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迁移理论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2019-07-13朱永红
朱永红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学习迁移理论的直接目的是要让高中生利用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学好数学的一般规律,使高中生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数学学习能力,切实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将从以新旧知识链接生成正面迁移、以解题技巧迁移提升解题效率、以现实生活迁移推动知识生成三个角度分析基于学习迁移理论下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习迁移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5-0172-02
通观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大多数高中生都认为数学课程的学习难度很大,数学知识十分深奥晦涩,难以理解,所以他们并不是真正喜欢学数学,只是在高考压力下不得不学数学。这种消极、负面的学习心理让高中生在数学学习中越来越没信心,不敢大胆质疑与创新,习惯小心翼翼地按照标准答题规范自己的解题思维。然而,这种机械的学习行为将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活动产生负迁移作用,让高中生学得越来越吃力、越来越痛苦。本文所研究的学习迁移理论主要是指高中生的智力因素、学习行为对数学学习活动的正迁移作用,即通过改善高中生被动、机械的数学学习行为,通过新旧知识、解题方法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迁移促使学生实现长远进步。
一、以新旧知识链接生成正面迁移
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落实学习迁移理论的基本因素,对高中生所形成的数学知识结构有较高的要求。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有明确的观点指出学习本应是高中生利用旧知解释新知,以新知优化旧知的有意义学习行为,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解放学生,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每一个数学知识点的学科联系,以完善的知识结构促使学生形成整体认识,为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做好准备。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借助现在人们常常使用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通过直观的线条、文字与关键词层次分布等呈现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就如在“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一课教学中,笔者便认真分析了学生旧知对本课新知可能产生的积极作用。首先,高中生已经通过“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了解了常见几何体的基本结构与形状,而且还已经在过往的“图形与几何”知识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本班学生能够通过一定的动手操作或空间想象灵活转换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值得一提的是,本班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通过投影知识学过基本的三视图概念,只是说法不同,深度不够,但是却为本班学生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知识奠定了根基。因此,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先布置了一个预习任务,即学生需以6人为一组,分别负责制作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棱锥这几个立体模型,初步预习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知识。然后,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便鼓励本班学生自主推测这几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展开图,在练习册上绘制相应的平面图形。接下来,各个小组便要在组内自主裁剪、粘贴几何体模型,借助已有知识描述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直观图特征,通过动手操作与归纳汇总灵活迁移本课知识,根据具体的平面图形演示推测这个图形所代表的几何体。如此一来,学生便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获取更多的空间几何知识,还能有效训练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掌握将三视图还原为直观图的思维方法,归纳作三视图时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以解题技巧迁移提升解题效率
从本质上来说,数学学科遵循着一定的逻辑性与理性发展特征,每一种解题策略都可以用来解决某一类问题,需要高中生以规范的数学思想与解题模型展开类比分析。常规的高中数学教师通常会以单一的数学问题讲解解题规律,让高中生按照标准答案解题。且不说这些解题思路是否存在某种共性,单纯从同一个数学问题来说,也有不同的有效解法。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做的不是讲解某一个数学问题的解法,而是要汇总常见的解题技巧,让学生从一个数学问题中发散思维,拓展解题思路与对策,使其在解题技巧迁移下形成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
通过观察高考数学试卷可以发现,数学考题通常包括选择题、填空题与主观题三类题型,需要高中生根据各个题型与相应知识点汇总解题策略。就拿选择题来说,最常见、最有效的解题技巧便是排除法,即通过审视题意与答案信息,初步排除一些错误答案,比如结论描述过于绝对、武断,或者有明显错误的问题。例如,如果题目信息是关于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三视图问题,那么我们便要将选项中所展示的三视图,并非是由六个长方形/正方形组成的选项排除,然后再逐个对比选项,确定最终答案。另外,代入法也是高中数学选择题中常用的解题方法,适用于函数方程知识考题之中。比如,如果题目信息是关于函数方程式的解集问题,那么我们便可以直接在原题目中逐个代入选项答案,看看这些选项哪个符合题意即可。当然,不同的知识点也有不同的解题技巧。就比方说函数知识、几何知识等知识板块中,我们可以直接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来求解问题,直接根据题意信息画出相应的图像,根据曲线变动与图形特征确定正确答案。还有一部分学生喜欢直接求解选择题答案,虽然这种方法十分简便,但是却需要高中生具备较高的解题能力,所以高中生要多学习数学解题技巧,以便灵活选择,对症下药。
三、以现实生活迁移推动知识生成
众所周知,每一个学科知识与现代科技都是以人类的生产生活需求为根本的,数学知识亦然,所以将现实生活资源迁移到数学课程之中,让高中生在学习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是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知识迁移能力。常规的高中数学教学过于看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情况,无意识地割裂了现实与数学之间的深厚联系,导致高中生只会纸上谈兵,不懂实际应用,严重降低了数学学科的教学效率。为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尝试以现实生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深化学生的理解程度,切实增强数学教学效果。
就如在“用样本估计总体”一课教学中,笔者便以“本校学生月消费水平”作为问题背景,引导本班学生将本课统计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希望他们可以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必要性与一般方法,通过频率分布表与直方图完成统计任务。在接到这个学习任务时,本班部分学生指出可以向各个班级发放调查问卷,按照平均数知识计算本校学生的平均月消费水平。但是,这个提议一经提出便遭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反对,原因无外乎是统计过程繁琐、计算量大。于是,本班学生提出了抽样调查的解题方案,但是却对如何利用样本数据估计整体信息这一统计方法提出了质疑。于是,笔者便利用本班学生的认知缺口导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概念,希望学生可以学习通过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情况的统计方法,教给学生制作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实践应用,分析用样本估计总体情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如此一来,学生便可形成理实统一的数学认知,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积累了成功经验。
总而言之,凡事都有正反两方面影响,学习迁移也并不仅仅是指正面遷移作用。高中数学教师应该认真分析与全面掌握高中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尽量消除负迁移的不利影响,发挥高中生的学习能动性,让旧知、现实生活与解题技巧同时作用于数学教学,以学习正迁移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推动数学课程的有效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云.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才智,2015(14):45.
[2]钱海.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名师在线,2018(02):21-22.
[3]孙翠玲.试析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7):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