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影像漫谈

2019-07-13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435000

大众文艺 2019年23期
关键词:海派纪实摄影

(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435000)

2019年7月,笔者非常荣幸入选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的《城市影像档案创作人才培养》项目,本次的学习是以上海这座城市为蓝本,用影像的方式为上海存档。

一、系统的理论学习

对于海派文化的再认识。首先是通过系统的学习《景观摄影-城市景观的流变》《海派文化的前世今生》《摄影的文献记录》等课程,从理论上梳理了海派文化的起源和脉络,了解城市影像创作的手法。

上海的文化被称为“海派文化”。其主要是指中国江南传统文化融合欧美近现代工业文明而逐步形成的上海特有的文化现象。可以说海派文化既保留了江南传统文化的雅致又不缺乏国际化大都市的时尚,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海派文化。无论是穿行于思南公馆还是徜徉在黄埔江畔都能深深感受到别具韵味的海派文化。

二、纪实摄影的再认识

一张照片所承载的信息含量远远超过几百字上千字的文字描述,也比绘画更为生动。这体现了摄影最为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纪实性”。追溯“纪实”这个词,其词源来自于拉丁文的“docere”,它的本意是“教导”。也因此纪实摄影的功能就不仅仅限于传递信息,其在记录的同时还有揭露真相的功能,让民众达到对社会真相的认知。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讲,任何纪实摄影都是带有摄影者主观态度的对于现实的认识,而不存在绝对的“客观”。

美国的著名纪实摄影家多萝西娅-兰格曾这样定义纪实摄影,她说纪实摄影表现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记录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制度和习俗等,从而为了揭示那些影响人们行为的生活方式。她还强调那些纪实摄影师都是具备着强烈的人道主义关怀的摄影师。就像中国著名编辑陈晓波老师曾经说过的

“摄影人拍自然必须要有悲悯之心,拍百姓要心疼百姓,这样才能拍出感人的作品。”确实,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同时具备悲悯之心,甚至要有某种牺牲精神,勇于揭露真相,唤起社会良知,这也正是纪实摄影师的职责所在。

三、城市影像纪录的先行者

城市影像的表现主要以纪实摄影为主,当然也不排除具有个人表现的摄影作品。我觉得具有鲜明个人观念的作品也是表现城市影像的另外一种途径。总之都是在用影像的方式为城市建立属于城市的记忆。追溯用影像的方式来纪录城市的国外摄影师让我记忆深刻的一位是尤金-阿杰特。阿杰特默默的记录了巴黎街头那些看起来毫无戏剧感的画面,他的画面就是那些最普通的路人,普通的建筑还有街头的市民,这些在巴黎人眼中最平常的场景都被他忠实的记录下来。他给保罗-莱昂(Paul Leon)写的一封信中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摄影生涯:“……这一庞大的艺术记录收集工作现已完成,我可以真实的说我拥有整个旧巴黎。”非常遗憾的是阿杰特在世的时候,他的影像并没有得到摄影届的足够重视。但事实上他的影像一直影响很多后来重要的摄影师,比如安塞尔-亚当斯、贝伦妮斯-阿博特等摄影师。其风格对后来的景观摄影和类型学的发展都影响深远。法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曾经这样评价阿杰特“扯掉自己的面具然后去寻找剥去伪装的真实”。这可以说高度概括了阿杰特的摄影价值。

如果说阿杰特表现了真实的巴黎,而厄威特则用一种自言自语式的风格,悄悄地记录纽约街头。有人说他用“人们最朴实、最平凡的动作——那是一般人不会留心看的瞬间。每个动作转瞬即逝,在后来人回望时,其中似乎有种禅意,那正是当时人意识不到的,而突然之间正在远去的纽约。”而且用其特有的方式表现了纽约的幽默。有人说乐观思想是纽约的精神遗产的一部分,它也呈现在厄威特拍摄的一张张面孔上。我们可以从他拍摄的布鲁克林桥旁的剧作家--玛丽莲•梦露的前夫公亚瑟•米勒(Arthur Miller),一种刚刚得志的神情被其刻画得淋漓尽致。

让我印象深刻的上海本土纪录城市的摄影师有四位。其一是雍和。他是提起上海影像绕不过去的人物。他30年如一日的记录上海,从街头市景到金融危机,他的影像囊括了上海30年的巨变,成了上海人的集体城市影像记忆。有学者称“他身上有一种理应在他这个年纪已经消失的东西,一种罕见的对于最初理想的坚持。”在他富有温情的影像中我们可以找到近30年上海人的生活百态与时代变迁。听过雍和老师的讲座“纪实摄影--使命必达”。雍和说“拍照不是靠道理去分析,而是和这个城市同呼吸、共命运获得的一种本能。”他的这种和城市同呼吸、共命运的使命感很让我震撼,事实上正是具有这样的情怀,他的照片才那么打动人心。通过看他的照片,我们仿佛回到了时光隧道,上海人的生活与改变历历在目。他还特别强调文献纪实照片当然要拍即将逝去的东西,但是他也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纪录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因为一切变化都太快了,很多东西悄然而逝。这是对所有从事纪实摄影的人一个非常善意的提醒。因为目前很多摄影师会效仿那些拍摄古旧建筑的人,然后把目光都注入到拍摄古建中,但是却忽视了身边日新月异的变化。事实上在这个巨变的时代,用心记录每一天,积攒数年何尝不是沉甸甸的具有价值的历史影像。同时他的影像也充满“城市批判”,探讨着城市的新旧文化品格。可以说雍和的摄影是用心在叙述,用心在反思,同时用心在表达。雍和还特别强调“要遵照我们的内心。你的初心可以让你看到更多别人看不见的东西。”这让我们又回到摄影表达的原点和内核。而这又是让摄影需要深思的问题,即要追问内心,回到原点,找到自己拍摄的真正原动力。

上海城市影像另外一个资深的纪录者是陆元敏。陆元敏经常将镜头对准城市中最司空见惯的角落,比如窗外那些被我们经常忽略的电线杆,自己家的小狗,公园里不起眼的一隅,还邻家的阿婆,这些我们已然麻木的人和物都成了他镜头里面的主角,或荒诞或梦幻,总之他是用自己的方式为上海书写影像日记。事实上他的照片也成为上海人不可或缺的城市记忆。陆元敏主要受法国的摄影师罗伯特-杜瓦诺影响比较大。在一次采访中他坦言:“我只拍自己熟悉的、感觉自如的东西。”他很多作品是用lomo相机拍的,他喜欢简简单单,按照自己舒服的方式拍照。林路曾经评价他说“陆元敏的画面中,快乐多于忧伤,憧憬多于怀旧。”顾铮曾这样评价他说“陆元敏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够使得经过他的视线抚摸过的任何“道具”都笼罩上一层梦境般的朦胧而略带感伤的轻纱。”有人说对于想找寻真诚的上海风骨及过往的人来讲,陆元敏的照片是非常大的抚慰。

第三位是摄影师陈海汶,他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所拍摄的上海引起中国摄影届的广泛关注,被誉为“平民摄影家”。他拍摄了很多上海里弄的市民生活,抓拍非常生活,印象深刻的是几张拍摄“老克勒”的照片,人物气质表现淋漓尽致。

第四位更倾向于私密表达内心情感的上海城市影像创作者就是严怿波,骆永红曾经评价说“他的纪录与城市有关,仅因这些影像出自城市;更多的与城市无关,他不想赋予自己太多的使命,在“时代印记”与“内心独白”之间他无疑选择后者。只不过,在喃喃自语之间,严怿波让人们在这样的语境中停留的更久些。”有关上海的当代影像可以说每一次都会看到他的影子,他是用镜头记录自己所真切感受到的上海,他的影像永远忠实于自己的内心,他所表现的是自己内心的独白。同时他的影像也是容易打动观者的,因为在看似不经意的画面中我们能捕捉到个体生命在这个城市中的喜怒哀乐。

四、档案的价值体现

作为城市影像档案的创作,必须充分了解档案的价值。其可以系统的归纳为“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民众”。而作为档案价值的影像也会因为时间的沉淀而更凸显其意义。事实上这也是我们这次培训的目的与意义所在。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特殊的城市文化与历史,而把在培训过程中的所学与所思运用到我们各自所生活的城市影像创作中来,同时找到自己独特的切入点,进行系统的创作,这成为我们今后的实践方向与动力所在。同时我们需要思考问题是如何理解城市影像在空间想象与文化批评中的作用?如何创作出既具有深切历史关照又具有现实意义的影像也是我们每一个学员要思考的问题。

五、个人创作

我对于上海城市影像的梳理源自于八年前在上海弄堂里面的拍摄。当我回到八年后的地方,很多弄堂都消失了,变成了正在施工的工地。那种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瞠目结舌。于是我想用对比的方式把这个八年的变化呈现出来。事实上我并不是一个旁观者,我也是一个亲历者,因为中国整个历史进程就是如此。这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个切片。我庆幸我在八年前有所纪录,同时也很遗憾当年纪录的还不够系统,所以带着这个遗憾我将更努力的做好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影像纪录,就像雍和老师所言“使命必达”。

猜你喜欢

海派纪实摄影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海派《七侠五义》重现舞台
2015年省政协工作纪实
路画廊落户恒大古玩城 浦东打造“新海派”画廊创意集聚区
混乱实验室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
WZW—bewell摄影月赛
新闻纪实类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