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的孤独体验及其在词中的表现艺术
2019-07-14贵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550025
(贵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 550025)
王国维评:“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要说才华,冯延巳确是不输同代人,但其在政治谋略上的幼稚和缺陷也难以掩藏,他曾因兵败而三次遭到罢相。冯延巳自己有着强烈的进取心,不仅有在李晟面前有“越次而对”的行为,李璟被立为皇帝时,他也“未听政屡入白事。”这样看来,如此一个有才华、有进取心又努力向上的人多次陷国家百姓于危难之中,还要靠着李璟的庇护才得以保住相位(最终他也失去了),他必黯然神伤,心中有着强烈的挫败感和失意感,甚至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迷惘中。然而这一切情感他都无法诉说,只能独自承受,“危苦烦乱之中郁不自达者,一于词发之。”因此,观冯延巳词,许多都在表达着无可解脱的孤独感。本文将对冯延巳的孤独体验及其在词中的表现艺术进行研究。
一、冯延巳孤独体验的内容
孤独体验是人“潜心考虑生命个体生命意义问题时,所意识到的与他人无法重合的个别感、特殊感,是人的自我意识深化的一种心理反映。”文人躲避孤独,却也拥抱孤独,他们在无尽的孤独中汲取生命力量,创作了数不胜数的艺术作品。但由于每个创作主体的生命历程不尽相同,创作主体的孤独体验也各有特点。我们大致可以将冯延巳孤独体验的内容分为两个方面。
(一)政治上的孤独体验
在文学才能上,冯延巳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但在人品上,时人则痛恨其不忠不孝。同僚认为,冯延巳谄媚险诈,是君王的声色犬马之友,是误国家的罪人,而后,南唐大片国土确因他尽失。同僚的冷落带给冯延巳孤独和痛苦,他说,“叵耐为人情太薄,几度思量,真拟浑抛却。”利益冲突的存在使得尔虞我诈、相互攻讦十分常见,冯延巳对此感到十分痛苦。他一面觉得“人情太薄”想要抛却,一面又说,若能得知心人,便要“手举金罍,凭仗深深酌”,可见,在官场上冯延巳并不想单打独斗,他已经受够了这种如履薄冰的恐惧感和身处险恶相斗处境中的孤独感,因此他十分珍重真情,希望“莫作等闲相斗作,与君保取长欢乐。”
南唐由盛转衰,冯延巳与之有着直接关系,他成为众矢之的在所难免,但若从他的角度想象当时的处境,不难体会那复杂的感受。《临江仙•冷红飘起桃花片》大约作于词人被贬远离金陵后不久,“冷红飘起桃花片,青春意绪阑珊”,南唐也如同这逝去的桃花和春天一般慢慢失去它的力量,逐渐败落。“酒馀人散,独自倚阑干”似乎象征着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词人独倚阑干,愁绪万千。一方面,冯延巳担忧着南唐的未来、百姓的安危;另一方面,冯延巳顶着压力救下了冯延鲁,自己被贬蕲州,孤立无辅。中国历史上被贬黜的文人有很多,但冯延巳与大多数人不同。其他人通常认为自己被贬黜是因为“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但冯延巳的悲剧很大程度上的确是自己的无能造成的。残忍的现实无疑是对他自信心的摧残,在谩骂与无人理解中他走进了孤独的深渊。
冯词往往带有了“一种个性鲜明的感情之意境”,是有所寄托的。或许,《谒金门•风乍起》中的女主人公就是冯延巳愁绪的一个载体。冯延巳遭罢相时虽有李璟相护,但他已为千夫所指,政治处境极为凶险,因此,敏感、忧虑的心情必然存在,想要平静却难以平静。“终日望君”或许是冯延巳政治期待的一种表现,他期待着君主对自己的信任,对自己委以重任,但君王的心思难以把握,即使“闻鹊喜”,但也难以把握其虚实,自己只能如同这女主人公一样,终日“独倚”阑干。
(二)友情上的孤独体验
冯延巳现存的120首词作中仅有几首是写友情的,从这个比率来看,他的情感世界里友情所占据的部分是非常少的。冯延巳的内心深处既然渴望着友情,为什么词集中少有关于友情的内容呢?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首先,虽然冯延巳的文学天赋颇高,但他的决策导致了南唐国土尽失,成千上万的百姓流离失所,他为千夫所指是必然的,他的朋友不会很多,即使有也很难知心。其次,冯延巳不敢写友情词。在与友人聚少离多的情况下,写友情难免要回忆过去共度的欢乐时光,或是展望未来、期待重逢,而冯延巳在屡次致命的失败打击中迷惘且自我否定,他深信自己的境遇难以改变了,他没有勇气去回忆或者展望,因为过去的快乐只会更强烈地反衬出当下的痛苦,而未来又是那么的遥远未知、虚无缥缈。所以,冯延巳不敢去触碰这看不见摸不着的希望,更不敢深剖内心,用笔表达。
没有友人可给予精神支持和陪伴倾诉的冯延巳是如何自处的呢?冯延巳选择了以酒为友。根据《南唐书》记载,冯延巳常与君王同僚宴集,在热闹的气氛中获得片刻的满足和快乐,如《鹊踏枝•芳草满园花满目》便记录了一次士大夫饮酒作乐的聚会。一切都是那么的令人神往心醉,以致词人希望时间能够再慢一些。这一方面是因为大家还未尽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词人知道热闹过后等待他的便是无底的孤独。不过,如果宴散后仍有人陪伴,冯延巳的心情依旧是畅快的。冯延巳写道,“酒罢歌余兴未阑,小桥秋水共盘桓。”透过“共”字,我们可看到词人身边似乎还有人陪伴,因此“酒罢歌余”时词人仍然“兴未阑”。而在词的末尾,词人强调忘却归路、应沉醉于酒宴笙歌之中。这是因为宴散人归后,词人无人陪伴,只能独处,这一“热”一“冷”的对比会使孤独和痛苦加倍地压在他的心上。
冯延巳在友情上的孤独体验其实正是政治孤独体验的一个衍生物。“若从社会发展、人类进化的角度看,人的烦恼、痛苦乃至感伤,其实往往同时是人的积极情绪的另一种心态表现,因为它的前提是欲望和追求。”令人欣慰的是,在面对尘世中的烦恼与悲伤时,尽管冯延巳多次尝试化解痛苦而失败,但他似乎从未放弃过挣扎,他虽然痛苦不已,却从未放弃自己孤独的生命。
二、冯延巳孤独体验的表现艺术
冯延巳在刻画孤独体验时形成了他自己的创作特色。面对现实的种种残酷与不如意,冯延巳往往选择逃避,选择沉醉于前事过往中而不愿自拔;他也喜欢多次运用某些特定的字词,如寒、独、双、恨等表达自己的孤独感;同时,他将多种意象组合运用来呈现凄美孤独。
(一)回忆式叙述,沉醉不愿自拔
冯延巳总是在喝酒言欢、借酒浇愁、夜深人静或者赏自然景观时追忆着过往的时光,如《采桑子•寒蝉欲报三秋候》和《采桑子•西风半夜帘栊冷》。这两首词都提到了“昭阳”,它们都是借赵飞燕先贵为皇后而后被贬为庶人这一历史抒发自己仕途起伏的愁怨和伤感。同时,在前一首词中,寒冷萧瑟的夜晚,词人独处幽室,身边只有蝉鸣,冰冷的月光透过帘帐照进屋子,唤醒了词人及他的旧恨,冷寂与落寞扑面而来。唐代张祜曾作“猩猩血彩系头标”。这里的“猩猩血”是指宫女们舒展罗袖来争得皇上的注意。冯延巳所写的“玉笛才吹,满袖猩猩血又垂”中的“猩猩血”,应是化用此意,影射朝堂权臣争宠的场景。
追忆往事是冯延巳表达孤单感的一种方式,同时,它也是冯延巳试图克服、摆脱孤独感的一种表现,他想要从过往里捕捉一丝温暖。但是,冯延巳不仅不能从旧事中汲取力量,反而多次被它们绊倒,虚幻的记忆令他更加不敢直面现实。也许正是由于自己身份地位的特殊,这令人肠断魂销的痛无人可说,无法去说,不能够说。因此,最令人心碎的并不是往事,而是无尽的苦痛只能由自己来承受的无奈与孤独。
(二)特定字词,表达孤独之感
冯延巳在将自己的孤独感熔铸于词的创作中时,有一些字词是他运用得非常频繁的,如“独”“双”“寒”“愁”“恨”“思”“醉”“醒”“残”“惊”等字。据本文粗略统计,《阳春集》中“独”至少出现26次,如“独立小桥风满袖”、“独立荒池斜日岸”、“空余枕泪独伤心”等。“独”不仅直接描写了他孤身一人的状态,也代表了其内心的荒芜孤独。在这些词句里,主人公总是独立、独忆、独饮、独泣,不免让我们联想到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寂寥和遗憾。
“双”可以说是与“独”相对的一个词,但在冯延巳词中,它常与燕相连用,如“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双燕归栖”“画梁双燕归”等。一方面,双燕的飞来离去象征着时间的循环往复,另一方面,燕的成双成对反衬出了词人的形单影只。
冯延巳也偏爱“寒”字,“寒”给冯延巳词笼上了一层寒冷之感,如“楼上春山寒四面”“阶下寒声啼络纬”“翠屏烟浪寒”“梦随寒漏长”等。而看这些被“寒”所修饰的词语,有草、灯、江、窗、山、声、屏、鸡等,好像眼前所见之景、物,耳能听得之声音都是寒冷萧瑟的,尤其是如“灯”这样本来带给人暖意的物品在词人眼中都成了“寒灯”,可见,真正“寒”的是词人的心。
(三)组合意象,呈现凄美孤独
冯延巳词中出现了极多的意象,主要有自然意象、空间意象、色彩意象以及与人物相关意象。自然意象如风、花、月、雨、草、云、燕、梅、梧桐等,空间意象如山、水、天、屏、帘、门、窗、楼阁、庭院等,色彩意象如青、绿、翠、碧、红、黄、紫、朱等,与人物相关意象如梦、泪等。这些意象并非一个个独立出现在某首词中,而是通过不同的组合来传达词人的情感。在冯延巳词中,这些组合意象往往给人一种凄美的孤独感。如《芳草渡•梧桐落》首四句仅仅十二个字,四个自然意象的叠加组合,便在“落”“秋”“冷”“收”之间道出了时光流逝而无可奈何的寒冷萧瑟之感,“萧条风物正堪愁。”万物都要因为这萧条景象而感到忧愁。“燕鸿远,羌笛怨,渺渺澄江一片。”下片首三句,燕鸿、羌笛、江水这三个意象叠加组合,在远、怨、渺渺中暗示着天高水阔,音讯断绝,至此,便只剩“我”孤独一人。末尾“山如黛”句起,此处的山,也再次暗示着两人之间的距离,主人公思念至深以致魂牵梦断。这首词里,便运用了自然意象、色彩意象、空间意象及与人物相关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残月高照,江水渺渺,烟雾朦胧,人独倚高楼的图画,让孤独感渗透到每处景物中。
再如《采桑子•画堂灯暖帘栊卷》,这首词主要是将空间意象、自然意象、与人物相关意象组合起来,从不同的感官视角深化了词中主人公的心理感受,如上片便将画堂、灯、帘栊、禁漏、雨、西窗、梦等意象组合在一起。画堂在视觉上给人一种与外界的阻断感,形成了一个较为封闭的小空间,灯影在画堂的地面上颤抖摆动着,宫中计时漏刻发出丁丁的声音,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转化成可以被听到的形态,一点一滴地流逝而去了,雨停后寒气逐渐升起,主人公一夜无眠。这些意象的组合给人一种凄寒冷寂的感觉。词中的主人公虽有富足的生活,但内心却是无比孤独的。
三、结语
结合冯延巳的人生经历,我们在《阳春集》里看到一个一头扎进陈旧记忆而找不到出路的孤独灵魂,政治失败将他打击得似乎再也不敢直视现实。在他的面前,生机勃勃的春天不能给予他昂扬向上的生命力,反而成为了触景生情、借酒消愁的伤心季节。因此,冯延巳的词中满是孤独,满是凄寒,满是泪水,满是惆怅,满是酒醉,满是无眠。在他的笔下,四处常见的景、物经巧妙恰当地组合后便有了凄凉的美感。与其他词人的乐观、振作不同,面对不可阻挡的国势衰落和无可避免的人生悲剧,冯延巳生活在长时间的孤独和愁怨中,《阳春集》的每一页纸都是在泪水中浸泡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