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立体帮扶共奔小康
2019-07-13郭梁
郭梁
蓟州区帮扶工作的目标,就是要让低收入人群赶上全区发展的脚步,确保在追求更高水平小康路上不掉队。
天津市蓟州区,是天津市唯一的一类革命老区。抗战时期,这里是冀东敌后战场的核心,涌现出包森、洪涛、田野、莲花峰七勇士等众多革命英雄人物,留下了大量的遗址遗迹:千像寺会议遗址、冀东《救国报》滦西分社及电台遗址、包森洞、洪涛洞……
7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蓟州已经成为天津市乃至华北地区著名的旅游大区(市)、生态强区。
绝对贫困,对于今天的蓟州而言已不复存在,在实现绿色发展的同时,帮扶好相对低收入群众,带领全区92万人奔小康的路上“一个不掉队”,成为蓟州区的更高追求。
老区山村成了旅游明星村
提起老区的发展,必须要说到蓟州区北部延绵不绝的群山,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蓟州山区是八路军、敌后武工队的主战场、根据地。在新中国成立后,蓟州山区经历了从贫穷到依靠采石、牺牲环境而少数人先富,再到如今依靠旅游产业带动全民致富的过程。
“翠屏,翠屏,我是赤岩,我是赤岩,明日午后在常州开会……”这是回荡于80年前电波中的一段话。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段历史?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冀东军区在蓟县(即今天的蓟州区)九山顶附近的山洞建立了联络点,为迷惑截获情报的侵华日军,八路军电台将位于山下的村庄命名为“常州”,而常州村名字的由来,就来源于此。
抗战期间,这里成了冀东军区的主要根据地之一,而当时仅仅十来户村民的小村庄,也遭受着日伪军的反复扫荡,九山顶周边的区域,甚至一度被日伪军列為“无人区”。
新中国成立后,常州村村民迎来了新生活,没有了残害,也没有了压迫,但村民依旧只能靠山吃山,过着勉强解决温饱的生活。为了致富,改革开放后常州村做起了采石生意,而在当时,采石每年给常州村能带来超过2000万元产值,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但付出的生态代价却更大。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视,蓟州区的矿山从上世纪90年代起陆续关停。没了矿场,常州村民怎么维持生计?1993年,一直在外的王宝义回到常州村并当选村支书。他跟村民说,我们守着绿色宝库,不如发展旅游。
从常州村往山上走,便是如今的九山顶风景区,这里山势险峻,风景优美,作为“上山观景”的必经之地,常州村有着先天优势。于是,支书王宝义顶着重重压力,带领大家修缮景区,修通道路……游客渐渐来了,又走了,除了留下几元钱的门票钱,并未给村子带来真正的改变。
怎么办?王宝义跟村委会的干部商议,搞农家院,让前来九山顶观光的客人留下来。党员们带了头,高翠莲就搞起了天津市第一家乡村民宿。眼瞅着有人靠农家院赚了钱,村民们开始响应村支部的号召,一家接着一家开始修缮房屋,添置家具,开门迎客。
“如今常州村户籍居民250人,只要在村里的,绝大多数都从事农家院生意,或者与此相关的行业。”王宝义对记者说。
经过20多年的奋斗,常州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低矮破旧的平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欧式小别墅,村民家家开上了小轿车,人人上足了高额养老保险。笔直的柏油马路、美观的石拱桥、闪亮的路灯,在村民眼中,这里就是中国的最美乡村。王宝义对记者说,村民富了,出去务工的人也都回来了,村子的凝聚力又有了,一片欣欣向荣。
“九山顶的常州村本身是真正的革命根据地,这些年,这个村一方面靠国家的好政策,另一方面也是靠自己的奋斗,这才有了今天的旅游明星村。”蓟州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像常州村这样靠旅游致富的乡村,在蓟州区还有不少,据该区有关部门的统计,全区70多个村,近3000户农户从事农家乐项目,不仅让数以万计的村民致富,更是带动了蓟州区全域旅游的发展。
产业帮扶创新
“30年前,蓟县(现蓟州区)是平原富,山区穷,有些困难的山区,真的是说媳妇都困难。现在反过来了,山区村庄有旅游资源或者大面积种植板栗、核桃等经济作物而变得富裕,平原村庄反而收入相对偏低,不少村子成了重点要帮扶的困难村。”蓟州区委帮扶办相关负责同志张贺贵对记者说。
靠旅游,一部分山区乡村已经富起来了,其他相对低收入的困难村怎么办?2018年以来,蓟州区统筹产业帮扶资金,打破镇村界线,通过村级“六步三要”、镇乡级“三重一大”议事程序,把资金统筹到区级平台上来。
据介绍,蓟州区将产业帮扶资金统筹起来使用,也是创造了天津市的一个先河。其具体做法是:把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好项目、好产业上,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统筹资金收益,全区288个困难村同时享受同等待遇,即同时享受效益返还,解决帮扶成效差异化问题;项目资金注入后,项目实施主体向区平台上缴利润用于各困难村帮扶资金收益。上缴利润比例为:2018年先行上缴项目市补资金的3%,2019年上缴当年项目市补资金的6.5%,2020年起至以后均上缴当年项目市补资金的7%;统筹收益返还,区平台统筹产业发展项目返还的收益,按照2018年1万元、2019年4万元、2020年7万元的比例,对全区区统筹的288个困难村给予保底收益返还;对于结余的收益,平台进行统筹安排,用于二次分红、产业发展、困难村公共事业等支持困难村发展的各项支出;统筹固定资产和收益资金使用,区平台向困难村返还的收益,主要用于村内保洁、公益设施维修、公共水电费等村庄公共事业方面支出。同时,所有帮扶项目的固定资产归全区288个困难村共同所有。
目前,蓟州区统筹产业帮扶资金的最大重点项目是位于出头岭镇的双河湾食用菌产业园,该项目投入超过5000万元,流转土地340亩,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投入生产,当年即产生效益,如今项目已经全部建成,预计年可实现经济效益2000万元,可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400余人。
出头岭镇镇长张永涛对记者说:“这个项目产业特色明显、收益稳定、普惠范围广,特别是周边库区(于桥水库)移民的困难村受益显著,直接受益人口可达8000余人,占全镇库区移民人口总数的45%,有效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实现农民的增收致富。”
立体式帮扶
从2017年8月开始,天津市接续开展为期3年的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组织市区两级部门结对帮扶全市1000个困难村,并安排专项资金为各村帮扶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在蓟州区,经过深入细致摸排,共筛选出288个困难村,其中市级帮扶村150个,区级帮扶村138个。96个天津市市级部门和驻津单位选派86个工作组、蓟州区127个区直单位和驻蓟部门共选派126个工作组,分别入村进行精准帮扶。
帮扶工作开展以来,640名驻村干部舍小家、为大家,扎根农村、艰苦工作,尽心竭力为农村解难题、办实事、促發展。另外,蓟州区委、区政府还特别筛选出不满足五保、低保条件,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2600元的困难户7339户,要求全区1058名副处级以上在岗干部对口帮扶3户,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对口帮扶5户,加上社会慈善机构和企业的认领,实行滚动式帮扶,从产业和就业上进行帮扶,基本解决困难户的发展问题。
据统计,蓟州区新一轮帮扶至今,市区两级共投入帮扶资金17578万元,各帮扶单位共入村调研10560次,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4893件。通过6项帮扶任务“富、美、强、硬、理、文明”,达到让群众富起来、让村庄环境美起来、让村集体经济强起来、让村级领导班子硬起来、让乡村治理好起来、让村民文明起来的目标。
在教育帮扶方面,蓟州区通过自身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实现了近13万在校学生、在园幼儿的零辍学目标。“目前,我们已经没有一例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事情发生,如果学生家庭确实有困难,我们也会根据相关政策,通过各项举措,包括社会资助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困难学生渡过难关,安心就学。”蓟州区教育局副局级调研员刘志奎介绍说。
为切实改善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蓟州区还创建了消费帮扶的模式,打造“蓟州农品”品牌,将所有蓟州特色农产品统一收购至蓟州区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而其中农村困难户的农产品予以优先收购,有效解决了农村困难户农产品销路问题。
蓟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立民对记者说:“总的来说,蓟州区从2017年展开的新一轮帮扶工作卓有成效,不仅得到了天津市有关部门的认可,同时也得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切实解决了低收入人群的生计、发展问题。蓟州区帮扶工作的目标,就是要让低收入人群赶上全区发展的脚步,确保在追求更高水平小康路上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