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网络综艺对小众文化传播的策略研究
2019-07-14贵州大学550025
(贵州大学 550025)
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小众文化类网络综艺,在追求流量及提高节目影响力的同时,更是担负了小众文化传播的使命。与互联网融合后,现今的综艺节目无论是是在其内容制作、传播方式或是节目运营方式等各方面都明显地突破了传统电视综艺制作运营的局限1。小众文化网络综艺更是在文化传播策略上进行了创新性的发展,为小众文化真正走进大众起了推动作用。
一、 小众文化概念
综合现有的文献资料,普遍认为小众文化(Niche Culture)也可称“非主流文化”,是某种特定的群体,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或者是利益的趋同演化而成的小圈子文化,小众文化是一种独立于大众文化更为自主的文化追求,它具有群体性、知识性、建构性等维度特点。同时还有一种普遍认知是小众文化可以说是大众文化不能缺少的“对立补充面”,体现了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
二、传播主体选择
(一)节目主持
偏向选择该文化领域专业人士而非传统的节目主持人。由于此类人物有着一定相关的文化积淀,则在避免节目过程中产生文化代沟同时也提高了节目文化的交流互动性。更给受众呈现了该节目的专业性及独特性。
(二)节目嘉宾
偏向选择流量明星,他们需要具备一定文化导向作用以及正能量的价值导向作用,以其自身独有魅力和影响力去推动节目达到理想的文化传播效果。该类明星可以具该类小众文化一定专业性,能更好地对文化进行引导,也能更好地提升文化传播的效果。也可是该小众文化圈外人士,则节目会侧重于其与专业性之间碰撞之处,不仅能引起传播受众注意力,还能使得受众角色代入随其深入了解该文化,减少文化隔阂感。
(三)节目选手
个性有特点:偏向选择独特个性具自身魅力的选手参加节目,增加及维持节目话题性的同时更提高了受众粘性,甚至可能会使喜爱某选手的受众移情至该类小众文化。
圈内有“神仙”:各个节目中,相关小众文化的圈内“神仙”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他们算是节目文化传播主体的灵魂人物,将受众带入该文化高专业水平境界的同时,也轻松将现实生活里的该文化氛围浓缩其中。把该文化的核心及精髓更直接地传播给受众。
年龄有层次:选手年龄大多呈现年轻化,其中也不乏有年龄较大的选手。老前辈及新生代的结合向受众展现了该文化发展中的时代性,实现了文化传播的迭代性纵向呈现。通过线性信息的获缺,与受众对于小众文化点或面的了解进行了互补。
技术有高低:选手技术的参差不齐也很有意义。它可以一定程度减少受众与该文化的距离感。而在竞技中分高低的模式不断重复后,受众可以依据前面多次评判标准,进行心理上的自身模拟评判过程并预设结果,也就是某种程度上对该文化的感受进行了实用。
三、传播内容制作
(一)文化元素渗透
场景设置:当前的小众文化综艺在节目场景设计上不再局限于普通的表演舞台,而是尽力营造甚至还原出契合该文化氛围场景。如腾讯视频推出的滑板类综艺《极限某某》直接把滑板场搬进了录影棚,而且滑板场还可以现场加盖以调整难度来适应赛制变化。这种对于场景的精心设计给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也将他们置身于浓厚的文化环境中感受其文化魅力。
衣着配饰:节目中的传播主体们的服装及配饰等细节一般都很符合该文化的气质,凸显文化气息,营造出地道文化的传播整体感。这些与文化毫无违和感的视觉传达和潮流文化的传达给予受众很多视觉舒适感同时也更能成功抓取非专业观众的心。给让受众群体提供了一种“拟态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创造了受众想通过模仿而对自身做出改变,寻求同样的群体特征的可能性。
语言特点:风格即“小众文化群体的‘第二肌肤’与‘图腾’”,也是我们了解小众文化形成的重要解读路径之一2,这是伯明翰学派对小众文化研究的解读。依据各自小众文化的特点,综艺节目常常会使用相应的一系列语言风格贯穿节目,比如圈内专业名词、特色口号或者一些表达态度的特殊词汇。可以在除文化视觉元素外提供相应的语言环境,能让受众处于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以提供文化传播效果。就如《某嘻哈》节目中“你有freestyle吗?”“skr skr”这一系列被创造出的流行语言贯穿节目始终,观看此节目的非专业受众也能在这些言语间感受到映射出了嘻哈文化的不羁精神与自由内核。
(二)文化内涵突出
表达主题共鸣。小众文化综艺在节目具体表达主题的选择上总体偏向正能量,说如唱歌手自己填词,内容很多时候涉及对当今社会的热点思考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大胆表达自我的主题,更易于引起观众共鸣。在其增强表达效果的同时,还提高了观众体验感,更便于直接表达观点与立场。
幕后故事共情。小众文化综艺一般在竞技舞台的呈现外还会关注选手们的幕后生活,其中不乏涌现许多励志感人的故事,从而受众更容易与之共情。
文化信仰认同。小众文化的信仰超越了小众文化的本身,在主流文化地引导下,小众文化渴望被更多大众认同渴望扩大自身的受众基础,于是不断向大众展示自身文化精神及信仰。如《某嘻哈》节目不断地通过嘻哈音乐文化向观众展示爱、尊重、和平等精神及信仰,使社会主流圈层更好地接受认同这种小众文化。
(三)文化科普辅助
各种各样的小众文化综艺无疑会让我们在文化工业的浸透下获取不同的新鲜感,而另一角度,这种经过细分化的综艺,对受众也就有了偏向“垂直化”的要求,无形中会将一些“门外汉”拒之门外。针对这点,现今的小众文化综艺在后期的制作中对文化科普上做了弥补。如《某街舞2》的后期制作中,给每一位选手都标明了其舞种及曾获得荣誉,辅以舞蹈过程中恰当又精准的专业术语,让一些即使不懂街舞的人也能一目了然。还在视频平台里加上了科普版面,对各舞种加以详细注解,体现节目人性化的同时也帮助了街舞文化的普及。
四、传播渠道分布
(一)弹幕创造空间交流
互联网还给观看节目的观众们提供了很多新的表达方式与交流空间。而视频场景中的弹幕,则是观众使用最多、表达也最为便捷的一个载体。而在小众文化传播方面,弹幕则具有对该文化进行交流讨论、科普提示等功能,又给小众文化增添了一种传播渠道。传播主体在弹幕空间更加明确主体身份,便于直接表达观点与立场,找到社群3。传播受众在弹幕了逐渐缩减了与小众文化的情感距离,也提高自身的观众体验感。
(二)跨越多方平台引流
除了在视频网站上的节目播出,小众文化节目还会选择在微博、移动直播等多方平台做受众引流。微博等平台创造的互动环境及移动直播给受众提供的接近真实的场景,增强了受众的社群动力和情感体验性同时更是最大限度地推广了相应的小众文化。
(三)文化代表进入主流
在节目结束后,很多通过节目走红的潜力小众文化代表的商业价值会被迅速挖掘,他们在拥有流量IP后不仅增强了自身对小众文化的传播主体的属性,也因其在进入主流娱乐圈后,拓展到广告、影视等方面的经纪业务把小众文化更好地带进了大众传播领域。
五、总结与思考
互联网的兼容性和共享性让多元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当前小众文化类综艺节目突破了原有的结构,得到受众肯定提升了自身影响力的同时更收获了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它们成功的传播策略给小众文化走向大众化传播提供了借鉴。小众文化投射的价值观及具个性化的表达都独立于大众文化。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保持积极向上的独特个性,防止被商业化过度腐蚀而遭到大众遗弃,是未来小众文化能否有持久生命力的关键。而更多高质量、具内涵的传播活动不仅能丰富公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更能增强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注释:
1.H.Samy Alim.Jooyoung Lee.Lauren Mason Carris. Quentin E. Williams. Linguistic creativityand the production of clisheteropatriiarch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mprovised rap battles in Los Angeles and Cape Town [J]. Language Science, 2017.
2.卢鹏,韩昀. 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研究范式转换及权力的运作方式[J]. 青年探索,2015(02):58-67.
3.汪静一. 新媒介环境下网络剧的亚文化生成特征及其表现[J].当代电视,2019(02):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