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应对路径研究
2019-07-14山东科技大学266590
(山东科技大学 26659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七部分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总书记还强调:“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1中国文化有着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土壤。因此,要使中华民族立于各世界强国之间并换发出蓬勃的生机,就一定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繁荣,这一点对于高等院校来说,既是他们的神圣职责更是他们的历史使命。
但是,对于现阶段很多的理工科高校来说,这一使命和任务还是任重而道远的。理工科高校长时间以来普遍存在着“重理工、轻人文”的状况,从而给传统文化在大学校园的传播和普及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和困境。
一、理工科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我们国家历来重视传统文化在中华大地的传承与发扬,党的十七大报告曾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2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多年的教育探索和改革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而为提高大学生汉语运用能力、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升精神文明、培养健全的人格和提高审美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在人才需求规格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这门课程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因此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的理工科高校中,人文学科普遍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尤其是对于与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开设,很多高校都持不甚积极的态度,从而使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相关的一些问题,诸如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储备、大学生传统文化实践和实习的培育和引导、校园社团的传统文化因素的熏染等等问题,都不能积极地开展和推行,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并反过来又会影响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人文思考和理解能力。
同时,因为缺少相应的教育平台和学科支撑,在目前理工科高校的传统文化课的教育也普遍呈现出观念滞后、新媒体手段跟不上、学校投入相对薄弱、机制支持难以为继等等各种问题。因此,在当代社会技术变革突飞猛进、学科整合亟待整合的新时代,加强高等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管理者应该克服狭隘的功利主义思想,把传统文化的教育纳入到高等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之中,坚持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双轨制步伐,从而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文化自信贡献高等教育应有的力量。
二、理工科高校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探讨
(一)高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
现在我们国家大力倡导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近年来社会上也兴起一次又一次的国学热潮,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大好的时机,在各大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高校大力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由于传统习惯上理工科高校重科学、轻人文的主导性思想,以至于长时间以来使这些高校的人文教育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因此理工科高校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改革的时候,首先应该从优化课程设置入手,大力拓展与传统文化相关联的一系列人文课程和平台的建设,从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质的突破。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多开设像《中国古典诗词赏析》《唐宋词欣赏》《中国古典小说赏析》《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国语言文化》《书法》等等课程,从而构建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为理工科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设搭建合理、完善的教育资源和平台。
(二)要帮助理工科大学生转变学习理念,提高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动性
现在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令人堪忧的。本人有一次上课提问:“鲁迅是谁?”学生都会争先恐后的回答:“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再接着问:“鲁迅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什么?”大多数同学却是哑口无言,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下的学生的反应,现代大学生还带有中学语文教育的惯性思维模式,已经习惯了被动地被灌输知识,对具体的问题却很难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因此各大理工科高校要想尽办法提高大学生主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学校可通过举办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增强大学生主动学习中国传统热情和激情;通过举办诸如茶艺、书法、汉服展示、剪纸、插花等技能比赛激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技艺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加强他们在实践中对传统文化真谛的认知;同时,高校科研利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慕课、微课、制作手机APP平台等各类电教手段,开发和拓展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媒介,引导和巩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
(三)加强理工科高校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及其育人能力
由于理工科高校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多年以来,其高校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大多都是理工科专业毕业,因此这样的师资队伍就决定了高校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倾向就是偏理工而轻人文的。所以要改变多年了累积的陋习,首先要从师资队伍上转变观念。
要加强理工科高校教师的人文师资培训,提高授课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者、大学生辅导员等高校教育和管理人员的人文素养和传统文化水平,倾力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人文修养同样过硬的师资队伍。同时,大力引进综合类大学的优秀社科人文人才,建设完善的、系统的人文化教育平台,带动整个学校的人文素质塑造氛围。
(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其它实践活动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推进
健康而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一所高校良性运转的内在动力,同时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情操的陶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精神面貌的升华都有着良好的潜移默化式的影响。
因此,理工科高校要依靠大学生社团的力量,大力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旨的校园文化各项活动。可以通过设立传统文化沙龙、开展名师讲堂、加大经费投入邀请全国知名传统文化学者进校园等活动,营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良好氛围。同时凭借现在国家对继承传统文化精神的提倡,利用各类重大节日或纪念日,像“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世界读书日”“孔子诞辰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或者纪念活动,重复调动大学生对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典籍的阅读,同时鼓励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定期参加和引导大学生的读书节活动或者有奖征文比赛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和方式激励和检验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成果,并鼓励他们将这样的学习内化为他们自身的一种内在需求,从而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认同和热爱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我们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基础。她为我们国家政治的和谐稳定、经济的繁荣昌盛供给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为我们广大人民提供丰厚的精神给养。因此,大力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高校中的人文教育的力量,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社会,是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所有师生和社会人士努力能够实现和完成的伟大使命。
注释:
1.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2-5(1).
2.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弘扬中华文化的论述[N]. 人民日报,2007-1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