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中的多元化笔墨材料探析

2019-07-14陕西国画院710016

大众文艺 2019年17期
关键词:笔墨中国画多元化

(陕西国画院 710016)

一、 概述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人类艺术文明宝库中一朵绚烂的奇葩,它是我国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记录、象征与传承。笔墨问题,作为研究国画的额老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由于作画者个人的创作习惯、绘画理念、绘画风格以及对于中国画的理解的不同,对于传统中国画中最基本的笔墨元素的理解与看法也大相径庭。就当前画坛对于传统笔墨材料的看法而言,大体上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部分画家与学者认为“笔墨等于零”,这部分人将西方的绘画艺术与绘画理念奉为圭臬,试图探索出全新的绘画理念,创造出全新的绘画风格,这类人中的代表人物有吴冠中、林凤眠等人;还有部分学者与画家认为“无笔墨等于零”,这部分学者大都是传统中国画的坚定守卫者。在他们看来,传统笔墨材料是中国画的精神与灵魂,不可或缺,他们把笔墨材料作为自己毕生绘画事业的最高追求。这类代表人物由张大千、黄宾虹、潘天寿等著名人物。当然,还有一派画家与学者,介于二者之间,这些人大都提倡汲取中国传统水墨画与西方油彩画各自的特点与长处进行绘画创作。

二、 笔墨材料的基本内涵

笔墨材料作为传统中国画的内核成分,具有以下三层主要内涵,这与材料内涵的三个层次相互对应,即:笔墨本身、笔墨应用、笔墨效果三个方面。

1.笔墨本身

笔墨本身与材料本身的内容相互对应,这是笔墨材料的最基本内涵。从材料的工具性来看,毛笔是绘画工具,墨是上色的材料,二者成立传统中国画创作过程中的两种最基本要素。并且水墨作为墨法的特殊存在性质,以此为参考,能够帮助我们逆向理解“材料”这一基本概念。

2.笔墨应用

笔墨应用与材料应用相互对应。笔墨材料既然是传统中国画的两大核心创作工具,在传统中国画的创作上必然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所谓“笔墨应用”指的是在创作中国画时常用的笔法、墨法、笔墨其他运动性行为。国内也有一部分学者将笔墨应用称之为中国画的“内形式”,由此可见,笔墨材料应用对于表达中国画的立意与意境,抒发绘画者的思想情感等方面别具一格、博大深远。此外,关于笔墨运用的概念还延伸至画家的行动、姿态、笔墨在画底上留下的运动痕迹、笔触动停时间等信息。

3.笔墨效果

无独有偶,笔墨效果对应于材料效果。笔墨效果既包括通过笔墨材料创造出来的具体的绘画作品,还包括通过绘画作品所传递出来的作品意境、作者的绘画风格、作者的审美理念、作者的鉴赏品味等多重涵义。这些涵义的存在使笔墨材料的笔墨效果远远超过了它们本身而存在。

三、 中国画中的多元化笔墨材料

1.笔墨材料类别及应用多元化

对笔墨的类别及应用多元化分析上,见解较为独到的是20世纪的著名画家黄虹斌。他在参考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绘画、临摹、复刻作品后,将中国画中的笔墨元素归结为“五笔”和“七墨”。所谓“五笔”即有五种笔法:一曰平,如锥画沙;二曰圆,如折钗股; 三曰留, 如屋漏痕; 四曰重,如高山坠石; 五曰变,参差离合, 大小斜正,肥瘦短长,俯仰断续,齐而不齐,是为内 美。除此之外,在五笔之分的基础上,他还进一步将墨分为浓墨、淡墨、破墨、积墨、泼 墨、焦墨和宿墨等其中不同类型。每种不同的墨色类型在使用上以及作画效果上都存在不同的差异,各有特色。

2.笔墨材料功能多元化

笔墨材料的功能也具有多样化。首先,从绘画的内容上来看,笔墨材料可以绘画的内容有很多,花鸟鱼虫、山石水流,人物景物等包罗万象。不仅仅是这些具象化的内容,对于一些抽象化的内容,如画家的心情、理念、意境、审美情趣等抽象艺术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反映。其次,笔墨材料历史伴随着我国传统中国画的发展,衍生出形形色色的绘画流派。不同的绘画流派,在绘画对象的选取、绘画手法的使用、以及绘画风格的呈现上也大相径庭。然而,无论古典中国画的绘画流派多么复杂,绘画的风格何其多样,都务必建立在水墨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最终得以实现。最后,笔墨具有超出笔墨材料自身和笔墨绘画技法之上的丰富内涵。我们看待笔墨材料,既要看到它们作为绘画工具的材料性的一面。与此同时,也应该将其作为一种表达画家个人思想情感,甚至是记录一个时代发展形态的艺术语言、历史符号来看待。这些内容便是超出笔墨材料自身之外的多元化内涵。

3.笔墨材料样态多元化

从宏观层面说,笔墨有文人画、非文人画之别; 从风格论,笔墨有南北宗的之分; 从微观言,笔墨有绘画题材以及绘画门类的不同;还存在着绘画主体、绘画追求上的显著差异。如董其昌言:“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李成、范宽、巨然为嫡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这是他所崇尚的文人画一派的 发展,而“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大李将军之派,非吾曹当学也”,鲜明地表达了他对不同画派及其 笔墨的不同态度。就画家个体而言,“老米画难于 浑厚”,董其昌认为,“但用淡墨、浓墨、泼墨、破 墨、积墨、焦墨,画尽得之矣”。可见墨的运用对 于画风的影响巨大。

4.笔墨材料自身矛盾多元化

实际上,“笔墨矛盾”一说直至唐代才开始明确提出,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唐代的书法家于荆浩。也就是说,在唐代以前,尚无此说。今人对于先辈所提出来的“笔墨矛盾”之说也存在很多争议支出。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说法由著名书法家董其昌先生提出。他认为可以将下笔痕迹的有无作为区分笔墨的标准,并指出皴法与有笔相互关联,而向背明晦则与墨相关联。按照上述标准,像皴法这一类的能够在黑色中看到画底,这就是画笔留下来的运动痕迹,因而可以成为有笔。而使用墨水产生的连续性晕染效果,由于缺少明显清晰的空白区分,无法看出画间的笔迹,因而称之为有墨。第二种观点出自于黄公望先生。黄公望先生认为“山水中用笔法谓之筋骨相连,有笔墨之分。用描处糊突其法,谓之有墨;水笔不动描法,谓之有笔。”值得特别说明的是,黄公望先生的提法与董其昌先生提出的笔墨矛盾之分并无相悖之处。只是黄公望先生将“有笔”的概念更加具体化,细化到落笔的轮廓上。面对衣服中国画,明显醒目的地方是笔,画面线条内部含混模糊的地方是墨,笔记不清晰。黄公望先生的提法更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笔与墨在本质上的相同性,这表现在笔法运用之处,往往会成为墨形气韵生动鲜活的源泉。第三种观点是从笔墨二者的材料本性作为切入点区分二者。这种观点认为画笔需要认为操控,因而“多人为性”;而墨却更多了几分天然成就的色彩。

一直以来,传统水墨画都为华夏儿女视为国之精粹、民族文化之灵魂来看待。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水墨画在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中的地位,以及其在记录古人生活形态、写照传统中华文明精神和精髓上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笔墨材料与中国画千百年来的发展历史生动再现了我国传统文明的强大生命力,凸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所独有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猜你喜欢

笔墨中国画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山西大同:多元化养老服务 托起幸福“夕阳红”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数字影像艺术创作多元化研究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中国画
笔墨童年
《远方》中国画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