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110份手稿首次展出
2019-07-12万安
适用主题:坚持;悲悯情怀;和平;成功的秘诀……
2019年3月6日,为庆祝即将到来的爱因斯坦140周年诞辰,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公开展出了爱因斯坦的110份手稿,其中大部分手稿是首次对外展出。新展出的手稿中有许多与数学相关,写于1944年至1948年之间。报道称,这些展出的手稿中包括爱因斯坦的亲笔信、论文、未经发表的科学文章等。这些手稿现已成为希伯来大学吉瓦特拉姆(Givat Ram)校区的爱因斯坦档案馆的藏品。据报道,档案馆内还收藏了大约80000件已经公开的藏品,这些藏品包括奖章、证书及照片等。另外,还有一页手稿简要解释了原子弹与核反应堆涉及的物理原理。
文本解读:湖北省枝江市第一中学 万安
角度一:为一理论钻研长达30年
在所有的展品中,最引人关注的还是爱因斯坦一份从未发表、并一直到最近还被认为是已经失传的科学手稿。这份手稿是他在1930年向皇家普鲁士科学院提交的关于“统一理论”(Unified Theory)论文的附录,据悉该附录自1930年起就从未有人见过。报道称,为了寻找一个统一理论来解释一切相互作用,爱因斯坦钻研了长达30年。有网友称:根据希伯来大学的说法,这份附录曾一度被认为已经丢失了。
角度二:强烈的反战态度
在其他手稿中,这位德国出生的科学家表达了对纳粹党崛起以及其他一系列科学和个人问题的关注。1922年8月,爱因斯坦在写给妹妹玛雅的信中表达了对纳粹党的保留意见。1933年,他在信件中详细描述了自己逃离纳粹的行为以及他帮助犹太人逃离希特勒政权的工作。在1935年写给儿子汉斯·阿尔伯特的信件中,爱因斯坦写道,德国的事情“正在慢慢开始改变”,并补充说“我只希望我们不会首先发动欧洲战争……欧洲其他国家现在开始认真对待这件事,特别是英国人。”
素材延伸
張弥曼:坚持三十年与化石对话
2019年2月,据《人物周刊》报道,82岁的张弥曼女士获得“2018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上,她以俄语、法语、瑞典语、英语和中文五种语言致答谢词,成为网友们津津乐道的“网红”奶奶。2018年6月,她又荣获2018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再一次爆红网络。
不管是“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还是中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张弥曼能够获得这些殊荣,并且成为“网红”,深受网友喜爱,都源自她一生对科研事业的坚持。六十年如一日从事古生物研究,她用平凡“红”出不凡,用坚持守护初心,用勤劳的双手去叩开远古生物的神秘大门。年轻的时候,她每年都坚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去全国各地寻找化石,常常一个人背着三十多公斤的行囊跋涉在荒山野岭间。她甘于用三十年的时间来研究一个鱼化石。正是这种矢志不渝的坚持和付出才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了解古生物的演变、人类的起源,能够超越时空去和那些千百万年前的化石对话。
学生运用示例
美国作家格拉德威尔提出“一万小时定律”,指出只要经过一万小时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诚然,天才都是经历了千锤万磨才登峰造极。
究其根源,之所以有那么多被公认为奇才的各行专家,是因为其付诸的努力远超于常人。鲁迅先生说的“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工作上。”也意在于此。尽管人类的潜能巨大,然而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也只能激发寥寥。那么,让他作为科学界领军人物之一的绝不是其略胜常人的天资,而是他远胜常人的努力钻研。正是由于他实行了“一万小时定律”,他才在有生之年获得非凡造诣。观千剑而后识器,历失败而后成功,经努力而后非凡。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还没有成功,并不是努力与回报不成正比,而是还不够努力。我们高三学子拼搏千万个日夜,然而回报参差不齐,想必其中缘由定是“一万小时定律”可解释的。
——湖北省枝江一中 贺冯源《观千剑而后识器》
(编辑:李跃)