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播
2019-07-13
焦虑是因为有理想
近几年来, “焦虑”一词越来越多地在公共场合被提起。<摩拜创始人套现1 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等文章,被人们打上了“贩卖焦虑”的标签。这种因为“被焦虑”的恐慌,直到“ofo小黄车宣布破产”也没能消除。这引起了一阵“反焦虑”的风潮,甚至“焦虑”本身也被人称为“制造恐慌”。然而,只有极少人冷静下来,去思考焦虑本身的意义。《墨经》有言: “虑也者,以其知有求也。”我们期待更好的未来,却又已经意识到自己离真正想要的还有一段距离。这种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造成了我们的焦虑。所以,不必为了焦虑本身而感到焦虑。201 8年到201 9年期间,相信很多人都被5G技术刷屏,而作为5G技术的国内领头羊,华为董事长任正非谈及5G时却说: “5G被媒体炒作过热,暂时没有那么大的市场。”既然不能马上获利,那为什么华为还倾尽全力打造5G?因为焦虑——数十年来,中国在通讯这一块只能为欧美国家做配件生产,并未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其实,每个焦虑的人都和华为一样,其根本原因是想要变得更好。
——聆音<华为成功的秘诀,只有两个字》
“朋友圈三天可见”不小众
微信总裁张小龙在年度演讲里说了件有趣的事:有超过一亿人设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见”。其实“朋友圈三天可见”一直是个很有争议的设置。专家说: “这样不好,会导致人自我封闭。”还有人说: “如此设置的人防备心重,不够坦诚。”甚至有人把设置了三天可见的朋友都删了,因为“三天可见,不如不见”。更多人不理解:你要么就别发,发了就别藏着。今天发出来,明天又藏起来,是几个意思?然而,尽管被如此诟病,依然有超過一亿人顽强地打开那个开关,隐藏掉三天前的自己。其实,每个人内心都会有很多不可言说的东西。一个高情商的人,应该能接受人的复杂、包容人的不同、理解人的自相矛盾、允许人有种种私心,因为这是基本人性。一亿人的“三天可见”,就证明了这种人性很正常很普遍。
——李月亮<他们为什么要屏蔽自己的过往?》
90后最会花钱
汇丰银行公布的一组数据惊呆了大伙:90后人均负债12.79万元。要知道,90后总人口加起来有1.715亿人,人均负债12.79万,负债总额接近22万亿元,相当可观。这是债务最重的一代年轻人吗?好像是的。钱都花到哪里了?房贷肯定是大头。汇丰银行针对9个国家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千禧一代(1981年至1 998年出生)的住房自有率高达70%,在9个国家当中排名第一,房贷总额肯定不小。除了房贷,90后的日常消费贷款多吗?也很多!旅游、买车、买手机,90后更擅长借钱过日子,在所有的消费贷款人里占比最高,超过80后不少。看来,这也是最会花钱的一代人。但是,现在的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太多,超过承受能力的负债会让每个人崩溃,所以,该控制的控制吧,家里没矿,就省着点花吧。
——大猫《90后的崩溃,也是从借钱开始的》
爱情是算不出来的
一生只爱过一个人,怎么知道ta是最合适的,怎么知道那就是爱?数学家给出一个方案:接触并拒绝掉前面k(最优值是37%)个人,从第k+1个人开始,一旦看到比之前所有人都要优秀的人,就毫不犹豫地选择ta。假设你从18岁开始找对象、35岁之前结婚,那么根据这个法则,分割点就是24岁。那你的择偶策略就是,24岁之前是观察期,只交往不结婚,但要记住交往的人中最优质的那个;24岁之后是决策期,在此之后一旦遇到比之前好的那个人,就准备进入婚姻殿堂。数学决策看似科学有效,却也会在现实中遭遇滑铁卢。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嫁入豪门,起码门当户对。 《非诚勿扰》成为现象级综艺,不仅因为大家都有一颗八卦的心,还因为很多“偏见”和看似荒唐的要求其实是很多人不敢说出口的欲望。当精神层面的要求不断降低,物质方面的需求自然节节攀升。但为了满足本能的对归属感的需求,我们的内心仍无法抗拒对亲密关系的渴望,依然希望找到一个人,建立真实的联结,用“最真实的自我”抵达另一个“最真实的自我”。
——紫二《在爱情这么亲密的关系里,为什么沟通反而容易失败?》
“聪明药”不聪明
在英美的一些名校,某些学生靠着一两颗“聪明药”熬过考试强度密集的期末周,甚至最终取得优异成绩,这个听上去好像天方夜谭的故事,其实正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针对常春藤盟校的一项匿名调查显示,将近70%的藤校学生承认自己曾为了赶论文而服用“聪明药”,66%的学生曾在期末考试之前服用过它,另外还有27%的学生坦言自己每逢考试必吃“聪明药”。然而,在许多学生偷偷地享受着“聪明药”带来的利好之时,却早巳忘记这些被归类于“管控药物”的东西极有可能伤害身体机理,长期服用后,甚至会产生像吸毒那样的依赖性。医学专家是这样定义“聪明药”的副作用的:健康的人强行服用“聪明药”,长久下去可能就这么吃傻了!
——壹心理《风靡海外的“聪明药”会让你变傻!》
把父母排在最后就是白眼狼
参加综艺,Papi酱给人生中重要的关系做了一个排序,依次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这个排序被网友顶上了热搜,大家觉得她的三观很赞。但也有人说,如果都这样,谁还愿意生孩子,一个个长大都成了白眼狼。把父母排在最后,是不是白眼狼?好像真的有点儿。我们这一生,父母的爱最重,父母为我们付出得最多,父母家的那扇门永远为我们敞开。但一个成熟、健全的人一定会同意Papi酱的这个人生排序。哈佛大学花75年追踪724人,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类幸福的源泉。我们与父母或者父母与我们,最佳的人际关系模式不是一生紧密捆绑,而是成为最富安全感的亲密有间。子女离开父母是成长的必然,父母离开子女则需要强烈的自省,是痛苦的情感断奶。与孩子的成长相比,父母的退出更难。这种退出,需要我们在没有成为父母的时候就开始思考和演习。Papi酱已婚未育,考虑把“自己”放在人生排序第一位,真的一点毛病都没有。有了这个坚定的排序,才能理顺复杂的亲情关系,不至于被爱绑架。
——艾小羊《不乱生孩子,是女人应有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