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
2019-07-14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王鹏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王鹏
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了著名的“地球村”理论,预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国与国之间联系密切,地球将如同宇宙中一个小小的村落,这同样适用于经济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我国更是坚定“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对外开放路线。为了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开放型企业往往会通过国际贸易融资来获取所需资金。但这一过程中,我国企业明显表现出经验不足,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的状况。本文将通过对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相关知识的探究,提出可行建议,希望对改善此类现象有所帮助。
1 融资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要想贸易融资问题得到解决,必须首先充分意识到它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融资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新经济时代,也是备受关注的话题。抛开其中的风险问题,遵循技术规律的融资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力,在国际贸易中更是如此。国际贸易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资源,但同时,它也在组织着一场竞争激烈的角逐赛,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实力来增加竞争优势,而这需要资金的加持。不仅如此,企业的正常投资活动和资金周转都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外向型企业更是如此,为了获取足够的资金,它们必须通过国际贸易融资手段来实现对资金的合理使用,维持自身的稳定运行,加快走出去步伐。对国家而言,外贸企业发展得好,对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贡献是极为突出的。
2 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2.1 企业缺乏充分的融资意识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
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充分利用世贸组织成员国身份,我国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由此带来的还有金融的国际化。在这个基础上,我国的国际贸易金融虽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差距较大,这种差距很大一部分源于观念不同。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意识较弱,创新能力不强,导致融资模式单一,无法满足当今国际经济贸易提出的新要求。传统的融资模式是以银行商业贷款为主,能获得的资金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显然,这也是我国企业当前最常采用的融资办法。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大部分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人员融资意识比较薄弱,他们无法理解国际贸易融资对企业的重要性,也就不会考虑怎么通过创新银行融资模式来帮助企业提高融资效率。传统融资模式与创新的融资模式博弈,自然会处于下风。
2.2 企业的融资结构单一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单一的融资模式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空间。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国际贸易范围不断扩大,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企业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企业发展受国际环境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保持资金的稳定对企业来说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模式,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融资效率,以保证资金的安全。在此过程中,我国企业必须选择建立两种甚至以上的融资模式,根据自身对其进行重新调整,交叉结合使用。一旦一方出现问题,另一方可以暂时顶替,以此来分担企业融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减小损失,而这,是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无法做到的。大部分企业的融资模式还是单一的传统模式,企业的融资效率得不到保证,资金能否稳定运转也是个问题。
2.3 企业风险防范能力较弱
随着国际贸易越来越频繁,世界各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张经济网络,一个国家经济产生的变动很容易波及与其建立了贸易关系的其他国家,因此,企业对外经济贸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金融风险。另外,各个国家内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经济政策又加剧这种风险,这种风险主要产生于不同国家货币汇率的波动以及市场因素的变化。如果外贸企业想要减少这种风险,就必须做到基本的两点:首先是对风险的预测。尽管很多风险是不可测的,企业还是要了解本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对自身实力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管理体制,对国际贸易中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从而做好对风险的预防措施,并为不得不面临的风险做足准备。其次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在国际贸易中,企业必然会遇到一些风险,企业要做的就是通过事先建立的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对风险的控制,将其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少。对一个国家来说,负责国际贸易相关部门的配合和获取国际信息的速度影响着该国的风险评估能力,也极大地影响了该国外贸企业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这也正是当前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对风险评估能力较弱的原因,长远来看,对它们的发展十分不利。
2.4 国际贸易管理体系不完善
到目前为止,我国真正意义上参与到国际贸易中的时间并不长。在这较短的时间里,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国际贸易管理体系。如此一来,有关国际贸易融资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也会影响国外企业参与融资的积极性。同时,尽管国际贸易体系旨在推动建立一个运作良好,基于开放公平、不歧视等原则的多边贸易体系,但很难保证在此过程中不会出现违反这些原则的贸易行为。不完善的法律体系,对我国外贸企业进行国际贸易融资的支持力度不足,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我国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合法权益,极大地降低了我国企业的融资效率。
3 关于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的可行建议
3.1 建立完备的风险预测与评估体系
从当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认识到,一个完备的风险预测与评估体系对企业融资的重要意义。风险预测与评估体系需要国际贸易相关部门的配合与协作,需要由他们建立与国际市场更加紧密的联系,提高对新信息的获取能力。同时,在这一体系的建立过程中,离不开企业的努力,企业需要充分认清自身状况,建立最适合自己的风险预测与评估体系。另外,企业要成立专门的风险预测小组,提前考虑未知风险的到来,并针对具体的风险问题设计出解决方案。
3.2 培养企业的融资理念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就必须帮助企业形成正确的融资理念。正确的融资理念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贸易融资创新,同时保证企业资金运转的安全性。从总体来看,要建立正确的融资理念,需要企业充分重视,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从具体来说,这需要企业关注产品的生产,企业要结合自身需要,明确自己需要的资金数量,开拓多元的融资渠道,构建合理的融资结构,这也有利于企业灵活调整融资方案,适应国际贸易中的变化,实现企业的平稳运行。另外,我国贸易融资理念的落后,与我国融入国际市场的时间较晚有关。就这一点而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融资理念必然会先进许多。我国企业要想建立起先进的融资理念,借鉴西方先进成果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方法。况且,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间经济交流越发密切,为我国企业借鉴学习西方融资理念提供了便利。学习西方融资技术,并为我所用,创新自己的融资方式,能促进外贸企业的发展,使我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更多。
3.3 加强企业人员队伍建设
强化企业人员队伍建设主要在于提高企业相关负责人员的创新意识,这是提高企业融资创新能力的关键。具有创新能力的从业人员,必须要掌握娴熟的融资技术,先把基础的融资工作做到最好,完成企业基本的融资业务,在此基础上,相关人员要有预测融资需要和融资产品特点的能力。融资技术人员要强化风险意识,及时获取国际贸易信息新动向,对融资过程中的风险和机遇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力较强的融资技术人员能够帮助企业降低外贸融资风险,促进企业稳定生产经营,带来无法估量的好处。
关于提高企业人员创新能力,不仅要依靠管理和业务人员自身的努力,企业也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其实,最有效的还是企业在任用相关人员时,要提高对人才筛选的精准度。以此为基础,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监督审核体制,将从业人员在融资工作中的表现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提高他们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出谋划策。
3.4 构建国际贸易融资模式
要想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维持企业平稳运营,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国际贸易融资模式,也就是构建国际贸易链条。由于当前我国主要融资的资金都是来源于商业银行,它在这一链条的重要衔接者。因此,构建国际贸易融资模式要从银行入手。银行要密切关注贷款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从而提供充足的资金适应企业融资需要,保证融资链条的连续与稳定。银行还应将企业已参与融合资金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以便于企业在某一过程中出现风险时,银行能提供最为及时的资金帮助,充分发挥国际贸易融资模式下的优势。
3.5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和完善融资相关的法律管理制度,是企业提高国际融资能力的必由之路。国家要根据世界性经济组织中涉及贸易融资的相关规定完善本国的相关法律机制,以强制性手段保护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中的合法权益。同时,相关贸易融资法律的完善,有利于打击融资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规范企业的融资手段,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让国际贸易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在国际经济贸易过程中,一大批外向型企业形成与发展起来。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它们更容易通过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来弥补自身的缺陷,国际贸易融资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但正如文中提到的,我国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加上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在为我国外贸企业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我国企业只有充分提高自身融资创新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才能利用好国际市场中的资源,使风险降到最小,收益达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