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上启下,学科构建的先导之作
——评《音乐教育心理学》

2019-07-13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21000

大众文艺 2019年23期
关键词:心理学学科理论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321000)

音乐教育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中国自几千年前就有了“乐教”的说法,而提到教育心理学自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问世,教育心理学发展一个多世纪已经具备了学科核心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领域的内部体系。而音乐教育心理学作为教育心理学的子学科,却还没有自己明确的学科构建体系。郑茂平就是基于这个前提,撰写了这本《音乐教育心理学》。应音乐教育日益发展壮大的需求,该书对我国音乐教育学科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后,音乐教育得到健康发展,学科大纲不断地革新,基础音乐教育普及面越来越广,使音乐教育面临这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所以拥有一个建设完备的音乐教育学科迫在眉睫。作者也是深刻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把握住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路线,编写了这本经典,为音乐教育学提供了学科框架。

一、遵循心理学学科规范,兼容音乐科学特点

音乐教育心理学出现研究领域纷繁复杂、内容错乱、学科界限模糊、无专属研究方法,发展路线可预见性极低的研究现状。每个学科的正式成立都需要具备自己的专业的研究方法和特有的研究对象,才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音乐教育心理学要想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存在的学科,也需要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的研究方法。郑茂平的这本教材书中一般解决了这些难题。团队借鉴了教育心理学和音乐心理学的两个大方向的内容骨架,用大教育心理学来划分了教育研究对象,用音乐心理学来填充研究内容,借鉴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心理学的研究手法,融合质性和量性的研究方法。从音乐心理学的大方向如:音乐审美、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学习、情感体验等方面在音乐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也从大教育心理学的方向阐述了音乐课堂中教师、学生、课堂三者的关系,还有音乐学习中音乐知识与音乐形象思维的物化等大教学心理学中转化而来的内容。

作者用定量的研究方法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结果,配合质性研究,同时也结合了一些思辨性方法,研究对象涉及了音乐教育元理论、教师心理、学生心理、教育心理几大点。此外研究领域还涉及到生理学、物理学、音响学、遗传学、人类学、美学等有关理论,研究和解释人的音乐经验和音乐行为的心理学分支。与大教育学中不同的是该书非常强调音乐学科的特殊性,重视学习者的起始状态和背景知识积累以及学习态度。本书在充分尊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规范前提下尽可能地突出音乐教育的学科特色。

二、重视音乐情感体验,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音乐情感体验问题中,该书第二章、第三章论阐述了音乐中的时间认知、情感状态、情感体验、情绪智力、情感类型等基本音乐感知能力,介绍了音乐教学中情绪智力与成功智力的关系、音乐教学中情绪调节的基本方法等,用巴昂理论、格尔曼理论和萨洛韦与麦尔理论分析经典情绪智力理论对音乐情感体验的进行更全面的论述。

该书在阐述音乐教育理论中,专门设立一章讲解了音乐教育理论,阐述了音乐教学中目标的设立——从情感、认知、技能三个方面;对教学对象(学生)的起始状态进行分析;对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最后通过不同社会的音乐审美观和音乐背景、学生的本身差异对音乐教学过程的监控分类描述。坚实理论基础,充实理论内容,为后面的理论实践章节做铺垫,提升音乐教育从事者的理论基础,把先进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该书通过论述音乐教师心理、音乐创作教学心理、音乐表演教学心理、音乐审美教学心理和音乐学习心理等问题,结合学生们的心理特征和个体特殊性、音乐知识学习、音乐动作技能的形成、音乐形象思维训练等技巧,指导读者们从理论的基础中找寻方法来指导音乐教学实践。这也是音乐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意义——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发展与改革。这本书引导广大音乐教育从事者把音乐教育心理学运用于音乐理论教学中,研究了音乐教育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明确音乐教育教学的重心、目标和对象,提醒教师注重课堂的互动,把握学生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的差异,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三、重视教师素质培养,三方协同发展

郑茂平曾在书中提及,之前的音乐教育心理研究极少涉猎教师心理和素质能力这一方面的内容,然而,众所周知教师是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是音乐教育的从业者,他们是音乐教育的主体部分,他们的素质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音乐教育教学的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水平。所以,研究音乐教师的心理问题应该是音乐教育心理学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之前国内关于此领域研究甚少,《音乐教育心理学》中的第五章“音乐教师心理”正好弥补了这一理论空缺,而后期的“音乐创作教学心理”、“音乐审美学习心理”等等都有提及音乐教师能通过如何的手段,和如何的方式提高自己的音乐素质和教师素质,如果通过知道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音乐课堂的教学心理特征来组织教学,从而完成更高效、更有质量的音乐教学活动。

《音乐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师素质的培养有极强的靶向指导作用,针对性极强,每一个部分的开展都给了音乐教师最符合音乐教学的心理知识技能,不同于大教育心理学,所代表的学生层面和教育层面都是针对所有学科,音乐学科性极弱,对于教师音乐心理素质的培养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长期以来音乐教师对于如何培养自身音乐素质的方向和如何有效管理课堂的方式都不是很清楚,依据大教育心理的理论又难以运用到实际中,本书通过质性和量性结合的方式告诉读者:音乐教育心理学元理论是什么、音乐教学活动的心理有什么、是什么,学生心理和学习心理是什么,让音乐老师可以根据书本的理论更好的认识音乐教育的本质,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达到更高效的音乐教育。

四、内容具体、应用性强

这本书涉及了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从音乐教学的目的设定、教学过程内容类型的选择、学生整体个体的分析、教师教学技巧和专业的提升、学习过程的阐述、课外的监控,内容全面具体,学科专业导向强,可以知道音乐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在大方向,作者也给出了音乐教学的发展方向,认为音乐教育在心理趋向上逐渐朝着科学化、注重心理层面和重视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的方向发展。作者也从具体着手,音乐教学对象个体因环境背景、情感气质、音乐认知能力、音乐偏好、情感体验等不同,作者提醒了教师应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音乐教育心理学》是一本内容丰富、系统全面、教学价值高的学科教学用书。对音乐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作者的观点逼近学术前沿,观点新颖,给广大音乐教育从事者和音乐心理学研究一个新的视角。

五、总结

郑茂平教授主编的《音乐教育心理学》运用教育学、心理学、音乐学的基本理论、观点,以当前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新视域和内容为基础,汲取了国内外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在传承中创新、重视情感体验、科学运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全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和实用价值。音乐教育心理学作为教育学、心理学、音乐学、音乐美学等几门学科交叉综合的产物,我国的音乐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研究相比较还处于相对落后阶段,可是看出这本书还可以用很大的发展空间。

《音乐教育心理学》为未来音乐教师力量的培养和提升着起到重要作用,从音乐教师专业的培养方向来看,在各师范类院校设定“音乐教育心理”学科的必修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是基础音乐教学活动,在普通音乐课外的音乐教学中音乐心理学也有很大的使用意义和指导意义。希望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充分运用,可以让教师们更有效的了解学生的个体特色,更精准的针对不同个人和群体进行量身培养,日后中国音乐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提高音乐课外教育教学质量,让“园丁”们学会最专业的“浇灌”技术和“培育”理论,用“更好更先进的花肥浇灌出更好的花朵”。

猜你喜欢

心理学学科理论
【学科新书导览】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