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美术赏析课程教学效果的几个关键
2019-07-14四川文化艺术学院62100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621000)
当今世界是一个高度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时代,人们不再满足简单的温饱需求,而会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既精神文明的更高需求,美育在满足人们更高精神文明需求以及构建更加和谐社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已经是大家的共识。美术赏析课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实施美育的重要职责,对大学生的素质和素养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出现的问题,从多层面多渠道入手,把握解决问题几个关键,积极寻求解决途径,提升大学美术赏析课程教学效果为己任。
一、大学美术赏析课程存在的问题
美育最优阶段应该是高等教育阶段,这个阶段大学生对事物特别是对美的认识和判断更加容易。但是, 大多学生虽然从智力和身体发展来说已经成年,由于在初高中阶段巨大的升学压力也导致审美教育停滞不前,当进入大学后,突如其来的宽松生活环境和较低的学习压力往往如脱缰的野马,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面临外界各种诱惑也会更加容易,这样的状态极有可能造成大学生的不良审美价值取向。另外,美术赏析课程在大学的教学理念比较滞后、教学方法比较僵化和单一、教学内容简单而片面以及极具代表的“低头族”现象都不同程度影响了美术赏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1.教学理念比较滞后
美育的教学理念滞后应该说是目前大家早有的共识,也是老大难问题。作为高校非艺术类学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美术赏析》其师生的重视程度更低,对美育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会更加不足,学生和老师都认为美术赏析课程是一门无用的课程,导致老师不认真讲,学生不认真听的结果。在地方高校里大多把美术赏析课程归到选修课中,在课程资源不足时大多学生为了凑学分而被迫选该课程进行修读,很有混学分的意味。也有相当部分学生认为赏析课不就是看看电影看看绘画作品就可以轻松拿学分的误区。
2.教学方法比较僵化,教学模式单一
美术赏析课程是目前大多高校学生评价极低的最单调无味的课程之一,其造成的原因是大多授课模式化,比较单一,缺乏老师个性化教学。很多教师都是用一个简单的用心不够的甚至有的连自己的PPT课件也毫无美感可言;整个课程中始终保持一个教学姿势和一个教学语调;有的不是照着教材念就是照着PPT课件念可谓从头照着念到下课;要么只讲枯燥难懂的理论要么只放放几张授来的不太清晰图片估计还存在一些授课者自己就无法读懂的美术作品图片。这种缺乏用心教学就会造成课堂枯燥无味,增添无聊的课堂气氛。
3.教学内容简单而片面
在国内许多高校,由于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以及教学监督的不到位,很多高校存在责任心不强的美术赏析课程教师在课堂中简简单单看几张图片就蒙混过关,教师乐于简单,学生乐于混成绩过关,因此也就彼此心照不宣,这种没有实质性课程内容和监管漏洞正在一点点侵蚀学生对高校美育的正确认知。
4.当今的美术赏析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斗智斗勇
在目前教育界,很多教师都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在面对学生手机使用方面,特别是大学课堂中学生使用手机已经泛滥成灾,其手机强大的吸引力使其学生欲罢不能,也严重影响着课程教学效果,也成为教师在课堂中主要死敌和劲敌,怎样将学生从手机世界当中拉回课堂是教师一个高难题。这个问题从一个方面来说是教师的教学能力造成的,另外一个方面学生的自制力低下以及高校对学生自制力教育的缺失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由于未成年还没有自制力,到校后会被集中要求收缴手机离校时再归还手机加以解决。但是,在高校的学生都已经成年,大学校园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圈子,手机在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也扮演着重要的人际交流、学习新平台、生活便捷消费等重要角色,强制收缴手机既不人性化也不符合高等教育管理规律,也会大大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因而往往不会强制收缴手机;其次,当代大学生基本上已经是00后,与70年后80后的教师存在极大的代差,很难找到共同语言;另外,当代大学生普遍是在经济生活条件比较优厚的环境下成长起来,普遍存在自我意识强、情感脆弱、好高骛远、好幻想等特点。因此,当今很多教师形成一个共识就是要想上好一堂课和一门课程,就是与学生斗智斗勇的过程。需要教师极大的身心投入,在极其商业利益化的当代教师有多少人愿意这样的投入也是需要打个“?”的。
二、 提升大学美术赏析课程教学效果的几个关键
1.海量的信息收集与整理以及充分利用偶像崇拜心理吸引学生
教师是受社会最尊重的行业之一,能够受到大家的尊重无非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孜孜不倦的授业解惑职业操守,当然渊博的知识是引起学生关注的首要条件。当今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是一个获取信息及知识最为方便快捷的时代,大学生不缺少获取知识的渠道,也不再只局限于图书馆,他们在使用新媒体技术设备获取新知识方面比教师更加具有优势,手机和电脑网络上面百度百度、看看微薄、看看朋友圈、看看网络主播视频等等就可以获取大量信息,学到诸多知识。因此大多学生上课时就会对一个谈吐平庸肚内没有任何干货的教师是不会引起学生的关注,一旦发现上课的教师没有什么可学或者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后就会分神,就会轻看教师的水平从而产生排斥心里,就会被其它感兴趣的事情所吸引,比如玩手机游戏、手机聊天、手机看小说电影电视剧、手机看娱乐节目、和领座同学聊花边新闻等等。
因此,美术赏析教师需要海量的信息收集,传统的、现代的、未来的、更能贴近青年一代生活的等等,便进行系统的整理,找到本课题内容最为代表性典型性的知识点,同时找到学生切实的疑惑点开展教学。同时,人都有偶像崇拜心理,作为学生除了教科书和动漫世界里塑造的英雄人物、娱乐圈靓丽的少男少女,我想学生对教师渊博的知识和孜孜不倦的授业解惑职业操守的崇拜是最为常见的,在很多中小学学生特别是比较偏远的农村地区被问及长大后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或具有什么样的理想时,长大后要当一名老师是占据主要选项,毕竟大多数来自书本和影视偶像崇拜对象都是有点不切实际的存在,便不会有亲身体验感,其影响力便不长久。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样的先天优势做好文章,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解决目前困局的好办法。
2.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要解决教学方法比较僵化,教学模式单一,那对应的解决办法就是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其有效方法就是将理论讲解去枯燥化、多媒体课件作品赏析与美术展览馆展出的美术作品赏析相结合、适当安排与之美术作品相关历史文化赏析视频补充教学、安排学生完成绘画作品临摹实践、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等。
(1)针对性和巧妙融入
在选材(教学图文资料)方面,注重在整个美术发展历程中具有代表性作品和艺术家以及与当代大学生生活紧密感兴趣的作品的选择并进行针对性赏析。为了减少美术史论理解难度和枯燥成分就要放弃先理论后图片观赏的传统方式,比如在进行中西美术作品造型特点赏析中,将有针对性选择的中西美术作品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将中西美术史论知识巧妙进行分解融入到美术作品赏析阶段进行。
(2)充分利用当今多媒体传播优势
当今多媒体发展迅速,其强大的传播优势毋庸置疑,要想突破教学模式单一,就需要结合多媒体在视听传播当中的独特优势,寻找与美术作品创作时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物事件相关图文和视频,便有机组织进入课程中,采取通过历史和文化看艺术作品,反过来用艺术作品去看历史,课程既新颖又独特。比如在讲授文艺复兴美术作品赏析阶段,通过对欧洲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去看待那一个时期的美术作品创作和艺术家。比如安排学生观看《走进文艺复兴发源地》《揭秘达芬奇为什么被疑似穿越者,并且能与神沟通》《文艺复兴编年史》《意大利文艺复兴朝圣之旅》等视频短片并进行赏析。在赏析埃及、希腊、罗马美术时,组织学生观赏《航拍意大利,带你看古罗马时期的辉煌历史,文艺复兴时期的灿烂杰作》《古埃及神话中的“黄金家族”》《领略希腊和罗马美丽风光,你更喜欢哪一个呢?》《文明古国埃及今日貌,埃及2017年度官方宣传视频》等。
(3)适当引导便激发出学生潜在的渴求意识
大学阶段的学生对美的事物的认识由简单的被动接受过渡到主动认知阶段,这种兴趣点是大学生潜在的意识行为和渴求冲动。美术哲学是指引学生如何生活最为重要的人生导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成长特点在授课中融入浅显易懂的美术哲学激发潜在处理人际交流渴求意识;也可以借助目前世界上如金字塔、复活节岛、巨石阵等未解谜团激发探知渴求意识;还可以借助大学生对异性人体美的好奇心加以适当引导,激发出学生潜在的探知渴求意识。
(4)以美术作品动人故事为抓手致力于“动人”打造
美术作品创作中主题占有主导地位,是作品内涵主要体现方式,是创造者的生活体验的暗示,是创造者思想欲望情绪的宣泄。绘画作品主题常常依靠故事加以体现,最容易让观众记住的都是因为被故事感动而不是其它因素,通过故事表达感情可以说是绘画创作的重要手段。艺术家在绘画作品创作时会全心致力于动人的情节打造,使其绘画作品更加生动而感人,让观众充满新奇的同时得到了不一样的视觉体验,也展现出动人的生活画面。另外,绘画作品最大的特点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画面宣扬一种极有意义的思想,折射出丰富的思想内涵,照耀和抚慰人们的心灵,从而提高和净化人们的精神境界。
因此,美术赏析课程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出绘画作品当中的生动故事,通过故事赏析绘画作品,一方面可以起到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其被感动,一方面通过故事吸引学生兴趣以此融入美学知识。比如在赏析中外宗教绘画作品时,必须结合宗教故事和宗教文化背景进行赏析,才能理解宗教绘画作品中宣扬的极有意义的思想,发现作品中折射出丰富的思想内涵。另外,艺术家在创作绘画作品时也会有很多生动故事,教师充分加以挖掘便于让学生更好了解绘画作品创作时的动机和缘由。实践证明,观赏者在了解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后再赏析绘画作品时,更能感受到创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更能产生共鸣。比如在赏析梵高的绘画作品《割掉耳朵的自画像》时,就需要了解作品背后梵高个人生活经历,了解他的人生曲折与坎坷命运,再赏析其绘画作品时就有一种顿悟和豁然开朗的感觉。
三、组织教学互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参与性
教学互动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主要手段,互动式教学是当代教育民主化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重要体现,它是相对于传统灌输式教学而言其主要特征在于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与"对话"。在互动过程中,由于双方都是意识的、能动的交换或传递者,都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活动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这种教学互动会使双方都能介入、沉浸于其中,呈现出一种活生生的教与学过程,而非一种僵死的、无生气的、具有强制性的感受。
1.课堂中采取的互动。课程中采取互动教学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性最为主要的手段,但是需要长期实践总结才能灵活加以运用。教师在充分备课前提下,教师一一向学员抛出美术赏析中需要学生回答的能够回答的感兴趣的问题;教师也可以精选美术作品创作不太成功个案,请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勘校正误;教师还可以把美术作品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指出作品的优劣便加以完善,还可以有意设置正反两方,在争论中寻找最优答案。这一些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气氛活跃而热烈,印象深刻,学生主动参与性强。
2.在美术赏析课堂中进行作品绘制实践。对于非美术学生的选修班级,由于中小学阶段都开设过美术课程,是具有一些初级绘画基础的,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赏析作品,在课堂实践环节中在老师指导下完成该绘画作品的临摹尝试。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能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呈现一种双向对话互动式教学和沟通状态,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与“对话”。
3.与作品创造者和作品的互动。美术赏析主要是对绘画作品的赏析,在现目前教师主要采取多媒体课件和投影仪投放美术作品进行赏析,这样的作品赏析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学生与作品的距离,也会增加一些陌生感。艺术院校的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应该规划出一定实践课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本校教师和学生举办的美术作品展,让学生与绘画作品近距离接触,也可以鼓励学生直接与创造者在现场进行交流互动,加强学生对绘画作品类别的辨识,感受和体验创造者在作品中传达的思想主题和生活体验。非艺术类高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所在城市的美术馆或者举办的美术作品展览活动现场进行交流学习。另外,大多城市都具有较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建筑、历史文化留存,有精心打造的现代艺术街区等等,这一些存在是提升学生审美体验的最好去处。教师要充分利用安排的实践课程带领学生到实地参与考察,考察结束后需要要求学生整理完成考察报告和体会以便巩固成果。
4.在美术赏析课程考核组织中需要进行改革,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将课程互动情况、课程实践参与情况等纳入平时成绩考核范围,在课程结束时考核中抛弃试卷知识点答题方式,采取拟定一些综合性探讨性美术作品赏析题目以课外方式进行完成,这需要教师在课程组织之初与学校沟通好,得到学校的认可,此外,开课前将课程考核方式告知所有学生,提出清晰的考核评价标准等。
四、加强大学生自制力教育与培养
现目前,大学美术赏析课堂中学生使用手机已经泛滥成灾,也是“低头族”的重灾区,其学生的自制力低下是造成课堂“低头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毋庸置疑,怎样将学生从手机世界当中拉回课堂是所有课程教师一个高难题。需要指出的是这样一些问题不光只是存在与美术赏析课程,而是存在与所有的课程,这应该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重视,必须加强对学生自制力教育和培养。把课堂中拒绝玩手机教育和高校极其重视的安全教育(拒绝毒品教育、防止爱艾滋病教育、违规电器安全教育等)放到同等教育地位,充分发动广大教师在授课、班级思想教育、校园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中全面动员与教育。但是,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不良现象,更应该开展多样的拒绝手机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带来的积极变化,也可以开展一些如何克服困难提高抵御各种诱惑的相关体验活动,巩固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