“呪,呪与咒形体小变,其义则一也。”口部的位置发生了位移。

同属此类的异体字还有“畧”和“略”,“崘”和“崙”等。卷十五《湛绿亭歌·序》:“略其玄黄,取其神骏。”甲本作“畧”,乙本作“略”,由上下结构变成了左右结构。卷十五《歌·登天目径山作》:“君不见,昆崘腹。”甲本作“崘”,乙本作“崙”,由左右结构位移成上下结构。

五、造字方法相同但减省了其中的构字部件

卷四《法语》:“根既无待,境寕有待。”甲本作“寕”,乙本作“寧”。《说文·丂部》:“寧,愿词也。从丂,寍声。”“寍”的甲骨文意为“居室有食具”,是“宁”的会意字。甲本作“寕”,声旁“寍”减省掉了其中的“心”。

卷十四《题戒坛九松》:“马安云尽盖坛,马鞍云尽盖坛出。”甲本作“盖”,乙本作“葢”。《说文·艸部》:“葢,苫也。从艸,盇声。”邵瑛《群经正字》:“今经典多作蓋。……俗又作盖。”本作“葢”,后变异作“蓋”,再在此字基础上减省作“盖”。

此类会意字还有“鬂”和“鬢”,“覔”和“覓”等。

六、造字法相同但改写了其中的构字部件

卷九《佛赞·扫象图赞·引》:“明暗相叅之权变。”甲本作“叅”,乙本作“參”。“參”为形声字,《说文·晶部》:“曑,商星也。从晶,㐱声。参,曑或省。”“曑”减省作“參”,形旁“晶”减省作“厽”。《广韵·覃韵》:“參,俗作叅。”“參”与“叅”同为形声字,声旁“㐱”被改写。“參”的异体字较多,还有作“叅”“叄”“㕘”等,形旁皆为“厽”,或减省作“厶”,声旁“㐱”被变形为“尒”,或将“彡”横写,构成不同的异体字。

卷十《庐山黄龙潭募供佛灯油偈·引》:“然后知形而上者,未尝非噐也。”甲本作“噐”,乙本作“器”。“器”,会意字。《说文·㗊部》:“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玉篇·㗊部》:“噐,器的俗字。”居延汉简、张迁碑中作“噐”。

卷十三《龙嘴·序》:“一雜华,一莲华,予由梵仙而下。”甲本作“雜”,乙本作“襍”。《说文·衣部》:“雜,五彩相会合。从衣,集声。”又《说文·衣部》:“襍,五彩相合。从衣,集声。”邵瑛《群经正字》:“今经典作雜。”《集韵·合韵》:“雜,或从衣集。”在《说文》中,两个字都从衣,形旁相同,这是在字形上略有变形。《汉语大字典》将“雜”归入“隹”部,“襍”归入“衣”部。此外还有“涼”和“凉”,“况”和“況”,“恠”和“怪”,“睂”和“眉”,“畵”和“畫”,“叚”和“段”,“隂”和“陰”,“峥”和“崢”,“剰”和“剩”,“聰”和“聦”等。

卷十五《登天目径山作》:“无边刹海虛明镜。”甲本作“虛”,乙本作“虗”。《说文·丘部》:“虛,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古者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谓之虚。从丘,虍声。”丘,篆文像穴居两侧有孔之形,后建造简单的房屋,上面蒙以兽皮作屋顶,故作“虛”。

猜你喜欢

异体字构字声旁
关于“庭”字笔画的长与短
“彡”的类意义在构字中对“彡”部字的影响
异体字和古今字研究综述
声旁类推法在平翘舌声母方言辨正中的应用分析
清代《崇儒尊释双龙告示碑》考释
“一丝不苟”的糗事
简化字规范问题例说
汉字的故事(三十二)
桥头戏语
采和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