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戏剧时代”视域之下的高校戏曲教学改革
2019-07-13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412000
(湖南工业大学 音乐学院 412000)
戏曲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经历了开始、成长至成熟、衰败与辉煌的过程。戏曲在形成之前,被称为“前戏剧时代”;当戏曲步入衰落期以后,不断被现代人边缘化,被称为“后戏剧时代”;目前时代,正是戏剧的“后戏剧时代”。作者认为,进入后戏曲时代有三大特征:特征一,戏曲文化在人心目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丢失了曾经霸主地位,以前被人们当做娱乐生活的中心现在已经逐渐边缘化。特征二,戏曲传播的方式逐渐多元化,不单仅限于舞台,更多的是网络、影视以及光碟等现代化的重播渠道。特征三,戏曲生存当时变化较大。传统的戏曲主要应用于宗教的祭祀、迎神赛社等仪式和一些茶馆和堂会的娱乐空间。现在的戏曲都是在专业的剧场中表演,生存的空间受到了局限,还遭到了现代娱乐方式的挤压。
后戏剧时代的到来,各大高校的戏曲教学模式更要结合戏曲自身以及外部的体检的改变做出相应的改变,这样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大家认为,目前作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戏曲教学还有两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问题一,怎样对戏曲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充分大会戏曲艺术独有的教育价值。问题二,戏曲怎样迈进现代,改变教学方式找寻戏曲和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更深层次的融合。
一、充实与调整戏曲教学的内容,为适应时代对艺术教育提出的新需求
1.理论研究充当着引领者的角色,要充分发挥理论的引领作用,积极学习和鉴赏戏曲研究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而深化教学的内容。
步入新的时代之后,传统的戏曲研究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学术的观念也不断的更新,学术的视野得到了拓展,新学术增长点也不断的涌现。校方的戏曲教学要关注理论界的发展动态,及时的引进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蹄筋戏曲教学方式的改革。公共选修课的戏曲教学虽然是一些通识性的教学,和纯学术研究以及专业的教育知识深度有着很大的差距,但实践证明,某一学科的理论研究能够促进或是制约本门学科在课堂中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忽视理论在其中的引领作用和导向作用。比如,戏剧是什么?戏剧本质什么?这些是我在传授戏曲知识时要先回答这两个问题。根据传统的认识,将小说、戏剧、散文以及诗歌称为四大文体,戏剧等于剧本。当前很多高校在对戏曲进行教学时主要就是对剧本进行分析和鉴赏,严重的护士了戏曲的舞台艺术的赏析和介绍。这样的戏剧观念严重的影响了理论研究的发展。
目前很多学者都提出科戏剧就是艳艳扮演角色,在舞台之上将故事的情节展示给人民群众的一种艺术。也就是说,戏曲本质就是角色的扮演。有了这种理论视野之后,可以引导学生鉴赏戏剧的这一方面,这样就会有更多新的感受与体验。一位著名的戏剧理论家曾经这样说过,一个人有坐在书桌前面或者躺在床上阅读剧本,也应该有坐在剧场里面看戏的心脑清或者方法来解读剧,在心里一定要有舞台,不然就无法正确的去辨别剧本的好坏。对剧本进行解读时要从单纯的诗性阅读、故事的阅读最终回归戏曲的舞台性,抓住剧本文学的特征。
2.增强戏曲和现代生活的联系,找寻戏曲和高校学生在精神文化中的无缝对接,丰富充实教学的内容。
进入“后戏剧时代”之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心态,讲述承载戏曲的物质、审美的特征和文化生活、现代技术当中的内在联系,在讲课的时候要有新意、有深度。很多人认为戏曲是属于博物馆类型的艺术,只适合老年人的娱乐。但是事实上,戏曲不单是传统,还是现代的,戏曲的传承是依靠一辈一辈口口相传的艺术,戏曲也在不断的额更新,自然也能融入到现在的生活当中。例如表演戏曲的过程当中需要剧场的配合,现代化的剧院正好满足了戏曲表演时的需要,高新技术的辅助大大提升了表演的效果,这就促使吸入融入了很多时代的元素。与此同时,戏曲还培养了我国公民的欣赏心理,例如对叙事性、故事性以及清洁的流畅性更加注重,对美好解决的期待等等,戏曲十分便利的参与现代文化建设,促进中国民族风格的构成。
3.很多戏曲大当中蕴含的精神均具有现代性,假如我们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文化精神充分挖掘出来,皆可以冲破时代的墙壁,探究出更加新颖的教学内容。最近几年,很多剧团都在重新编排古典名剧,去各大高校进行巡演,得到了大学生的热烈追捧。2004年4月,著名艺术家白先勇主持制作《牡丹亭》,这是由两岸三地的艺术家共同打造,并在大陆和台湾各大高校开始巡演,用唯美的昆曲来演绎浪漫的爱情故事,获得了高校学生的一致好评。其评价之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将现代剧和供电精神完美融合。
增强文化遗产的教育,要从文化传承的高度从事戏曲教学,不断拓展教学的内容。
戏曲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戏曲的教育不单单是艺术教育,还是民族文化的教育,其中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比如,我们能够从戏曲的传承着手进一步讲述戏曲文化遗产独有的特性。戏曲在传承的过程中有两种方式分别是物质传承以及非物质传承两种。物质传承主要是指对序曲的道具、乐器、剧本、舞台、服饰等表演中所需要的物品的传承。非物质传承主要是指戏曲的唱念做大的表演、口述剧本、舞蹈的设计、音乐的演奏以及制作等等技艺的传承。高校的戏曲教学时为了抢救或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看出,在未来高校会更加重视戏曲的教学面不断的开辟新路径传承戏曲。
4.精炼教学的内容,构建三维立体化的教学板块,提升戏曲教学过程中的实效性。
戏曲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头绪也比较多。主要是戏曲的历史较为悠久,内涵较丰富,博大精深,优秀的作品也十分多,艺术名家多如繁星,再就是戏曲是一种融表演、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类艺术。面对这样体系庞大与内容丰富的教学体系,就需要遵循规律,细心凝练教学的内容,使其科学化、系统化。作者认为,戏曲的教育主要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戏曲的文学鉴赏教育,也就是介绍戏曲的辞章、叙事以及意境的美。第二方面,表演艺术的鉴赏教育,引导学子欣赏音乐中的唱腔、服饰、脸谱、身段形体的美。第三部分,文化教育的传承教育。该部分主要是讲述和戏曲有关的文化环境。三者相辅相成,彼此渗透,相互依存,一起构建一个完整的戏曲课程体系,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层面不同的文化以及审美的需求。
二、结合戏曲在后戏剧时代的生存与传播的特点,创造新的教学方式,促进戏曲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更深层次的融合
历史中曾有记载,戏曲是当时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戏曲的演出不单是为了公众的狂欢,还是为了完成宗教的仪式,戏曲被广泛应用在乡村广场、庙会社火以及堂会茶馆等文化空间。大家接受戏曲的渠道也较为多样,有舞台表演观看、文字剧本,还有很多例如民间剪纸、绘画、刺绣、雕刻等多种方式接受戏曲文化。
社会的飞速发展促使社会会结构急剧转型以及现代文化的飞速发展,戏曲在当下的传播方式和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家看戏主要是为了娱乐,不是为了抽身还愿。戏曲其中的宗教功能逐渐消退。现代的娱乐方式形式逐渐多元化,戏曲早已经从娱乐中心转移到边缘。戏曲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戏剧不仅局限于在舞台上的传播,还可以通过光碟、影视、网络、手机等均可用来作为传播的手段。这些的出现就要求教师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式,综合利用主动性教学、渐进式教学、多媒制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而提升教学的效果,引导学生进入艺术的殿堂,促进戏曲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
1.主动性教学
戏曲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是以老师为教学的中心、以文学剧本为中心、以课堂作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但是现在要将学生作为中心、以舞台上的展现作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中心,打造自主探究的课堂教育模式。戏剧本质就是角色的扮演,是一种现场展现的艺术。戏曲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赏、析、演,主义型的体验要从始至终。要让每一个学生将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教学中的第一步就是教会学生们“赏”,引导学生观看戏剧边沿或录像或是仔细阅读剧本,欣赏戏曲中使用的脸谱、服饰等。第二步是“析”,让学生对艺术的结构、表演的技巧、流派风格等进行分析,品出其中的高下,分出其中的优劣。第三步就是“演”,辅助学生参与到舞台的表演中体验在舞台上的感觉,完成模仿表演。刚开始时可以找一些演唱难度较小的、知名度较高的唱段和剧目来演出,循序渐进,不断的增加演出难度以及技巧。
2.渐进式教学
当前,学生观看戏曲的机会少了很多,对戏曲的知识也知之甚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着急,要抓住学生的熟悉点和兴趣点入手,一步步消除戏曲和学生之间的隔膜。比如,大多数的学生对京剧和昆曲等较大的剧种都一无所知,但自己家乡的剧种还是比较了解。此时,就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剧种入手,然后引入到其它剧种种。还能够通过介绍和戏曲用挂的艺术形式,然后过度至戏曲的教学中。
3.多媒体教学
主要针对后戏剧时代的传播特点,把传统的口头传授和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融合,充分利用课件、互联网、动漫等多种物质手段进行戏曲的教学。伴随着电子读物与影视艺术的飞速发展,学生的阅读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普遍对印刷的文本没有什么兴趣,更喜欢电子文本和图像。在学习戏曲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早已经厌倦了细读戏曲的原著,他们经常会看删节本和人文素质读写本等等;或去网络上查找一些电子文本、音乐、戏曲的图片以及视频等。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老师要因势利导,上课的时候要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例如:教学的课件要精心制作,要做到全面调动学生的每一个器官。多维的展现戏曲的魅力。学生课堂中表演时要播放戏曲的伴奏,辅助学生的模仿、演戏以及舞台演出,烘托氛围使其感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为学生提供电子本阅读书籍。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布置制作有关课件以及音像资料等等。
由上文可以发现,学校的戏曲教学要跟随时代的进步而改变,戏曲的生存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需要不断的深化教学的内容,积极改变教学的模式,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充分发挥戏曲独有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