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思考

2019-07-14苏州科技大学音乐学院215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7期
关键词:美育育人艺术

(苏州科技大学音乐学院 215000)

任宝平 (天津大学 300000)

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使命,是完善当前高校育人体系的迫切需要,是实现高校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其目标是通过各类美育工作的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育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切实改变高校美育的薄弱现状,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是当今乃至今后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1999年、2006年、2010年、2015年国家相继提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国家教育方针加强美育工作。自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的高校美育工作进展迅速,不断提升,美育工作的育人导向性更加明显,整体的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发展,美育课程建设也在稳步前进,各级各类高校美育活动丰富多彩,后勤保障也持续增加,但是存在三种不相适应的情况:高校美育工作与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不适应、高校美育工作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不适应、高校美育工作与满足广大青年学生对优质丰富美育资源的期盼不适应。

一、高校美育工作的现状与困境

高校的美育体系仍然不健全。美育这门学科一直未得到真正、全面的独立存在,其理论研究往往以美学理论研究为根源,于是经常排在美学理论体系的末尾段,有时能省则省。美育师资力量薄弱,其专职研究人员与教学人员相对较少,专业类艺术院校的美育研究已有相应的基础,而在非艺术类院校中,其美育研究人员与教学人员主要集中在团委、艺术教育中心、艺术公共课等兼职教师队伍中,针对美育工作的师资建设普遍投入不高,美育教师队伍在高校教师序列中排在靠后端,自身发展受限也影响了美育工作成效。同时,美育内容较为抽象,导致理论教材或单一或缺乏,其教材适用性不强,教育与实践存在脱节,教与学的可操作性有待提高,过于理论化的教学内容学生难以接受,而过于实践化的教学内容又缺乏理论根基,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较少,这使得高校美育在实行过程中很容易成为一种理想化的口号。

高校美育存在急功近利性。美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并不向专业技术以及热门学科,投入必会得到产出,相对于来说美育教育的投入产出比较低,其经费投入也远不如热门学科专业,非艺术类院校以唯成绩论与唯比赛论的心态做美育工作,能出成绩、能获奖的项目就多投入一些,冷门的、较难出成绩的项目就少投一些。高校在战略地位上也是将热门学科放在首位,使学生具备更高适应当下市场经济竞争的素质,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谋生与求职技能,也被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上。这种或主动、或被动的急功近利性,也悄无声息的将高校美育工作放在了育人工作的最后方序列,从而忽视了美育在高校中的价值和效能。

高校美育深度不够。高校存在美育课程设置与时代脱节的情况,以中国传统戏曲进校园为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中相对固化的模式很难适应潮流,戏曲受众需要一定的文化根源与文化积累,同时,戏曲欠缺的与时俱进性,也较难在青年学生中产生文化认同,引起共鸣。虽然部分高校在戏曲进校园中,也关注到第二课堂平台对学生的塑造作用,但相关的美育的教育手段与形式仍有些单调、浅显,书画展览、音乐赏析、名人讲座等传统的形式学生受众较少,缺少时代感与认同感,激发不出学生的兴趣度,即使组织大批量的学生参与,学生也仅仅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完成任务草草了事,很难实现美育的影响力和效果,大部分学生也很难真正感受到艺术对于自身的的影响与启发。

二、加强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思考

提高美育的政策和地位。随着我国教育工作对美育重视程度的逐年提高,美育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地位也将不断增强,2019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了美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问题。通过政策意见来解决当前高校美育工作与教育改革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新时代对高校美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使得高校美育工作有据可循、有规可依。回顾近年来我国高校美育工作的发展,已经在高校美育的功能、高校美育的课程设置、高校美育的实施途径、高校美育的评价等方面有了大量的研究,但是高校美育的整体性研究与高校美育的历史研究较少,这就使得美育时常脱离高校教育体系而单独存在,导致出现概念不清、本质不明等情况,致使美育工作的地位得不到充分保证,这种单一性的视角也会带来理解盲区和误区。而较少的有关高校美育历史方面的研究,缺乏一定的回顾和梳理,未能理清其共性与规律性的存在,也是使得制定政策是缺乏实践根据而难以落地,或在落地过程中逐步偏离的原因。

加强高校美育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从强化普及艺术教育方面来说,逐步完善各级各类高校的美育普及教育,建立并完善普及艺术教育的管理组织体系,使得高校的艺术教育有完整的方案和规划,在遵循国家大的指导方案前提下,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挖掘校地文化特色。在育人过程中,要充分的与大学精神引领方向相结合,时刻以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己任,在普及艺术教育的同时也要恪守道德自觉与文化自信,避免庸俗与低俗以及崇洋媚外的心态,兼容并蓄、取长补短的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化,融合发展的同时不忘本,艺术学习中始终保有文化根基。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分类艺术教育指导,精确实施美育工作,要保证各高校既要有自身过硬的核心艺术必修课程,也要富有多样性的艺术选修课程,课程设置要把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高校美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课程内容,坚持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避免使高校艺术课程缺乏活力与新意。在增强高校美育师资团队方面,以专业艺术教师为主,以兼任教师、地方艺术院团、艺术学会为辅,以优秀艺术特长学生为补充,塑造专兼职结合的高校美育教学团队。不断优化美育师资团队,提高艺术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探索新时代下如何抓住00后大学生的兴趣点与话语权,各高校之间加强美育师资的双向交流,形成高校美育工作联盟,实行优势资源共享。

紧扣时代主题,加大高校美育的品牌化建设。以国家、省级大学生艺术展演为抓手,以地方与高校的艺术节、艺术展演为平台,营造富有朝气和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艺术活动的影响力,使其成为校园文化活动品牌项目。以校园文化丰富美育内涵,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提高艺术活动在高校中的影响力与受众面,培育艺术氛围与美育土壤,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既要做好“看得见”的美育,也要做好“看不见”的美育。不只将美育作为一种口号浮在面上,而是要扎根下去,真学真做,有计划有目标的推进高校美育品牌化工作。第一个阶段为基础化建设阶段,对照文件要求,明确高校美育工作标准,细化工作内容与分工;第二个阶段为优质化建设阶段,巩固提高,扩大高校已有的美育成果,不断提升质量,以达到示范引领作用;第三个阶段为品牌化建设阶段,根据不断创新探索,形成经验做法,打造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特色品牌活动,并进行宣传推广,扩大品牌活动的影响力与成效。

三、结语

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育人导向更加凸显,是我国高等教育立德树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时代广大青年学生对优质、丰富的美育资源的期盼。虽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美育工作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在现实情况中,仍存在高校美育体系不健全、高校美育深度不够且存在急功近利性等情况。随着国家相关文件发布以及各政府、高校的加大重视下,高校美育工作将迎来崭新的发展,其政策和地位在未来发展中将不断提升,高校美育工作也会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

猜你喜欢

美育育人艺术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论公民美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纸的艺术
美育教师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